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主流笔记本电脑的屏幕不是4K分辨率,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性能需求":4K分辨率需要更高的计算能力和更快的存储速度来流畅地处理和显示内容。许多笔记本电脑,尤其是轻薄型笔记本电脑,可能没有足够强大的处理器和显卡来支持4K分辨率下的流畅运行。
2. "功耗问题":4K屏幕通常需要更高的功耗,这意味着电池寿命会缩短。对于需要长时间移动使用的笔记本电脑来说,电池续航能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3. "成本问题":4K屏幕的生产成本相对较高,这会直接影响到笔记本电脑的售价。消费者可能不愿意为4K屏幕支付额外的费用。
4. "显示效果":对于某些应用来说,4K分辨率可能并不是必要的。例如,对于大多数日常使用,1080p分辨率已经足够清晰。此外,4K屏幕在显示小字体或细节丰富的图像时,可能会出现色彩失真或闪烁问题。
5. "市场需求":目前,大部分消费者和商业用户可能还没有对4K笔记本电脑产生足够的需求。因此,制造商可能更倾向于生产1080p或更低分辨率的笔记本电脑。
尽管如此,随着技术的进步和消费者需求的增加,越来越多的笔记本电脑开始采用4K屏幕。未来,随着性能和成本的优化,4K分辨率可能会成为笔记本电脑的标配。
相关内容:
其实4K在笔记本上,优势并没有那么得天独厚。

台式机上4K最大优点是可以开200%缩放比例,Windows系统下许多字体(尤其默认的雅黑字体)都要来到这个比例,显示效果才足够美观,往低一些都不行。
下面这幅典型125%图能看到日文「网戸は登るし」的「戸」,上面那一横反而比100%还更细,整体观感更违和,150%较之200%差别也非常大。

2K显示器一般也就够开到125%,150%视野已嫌狭窄,200%一屏就根本装不下多少内容。不少人认为自己从1080P换到2K感知不强,其实是有道理的。
但上述成立的前提是,台式机显示器普遍24~32英寸,4K+200%(等效于1080P+100%)显示的字体大小,在这个尺寸的屏幕上是刚好合适的,来到笔记本普遍14~16英寸的屏幕上就未免太小了。
像下图是1920*1200分辨率+100%缩放的截图,大家可尝试一下把这张图另存为以后,用Windows图片查看器打开后全屏观看。清晰度不论,应该都能够发现,这个字体大小在台式机屏幕上恰好还能看,但笔记本屏幕上就会显得过小,正常使用距离下眼睛会很累。

现在没多少1080P笔记本了,早几年大家应该有印象,14英寸1080P笔记本出厂默认的缩放比例125%和150%都有,16英寸则都是125%,基本没有100%的。
而你要再调高到4K+300%,那就是等效于1080P+150%。此时字体倒不至于显得过大,但一屏将装不下多少内容(尤其当长宽比是16:9而非16:10时),会十分影响用笔记本办公的效率。

中和方案就是调节成4K+250%,这样等效于1080P+125%,即很多较老笔记本出厂默认的设置。可如最上面一段所述,这么设置,字体观感较之200%就没有什么质变了。现今一些14英寸笔记本采用2.8K,16英寸笔记本采用3.0或3.2K的屏幕,这类屏幕开200%倒是能起到视野和观感兼具的效果,而且成本还低于4K,4K就真成“感知不强,徒增xx”了。
再考虑到今天的甜点级游戏显卡,即便不追求最高画质,中高画质下仍只能支撑开2K分辨率畅玩3A,那笔记本屏幕普及4K压力就更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3~5年内),笔记本电脑主流分辨率,应该还是会继续维持在QHD级别,最多在大屏机型上普及一下3.2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