"红光"改善视力衰退是一种新兴的治疗方法,它基于以下原理:
1. "促进视网膜细胞修复":红光具有特定的波长,能够穿透皮肤和眼睛组织,刺激视网膜下的感光细胞,帮助促进细胞修复和再生。
2. "减少氧化应激":红光能够减少眼睛组织的氧化应激,这对于保护视力、减缓视力衰退过程非常重要。
3. "改善血液循环":红光还能改善眼部血液循环,增加眼部组织对氧和营养物质的供应,从而有助于维护视力健康。
以下是一个简短的三分钟改善视力衰退的“红光”疗法指南:
---
"三分钟“红光”视力改善疗法"
1. "准备":选择一个安静、光线柔和的环境,确保眼睛不会受到其他光源的干扰。
2. "设备":使用经过认证的红光治疗设备,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3. "位置":将红光治疗设备放置在距离眼睛约30厘米的位置。
4. "时间":每天进行3分钟的“红光”治疗。
5. "方法":
- 保持眼睛睁开,直视红光光源。
- 如果设备允许,可以使用护目镜保护眼睛,避免直视光源可能造成的伤害。
- 在整个治疗过程中,保持放松,避免眨眼或移动眼睛。
6. "频率":建议每天进行一次治疗,持续数周至数月,具体取决于个人情况和医生
相关内容:
还在为随年龄增长而下降的视力烦恼吗?也许早上起床后照照“红光”就能改善。近日,英国科学家发表于《科学报告》的一项开创性研究发现,每天只需暴露在深红光下3分钟,就能显著缓解视力下降。
40岁左右,人类视网膜细胞就开始老化,部分原因是细胞线粒体开始衰退,其功能是产生新陈代谢能量基础的三磷酸腺苷(ATP)和提升细胞功能。视网膜感光细胞对能量的需求很高、线粒体密度最大,这也使得视网膜细胞比其他器官的细胞老化得更快。在生命周期中,ATP减少70%,光感受器就会因缺乏能量导致功能显著下降。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UCL)一个研究团队此前对小鼠、大黄蜂和果蝇进行实验发现,当它们的眼睛暴露在深红光下时,视网膜光感受器的功能会显著得到改善。他们对果蝇的单独研究发现,线粒体会随着一天中的时间变化而改变负荷。因此,研究小组比较了清晨和下午红光暴露的不同。
综合上述研究,研究小组探索了红光暴露对人类眼睛的影响。结果发现,当参与者早上暴露于670纳米(长波)深红光下3分钟时,其视力平均提高了17%,并且这种单次暴露带来的效果至少可持续一周。然而,当下午进行相同的实验时,参与者的视力未得到任何改善。
“线粒体对长波光有特殊的敏感性,波长在650~900纳米之间的长波光可以提高线粒体性能,从而增加能量的产生。”论文主要作者、UCL教授Glen Jeffery说。
由于普通人可负担的深红光眼科治疗手段目前仍很匮乏,Jeffery一直在与相关公司合作,以期研发出成本低廉的670纳米红外眼科器具。
“这项技术简单且安全,因为670纳米长波光的能量不比自然光的能量大多少。”Jeffery说,在不久的将来,每周一次3分钟的深红光照射在人们煮咖啡的工夫就能完成。这将改变全世界眼睛护理和视力保护的方式。
尽管研究结果很清晰,但研究人员表示,仍存在一些不足。虽然670纳米辐射明显能对个体产生积极影响,但在相似年龄段的不同个体之间,视力改善程度可能会有差异,其中存在影响红光暴露效果的变量。目前研究人员尚未确定这些变量,因此需要收集更大样本量的实验数据。(徐锐)
来源: 《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