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SD原厂颗粒优势揭秘,TLC vs. MLC,一文解析颗粒选择之道!

SSD原厂颗粒优势揭秘,TLC

SSD(固态硬盘)的原厂颗粒确实在很多方面都有优势,以下是关于SSD原厂颗粒、TLC和MLC颗粒的详细介绍,帮助你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
### SSD原厂颗粒
"定义": - 原厂颗粒指的是由SSD制造商自己生产的存储颗粒,而非购买第三方供应商的颗粒。
"优势": 1. "性能":原厂颗粒通常在性能优化方面做得更好,可以提供更稳定的性能。 2. "可靠性":由于制造商对自身产品的了解更深入,因此原厂颗粒的可靠性通常更高。 3. "成本":原厂颗粒可能成本更高,但长期来看,其稳定性和性能可能带来更好的回报。
### TLC和MLC
"MLC(Multi-Level Cell)": - MLC颗粒可以存储2位数据,因此其存储密度相对较高。 - 优点:容量大,成本较低。 - 缺点:写入寿命较短,性能可能不如TLC。
"TLC(Triple-Level Cell)": - TLC颗粒可以存储3位数据,是三种颗粒中容量最大的。 - 优点:容量高,价格相对便宜。 - 缺点:写入寿命更短,性能可能不如MLC。
### 如何选择?
"1. 容量需求": - 如果你的容量需求较高,TLC SSD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2. 性能需求": - 如果你追求更高的性能

相关内容:

对固态硬盘(SSD)稍有了解的朋友都知道,闪存颗粒是选购固态硬盘时值得关注的地方。

按照闪存颗粒的存储技术,可分为SLC、MLC、TLC、QLC以上四种;而按照生产来源与质量维度,则可区分为原片(原厂颗粒)、白片、黑片、划线片等等。

当前在市面上,几乎所有主流价位的消费级SSD,所采用的都是TLC以及QLC两种颗粒。

这主要是因为,SLC、MLC颗粒的成本极高,同时拥有极为出色的性能与耐用性,适用于企业机房、数据中心这类高吞吐量、低延迟以及重要数据存储的场景。

采用MLC颗粒的三星SM863a

因此,SLC、MLC颗粒的SSD的售价通常比较高昂,产品一般不会面向大众消费市场。

而TLC与QLC颗粒的价格更亲民,因此也被广泛应用于消费级SSD上。

其中,QLC颗粒存储密度更高,但读写速度较慢、使用寿命较短,相应的成本更低。而TLC在读写性能与使用寿命上表现更优,价格也更高。

其次是原厂颗粒、黑/白片、划线片的划分维度。其中,除了原厂颗粒以外,其他类型多为民间流传或行业约定俗成的的说法。

原厂颗粒指由 NAND 闪存芯片的原始生产厂商(原厂)自主设计、制造、封装,并直接供应或使用的闪存颗粒。这些厂商具备从晶圆生产到颗粒测试的全流程控制权,确保颗粒的质量、性能和可靠性符合原厂标准。

有能力生产闪存颗粒的厂商并不多,目前主要是大家熟知的三星、SK海力士、铠侠、美光、西部数据以及国内的长江存储等企业。

其次,白片也是被应用于固态硬盘上比较多的闪存颗粒,指的是通过基础测试但未达到原厂标称性能或寿命标准的颗粒,通常由第三方封装厂进行二次封装。

黑片、划线片通常指原厂淘汰或性能不合格的闪存颗粒,通过非常规渠道流入市场后被重新封装到固态硬盘中。这类产品往往品质难以保障。

综上,目前消费市场中,我们购买的固态硬盘基本采用TLC或QLC颗粒,其中TLC颗粒在性能和寿命上优于QLC,售价也更高。

因此,选购固态硬盘时,建议优先选择采用原厂颗粒的产品,其性能和品控更有保障。毕竟数据无价,珍贵回忆往往具有唯一性。

若无法判断颗粒类型,建议购买采用原厂颗粒的SSD产品。前文提到的厂商(如三星、长江存储等)均面向消费市场推出SSD产品,可优先考虑。

SSD除了给PC或游戏主机用作扩容,也可以搭配硬盘盒来组成一个外接存储设备。

硬盘盒的选择上,如果只应对日常轻中度的存储拷贝需求,也希望兼顾性价比,可以选择10Gbps速率的USB 3.2硬盘盒。

绿联USB 3.2硬盘盒

USB 3.2硬盘盒的实际传输速率约为每秒1GB,可以满足日常的文件传输需求。

如果用于电脑的外接盘、或者用于存放剪辑素材等大文件,更推荐40Gbps的雷电硬盘盒。

绿联雷电硬盘盒

雷电硬盘盒的实际传输速率约为每秒3GB,适用于大文件传输、外挂视频剪辑等专业场景。

总结来看,TLC与QLC颗粒的核心差异在于性能、寿命及价格;选购SSD时,建议优先考虑采用原厂颗粒的产品,以确保性能与品控。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