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项发表在《Nature》子刊上的新研究提出了一种创新的充电方法,即利用人体作为发电机来为电子设备充电。具体来说,这项研究可能涉及以下内容:
1. "人体发电原理":研究者可能开发了一种基于人体运动或生理活动的发电技术。例如,通过监测和利用人体肌肉活动、心脏跳动或步行的微小振动来产生电能。
2. "T恤作为发电装置":这项技术可能被集成到T恤中,使得穿着者无需携带额外的充电设备,就可以通过日常活动为手机、手表等小型电子设备充电。
3. "能量转换效率":研究可能探讨了这种发电方法的能量转换效率,以及如何优化设计以提高充电效率。
4. "应用前景":这种技术如果能够实现商业化,将为户外活动者、旅行者以及任何需要移动电源但又不方便携带充电设备的人群提供便利。
5. "人体健康影响":研究还可能考虑了这种发电技术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确保它不会对用户造成不适或伤害。
需要注意的是,虽然这项研究听起来很有前景,但实际应用可能还需要克服一些技术挑战,比如提高能量转换效率、降低成本、确保舒适性以及确保安全性等。目前,这项技术可能还处于研发阶段,尚未达到市场推广的水平。
相关内容:

智东西(公众号:zhidxcom)
编译 | 高歌
编辑 | 云鹏
智东西3月10日消息,昨天一篇《自然·通讯》上的论文介绍了可以存储人体能量的“可穿戴微电网”。 如果人们穿戴了这种设备,运动产生的动能与汗液都可以转化为电能为小型电子设备供电。
该论文由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UC San Diego)的研究人员完成,他们集成了生物燃料电池、摩擦发电机和超级电容三种设备,借此从佩戴者的运动中收集能量。

论文链接:
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467-021-21701-7
一、生物电池、发电机、电容三部分联网供电
该技术的灵感来自于城市微电网,纳米工程博士、文章一作Lu Yin称,如同城市微电网集成了风能、太阳能等本地再生能源一样,可穿戴微电网集成了从人体不同部位收集能量的设备,存储运动时产生的能量并向小型电子设备供电。
根据论文,它由三个主要部分组成:汗水驱动的生物燃料电池,运动驱动的摩擦发电机和储能用的超级电容。所有部件都比较柔软,可以用水清洗,并且通过丝网印刷的方式印在了衬衫上。

生物燃料电池(来源:UC San Diego)
摩擦发电机则位于人体的前臂外侧和躯干两侧靠近腰部的位置,将运动中的能量转换成电能。

摩擦发电机(来源:UC San Diego)
胸部衬衫上方的超级电容会暂时存储两个设备收集到的电能,以此为小型电子设备供电。

超级电容(来源:UC San Diego)
这项研究并不容易,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纳米生物工程学教授Joseph Wang在2013年,发表了关生物燃料电池通过汗液中,乳酸和氧分子交换电子从而产生电能的论文。
后来Joseph Wang团队对生物燃料电池和摩擦发电机进行整合,才研发出可穿戴微电网。
二、高效集成实现30分钟不间断供电
Lu Yin说,这项工作的主要创新内容不是两个设备本身,而是将所有设备系统集成在一起。
他强调,研究团队并非将A和B加在一起称为系统,其选择的零件都具备互相兼容的外形尺寸、匹配的性能和互补的功能,各种设备的集成十分完美。
可穿戴微电网借助生物燃料电池和摩擦发电机设备的特性,能够快速、连续地为设备供电:当佩戴者运动时,摩擦发电机立刻运转提供电力;流汗时,生物燃料电池便开始提供电力,并在佩戴者结束运动后持续供电。
两个设备的共同协作实现了快速启动与持续供电的结合。

研究团队对可穿戴微电网进行了测试,佩戴者骑自行车或跑步运动10分钟,然后休息20分钟。在30分钟的测试过程中,可穿戴微电网可以全程满足LCD手表或小型电致变色显示器(一种响应电压改变而变色的显示器)的供电需求。
根据实验,整个系统的启动速度比仅具有生物燃料电池的速度快2倍,使用寿命比仅具有摩擦发电机的寿命长3倍。
可穿戴微电网的各类部件通过柔性材料连接,印在衬衫上并覆盖有防水涂层。
Lu Yin称,只要不使用清洁剂,可穿戴微电网不会受到反复弯曲、折叠、弄皱或在水中清洗的影响。
论文中的可穿戴微型电网需要佩戴者处于运动中,或运动以后才能为小型电子设备供电。
而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者并没有局限在这种设计中,他们希望能够为更多不同的场景设计相应的可穿戴微型电网,甚至有一天,可以让佩戴者在办公室中也可以使用这种系统。
结语:穿戴微电网打开充能新方式?
当各种能量收集和存储设备发展迅速时,人们往往忽略了自身的能量损失。加州大学圣迭戈分校的研究人员却没有忽视自身的能量,他们研发了一款仅依靠人类活动就可以运行的能量收集、存储系统。
这种可穿戴微电网的设计理念或许提供了一种新的能量研发思路。躺在床上就可以为各种电子设备充能,这样的场景还是十分诱人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