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名称:《宝宝生病了》
课时:1课时
年级:小班
教学目标:
1. 了解宝宝生病时的常见症状,如发烧、咳嗽、流鼻涕等。
2. 学习如何正确对待宝宝的生病,包括关心、照顾和就医。
3. 培养幼儿的关爱意识,懂得关心他人的健康。
教学重点:
1. 宝宝生病时的常见症状。
2. 如何正确对待宝宝的生病。
教学难点:
1. 培养幼儿的关爱意识。
教学准备:
1. 教学课件《宝宝生病了》
2. 健康教育绘本《宝宝生病了》
3. 小卡片、贴纸等教学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 教师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图片,提问:“宝宝生病了,你们知道他会有哪些表现吗?”
2.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宝宝生病的常见症状。
二、主题活动
1. 教师讲述绘本故事《宝宝生病了》,引导幼儿了解宝宝生病时的感受。
2. 教师提问:“当宝宝生病时,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3. 幼儿自由发言,教师总结如何正确对待宝宝的生病。
4. 教师出示小卡片,让幼儿根据故事内容进行排序,巩固所学知识。
三、实践活动
1. 教师带领幼儿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宝宝生病时的情景,让
相关内容:
活动设计背景 我班是小班幼儿,许多孩子是独生子女。初入幼儿园,他们自我为中心,自私霸道、缺乏责任感,不愿与人交流,不肯帮助他人;不愿与他人分享自己的玩具等,所以我设计了这节社会活动课,希望从中培养他们自理能力,让他们懂得去关爱、帮助他人。活动目标 1、感受关爱他人的过程,萌发关爱他人的情感。 2、体验照顾他人的乐趣。
教学重点、难点 1、如何照顾生病的宝宝。 2、 引导孩子关心、帮助身边的人。活动准备 1、创设环境:把教室设计成两个区域“温馨的家”“医院”。 2、玩具:宝宝餐具、宝宝床铺和床上用品、毛巾若干、体温针。 3、 每个幼儿塑料娃娃一个。活动过程 1、谈话引入:在家里,当你生病了是谁照顾你的?他们是怎样照顾你的?他们着急吗? 2、组织幼儿观看“宝宝生病了”的视频,帮助幼儿了解宝宝发烧后,爸爸、妈妈是如何的照顾宝宝的。 3、引导幼儿用语言和动作表现爸爸、妈妈怎样照顾自己的。(屈.老师.教案网出处) 4、游戏 (1) 玩法:幼儿自主选择扮演爸爸或妈妈,或者两个幼儿分别当爸爸、妈妈与宝宝(玩具)组成一个家庭开展活动。 (2) 游戏环节: ① 发现宝宝生病了,先给宝宝量体温。 ② 送宝宝去医院,打针、取药。 ③ 带宝宝回家,给宝宝喂药。 ④ 哄宝宝睡觉,帮宝宝擦汗、喂开水;用手探宝宝的体温是否退烧等。 5、延伸活动:如果爸爸、妈妈或身边的亲戚、小朋友生病了,我们就应该像现在这样照顾他们。教学反思 1、在环境创设方面:我利用一些材料把教室布置成两个区域:温馨的家和医院。 2、 小班的幼儿对医院产生恐惧心理,通过这次活动让他们了解发烧对小朋友身体发育的危害,体验宝宝生病后父母担心、着急的心理。 3、 注重培养幼儿自理能力;主动关心、帮助身边的人。 4、 不足之处:因为小班幼儿还是处在“自我”阶段,合作意识还未形成,还有待提高。也可能我设计的环节过多,小班幼儿可能无法很好的完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