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为能吃,其实可能“有毒”!7种食物千万要扔掉

以为能吃,其实可能“有毒”!7种食物千万要扔掉"/

在日常生活中,有些食物看似无害,但实际上可能含有毒素,对健康构成威胁。以下是一些可能含有毒素的食物,食用时应格外小心:
1. "发红的土豆" 土豆皮变红可能是因为光照导致的生物碱积累,这种物质对人体有害。如果土豆皮变红,最好丢弃。
2. "未成熟的西红柿" 未成熟的西红柿中含有大量的番茄碱,这种物质在未成熟的果实中含量较高,过多摄入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
3. "发苦的杏仁" 杏仁中含有苦杏仁苷,这种物质在体内可以分解产生氰化氢,这是一种有毒物质。如果杏仁发苦,应立即丢弃。
4. "发霉的坚果" 坚果一旦发霉,其中可能含有黄曲霉毒素,这是一种强烈的致癌物质。发现坚果发霉,应立即丢弃。
5. "腐烂的生姜" 生姜腐烂后会产生有毒物质,食用后可能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腐烂的生姜应立即丢弃。
6. "苦豆角" 苦豆角中含有植物毒素,食用后可能引起中毒。如果豆角口感苦涩,应避免食用。
7. "未煮熟的豆类" 未煮熟的豆类中含有皂素和植物血凝素等有害物质,这些物质可能导致恶心、呕吐、腹泻等症状。食用豆类时,一定要确保煮熟。
总之,在食用上述食物时,

相关内容:

来源:上海网络辟谣

日常生活中,已经发霉的面包、发芽的土豆甚至长毛的水果……为了不浪费,很多人洗一洗、切一切就继续吃,殊不知有些食物一旦变质,很可能会引发食物中毒,再节俭也不能吃!

今天,我们整理了7种看似没坏但有很多安全隐患的食物,大家生活中多注意,最好别吃!

有哈喇味儿甚至发苦的坚果

不少人家里都有坚果,尤其是逢年过节,更是会囤很多。但坚果热量高,每次也吃不了多少,所以很容易就会被剩下。

坚果如果储存不当,轻则容易氧化产生哈喇味儿,不仅影响口感和营养,氧化分解的产物刺激胃肠道而引起胃肠炎;重则容易受黄曲霉菌污染,产生黄曲霉毒素。这种毒素是世界卫生组织认证的一类致癌物,毒性是砒霜的 68 倍,且耐高温,280℃ 以下很难被破坏。

如果是苦杏仁,毒就更加“立竿见影”。苦杏仁中的氢苷会在体内分解产生氢氰酸,吃上20~60 粒就会中毒。

预防建议:不要吃有苦味的坚果,坚果如果吃出了哈喇味儿、苦味,需立即丢弃,并漱口。花生、瓜子、核桃等霉变风险较高,建议购买小包装并密封,放置在避光阴凉的地方保存。

泡时间长的木耳

总有人认为木耳泡久了,肉质更厚实好吃。但其实,如果泡得太久,很容易出现米酵菌酸中毒。

这是因为,米酵菌酸是由椰毒伯克氏菌产生的耐热毒素,这种菌喜欢在温暖的环境中繁殖,产毒最佳温度是 26℃,所以夏季是中毒高发季。由于无臭、无味,所以即使被污染了也看不出来。米酵菌酸主要损害肝脏、肾脏和神经系统,不存在安全剂量,摄入1毫克就可能致命,致死率在 40% 以上。

在以往发生中毒的案例中,泡发时间大多超过 1 天,如果控制在几个小时内,一般不容易产生米酵菌酸。根据比较试验,散装木耳更容易携带产生毒素的椰毒伯克氏菌。在 25℃ 以上的环境中泡发,米酵菌酸产生的速度快。

图源:宁海县市场监督公众号

预防建议:选择正规的包装木耳,在泡发前清洗干净。泡发时间控制在 4 小时内,温度尽量在 25℃ 以内(最好冷藏泡发)。在泡发过程中可以换 1~2 次水,如发现发黏或有异味及时扔掉。如果需要过夜,尽快放到冰箱中密封并冷藏,第二天尽早食用。

发芽的土豆

土豆能存放,但是放久了,发芽了,很多人又舍不得扔。

而发芽的土豆里含有龙葵素,是一类有毒的甾体糖苷生物碱。它的毒性较强,每公斤体重摄入2-5mg就可引起人体中毒。最初在茄科中药材龙葵中发现,后来从茄科的土豆中也分离出来,集中在芽眼、表皮绿色部分,芽眼含量尤其高。

除了土豆,其实西红柿、辣椒等茄科植物中也都含有龙葵素,未成熟时的那股“苦涩”味就是龙葵素带来的。常见的家庭烹饪过程,如烘烤、煮沸、油炸、微波等,对龙葵素的含量影响很小。

土豆中的龙葵素不是凭空出现的,新鲜土豆中已经含有少量龙葵素,约7-10mg/100g,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当因贮存不当等而引起土豆发芽或皮肉变绿时,龙葵素的含量会显著增加,超过20mg/100g即可引起中毒,一般来说发芽土豆中龙葵素含量可高达500mg/100g。

预防建议:观察外观,看看有没有腐烂、发霉。一旦出现腐烂、发霉就应该整颗丢弃。观察颜色,看看表皮有没有变绿。大片发绿即不建议食用。尝尝有没有发苦的味道。对于小面积发绿的土豆或者刚刚长芽的土豆,判断是否能吃还可以通过切一小块生土豆尝尝有没有发苦的味道来判断。土豆中的龙葵素含量达到10-15 mg/100g时食用有明显的苦味和涩味,食用时感到麻口,这样的土豆建议直接丢掉,不继续食用。

土豆和苹果一起放,可有效阻止发芽。光照、储藏时间延长、温度升高等都会导致土豆中的龙葵素含量增加。因此,最好将土豆储藏在干燥、低温的条件下,4℃左右比较适宜。成熟的苹果会释放乙烯,乙烯会抑制土豆芽眼处的细胞产生生长素,所以苹果和土豆一起保存可抑制土豆发芽,土豆与苹果的比例一般为10:1即可。红薯也可以用该方法储存。

发苦的瓜果

瓜果发苦时,很多人可能会以“苦味败火”不舍得扔。

但是这些本身不苦的葫芦科瓜类(瓠瓜、丝瓜、西葫芦、黄瓜等)变苦,是因为产生了苦味的葫芦素。葫芦素是一种热稳定性较强的毒素,即使高温烹饪也难以分解,这种毒素会攻击神经系统,让人头晕、呕吐、腹痛,甚至器官衰竭。

正常的瓠瓜(白瓜、葫芦瓜、蒲瓜)是不苦的,含大量糖分、蛋白质、有机酸和多种维生素,是夏季受市民喜食的蔬菜。瓠瓜在结瓜过程中,如果受到土壤、高温、干旱、遗传等影响,结出的就会发苦。

苦瓠瓜中含有一种植物毒素——碱糖苷毒素(苦瓠瓜子苷),这种毒素受热后也不容易破坏分解,食用碱糖苷毒素含量较高的瓠瓜就可能导致食物中毒。误食苦瓠瓜1-2小时后轻度中毒会发生口干、头昏、恶心、乏力、嗜睡;重度中毒表现为恶心、呕吐、腹绞痛、腹泻、脱水、便带脓血等症状。体温多正常,中毒患者还很容易被误诊为细菌性痢疾。食用苦瓠瓜可引发中毒。因此,苦瓠瓜不能吃。

预防建议:挑选瓜果时,要观察表皮是否有异常斑点或腐烂痕迹,选择表皮完整无磕碰的。一旦发现不该苦的瓜果发苦,务必果断丢弃,不要抱侥幸心理。

部分腐烂、发霉的蔬果

腐烂的蔬菜和水果,有人觉得去掉烂的部分就没事儿了。

其实即使去除腐烂部位,健康部分也可能已被细菌和霉菌污染,产生有害物质。霉菌不但存在于腐烂的地方,还会随着水果的汁液向整个水果不断扩散。即使看起来完好的部分,其中的霉菌及其产生的毒素也可能比新鲜的水果多很多倍。

比如,腐烂的苹果、桃子中常见的展青霉素,具有多种急、慢性毒性和细胞毒性,可引起神经麻痹、肺水肿、肾功能衰竭等,且它的耐热性极强,可以抵抗住105~125℃的高温,即使经过高温蒸煮也很难破坏它的毒性。

图源: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腐烂的葡萄中常见的赭曲霉毒素,可引起肝、肾功能损害,还可影响免疫系统,并存在致畸、致癌和致突变的风险。

腐烂的生姜会产生毒性很强的黄樟素,即使是食用了少量,也可能会引起肝细胞中毒和变性,损害肝脏功能。

图源:广东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

除了毒素外,腐烂的蔬菜更容易产生亚硝酸盐。有实验发现,发霉的蔬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是未发霉时的 2 倍。长期吃这种菜,亚硝酸盐会影响血液的氧气运输,出现皮肤、嘴巴变蓝,出现贫血等问题。

预防建议:蔬菜应现买现吃,避免长时间存放。一旦发现蔬菜部分腐烂,最好就整个丢掉,不要抱侥幸心理食用剩余部分。

红心的甘蔗

俗话说,“红心甘蔗毒过蛇”,红心甘蔗不是含糖高,而是发生霉变的表现。

每年的 2~4 月,天气逐渐回暖,甘蔗容易被节菱孢霉菌污染,会产生3-硝基丙酸,出现“红心”。

这是甘蔗被节菱孢霉菌污染的结果,这种霉菌产生的3-硝基丙酸毒素是一种强烈的噬神经毒素,一旦中毒,轻者头晕恶心、呕吐腹泻,重者抽搐昏迷甚至死亡。目前,3-硝基丙酸中毒尚无特效解毒剂,只能对症治疗。

预防建议:购买甘蔗时,注意观察切面颜色,如果发现红心或有酒糟味等异常,咱就不要买了。如果买了整根回家啃,发现异常及时扔掉,其他无红心的部位最好也不要吃了,因为毒素可能渗透到其他部位。

死掉的螃蟹

螃蟹虽鲜美,但死了的螃蟹咱就别吃了,风险大于收益。

螃蟹尤其是河蟹,属于杂食性动物,除了活物,也会吃一些腐烂的食物,携带大量细菌。一旦死亡,其体内细菌会迅速繁殖,分解蟹体中的蛋白质,产生大量组胺等生物胺类物质。

组胺具有较强毒性,即使烹饪后也无法完全消除。有实验发现,这些胺类物质,会随着温度的升高而迅速增加。在 20℃ 温度下 3 小时和 12 小时,组胺含量分别为 6.3mg/100g 和 7.4mg/100g。而 8mg 组胺就会让人轻微中毒,100mg 就会出现严重中毒。

食用死蟹可能导致过敏性中毒,出现皮疹、瘙痒、呼吸困难等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过敏性休克,危及生命。

预防建议:购买螃蟹时,挑选鲜活的,不要因为死蟹便宜而购买。烹饪前如果发现螃蟹已死了几小时了,就别吃了,否则可能得不偿失。

本文来源:科普中国、上海市疾控中心官网、湖南省疾控中心官网、广东省疾控中心官网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