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脸红”服务在日本和中国的网吧中都是一种独特的消费形态,但它们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文化和社会背景。
在日本,所谓的“脸红”服务通常指的是一种提供私人包间或者隔断的网吧环境。这种服务主要是为了满足单身用户的需求,让他们在公共场合能够更加自由地玩游戏或者使用电脑,而不会感到尴尬或者受到他人的注视。这种服务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日本社会对个人空间和隐私的重视。
而在中国,网吧的“脸红”服务通常指的是为单身女性提供的服务,这种服务通常包括在网吧内设置专门的区域,提供舒适的座椅、化妆镜、零食等,让女性用户可以在网吧内进行社交活动,如与朋友聚会、上网购物、看电影等。这种服务不仅满足了单身女性的社交需求,也体现了中国网吧在服务上的多元化。
这两种“脸红”服务都反映了各自国家的单身和社交消费形态:
1. "日本":
- "单身消费形态":单身用户对个人空间的追求,反映了日本社会对个人隐私的尊重。
- "社交消费形态":尽管“脸红”服务主要针对个人使用,但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为社交创造了条件,比如单身用户可以在不受打扰的环境中与朋友进行线上社交。
2. "中国":
- "单身消费形态":单身女性在网吧中的社交需求,体现了中国年轻一代对于社交活动的追求。
- "社交消费形态":通过提供专门
相关内容:
- 如果你去日本旅游,日本网吧会让你大开眼界,它是这样的:
日本网吧是设计成独立小房间的,大概2-5平方米,刚好够一个成年人平躺,但是小小的房间内啥都有。除了电脑和玩游戏的正常功能外,竟然还有独立卫浴,可以洗澡洗漱等,有的网吧甚至会提供VR眼镜,让你玩既私密又过瘾,而且日本年轻人即使出差,宁愿在网吧“独享”也不愿去住酒店,看完是不是让人“脸红”?

日本闺蜜房网吧
- 但是,你再看看我们国内的网吧,截然不同的消费场景,它可是这样的:
在一个宽敞的大厅里,一列列并排的宽屏电脑和座位,每个年轻人都带着耳麦,不管你是组团还是个人的,都正在如火如荼的展开“游戏厮杀”。当有人游戏战败,或被“绝杀”,又会有“呐喊声”传出,同行的人彼此挣得“面红耳赤”。大家玩的够尽兴,但在这种多人聚集的空间里,温热的空气让人很“脸红”,不是吗?

中国的网咖
日本网吧追求的是独立空间,自由私密,是一种偏向单身的生活形态。而中国的网吧则追求那种“聚玩式”和“敞开式”的空间,多人互动的场景,是一种偏向社交的生活形态。
可见,日本网吧与中国网吧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消费生活场景。它们的诞生背景、消费文化差异以及盈利模式都有哪些不同点,我们就来看看吧!
- 一、网吧都“爱”年轻人,功能定位却:“我们不一样”
网吧作为一个消费形态存在,中国与日本的网吧诞生背景是略有不同的,其实这也是目前两种消费场景产生差异的初始根源。
中国网吧,是为满足“上网”和“玩游戏”而诞生的
中国的网民最早就是诞生在“网吧”的!那时候,我们都对上网其实感觉很“神圣”,但是电脑和手机未能普及,想上网只能靠网吧!

早期的网吧
后来,电脑家家户户标配,智能手机兴起,年轻人的上网渠道多样化!网吧作为上网的功能逐渐弱化,而网吧的经营业态也面临挑战,业绩下滑,经营困难比比皆是。
- 根据数据显示,2018 年,我国上网服务场所总营收为 706 亿元,较 2016 年的高点下降 34 亿元;当年我国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数量为 13.8 万所,相较于 2016 年净减少 1.4 万所。
随着网吧的“洗牌”,“玩游戏”的主流功能被越来越强化。
因此,网吧业态随着时代变化,也在逐渐升级换代,从“网吧”到“网咖”的进化,成为电竞与玩游戏最火热的场所。
因此,“网咖”的定位开始偏重于打造游戏玩家的主战场,终于让“网吧”又焕发出一股新生力量。
- 目前全国人口如果按照14亿,游戏玩家6.9亿,电竞玩家2.7亿,其中1.2亿在线下门店。可见,“网咖”的市场潜力带动了整个行业欣欣向荣,而且还在不断发展。
国内网吧10多年的行业起起伏伏,从火爆到哑火,然后又到井喷,不管如何演变进化,“玩游戏”功能始终都是占据主流。
日本网吧,是为满足“上网”和“难民”而诞生的
日本网吧的诞生却是源于作为“难民”的避难所而逐渐发展繁荣的。日本是一个经济高度发达的国家,别看民众收入高,但是物价高、租金高和酒店贵也是伴随的常态,反而“网吧”既能上网又能生活,“网吧难民”就此诞生了。
“网吧难民”一词,最早源于NNN电视台(日本电视台)2007年一部叫做“网吧难民,漂流的贫苦人”的报道,其中发现很多难民竟然长期都居住在网吧里面。

一天25美元的日本“难民网吧”
- 根据日本的调查数据:长期生活在网吧里的人,其中有43%都承认,自己因为实在没钱住宿,而曾经睡过大街,也有18%的的人是因为玩儿的太晚,错过了末班车而回不了家。47%的人说自己的月收入在11~15万日元左右。
因此,日本网吧其实看起来不像网吧,更应该称呼为“睡吧”,然后通过在这个空间里打造包括上网和生活的种种场景,而且越来越有特色,已经成为日本人出差或旅游的必备。
日本网吧随着时代的发展,始终也没有碰到发展的瓶颈,而主要是通过如何把网吧的消费场景与服务做得更加“极致”进行升级,比如配备VR设备等。
- 二、网吧是年轻人“消费文化”差异的舞台
不管网吧的功能如何定位,都是属于年轻人的聚集地。其实当下年轻人的消费体验感追求具有共通性,但是为何中国网吧与日本网吧的两种模式之间并没有互相渗透和借鉴呢?显然这里存在“消费文化”的差异。
中国年轻人把网吧当做“社交空间”

网吧的社交空间
如今国内网咖对年轻人“体验感”需求设计是不遗余力的,包括空间环境和桌椅硬件配备的档次,以及电脑满足电竞和游戏操控感的设计。
虽然手游是年轻人游戏的一种选择,但是到了网吧可以更多的人一起训练和玩,甚至还有“线上约玩”和“线下聚玩”的功能等,这都是一种国内年轻人的消费文化。
同时,独立包间也是网咖打造的一个升级版服务,但是为何始终没有演变成为日本网吧的模式?
中国的“孤身患者”年轻人其实也不少,只是这些年轻人相对选择压抑自己,只能被逼着融入社会。他们身上往往会被贴上“内向”、“不合群”、“不善言辞”的标签。
他们不敢拒绝社交,每天都要带着假面微笑,无处可逃。如果他们选择像日本网吧那样的生活,往往会遭到旁人异样的眼光与非议,这既是一种突出的文化差异。
日本年轻人把网吧当做“家”

高档的日本网吧
日本的单身人数众多,美媒曾报道称,一些日本女性渴望自由,决定不婚。这也就同时带动了日本单身经济的快速崛起。
我们都知道,日本年轻人从小接受的教育就是一种强化“自主能力”的培养,这也让很多日本的年轻人都能够明白如何自己独立生活,依靠自己的力量。
同时,日本是个资源相对匮乏,消费水平相对较高的国家,尤其是在租房的租金上,这让许多年轻人宁愿住在网吧也不要去租房,虽然空间狭小,但是里面应有尽有,完全可以省掉一大部分生活费。
还有,日本年轻人有很多不善社交的社恐分子,网吧就是成为他们的“温床”。他们可以在这里享受彻底的封闭自己,也能享受网吧的上网与游戏,甚至漫画等带来的纯粹快乐,而这在日本是属于一种习以为常的消费文化。
因此,日本网吧在满足年轻人的“体验感”就存在天壤之别,因为它完全不是社交空间,反而讲求的是封闭与私密,最大化打造场景消费满足年轻人独立自由空间的“家”生活。
- 三、其实网吧“盈利模式”都是殊途同归

堪比五星级的日本网吧“配备”漫画图书
早期网吧的盈利模式一般都是靠时间计费的,营收比较单一。像中国的早期网吧上机时间大概每个小时2-5元,如今的网咖最高会到10元左右。
随着传统网吧被淘汰,连锁网咖品牌模式不断发展,运营成本相对较高,这就迫使网吧开始拓展更多的营收。
目前国内网咖的上机费本身更多只是一种“引流”消费,而茶饮的服务消费,甚至是衍生的消费,包括游戏周边的IP玩偶、衣服、道具等都存在很大的空间,这才是当下网咖最具潜力的盈利空间。
- 据沙利文咨询发布的《2019全球与中国网咖行业白皮书》,2023年中国电竞及周边市场规模将超过4000亿,电竞现有业务市场规模将超过1400亿。
- 再来看看日本网吧,换算成人民币,大概每个小时24元,住一天的费用在160元人民币左右,而且如果属于长期住网吧,它的费用还会更低。别看日本网吧小时单位的收费更高,其实相较于日本那些一晚上200~300元的便宜酒店,网吧才是真正住到就是赚到。
因此,无论如何,日本网吧的上机费用,同样属于低消费的引流主体,但是日本网吧也会提供其他的附加增值服务,比如说投币的洗衣机,甚至还有包括提供自助餐服务,还有KTV和玩台球等,通过丰富的生活场景消费,赚取更多的利润空间。
最终,中国网吧与国内网吧的“盈利模式”殊途同归,当然这也是普遍的商业模式。
四、总结:国内“单身族”盛行,日本网吧的形态值得一试?

单身经济风口来了
民政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中国单身成年人口已超2亿,独居成年人口超过7700万。已超过英国和俄罗斯人口加起来的总和,据悉,目前美国单身人口占其总人口的45%,日本为32%,韩国为23%。
可见,中国的“单身经济”注定也会迎来一个井喷的时代,吸引了诸多的商业开始在挖掘单身人群的各种商机。
网络上流传的一份“孤独等级表”,包括一个人逛超市,一个人去餐厅吃饭,一个人去咖啡厅,一个人看电影,一个人吃火锅,一个人去练歌房唱歌,一个人去看海,一个人去游乐园,一个人搬家,一个人去做手术等。是否应该还有“一个人去网吧生活”?
最终,随着单身经济越来越火热,从消费场景逐渐延伸到生活场景,日本网吧的这种消费形式应可值得一试,因为那个时候的消费文化“隔阂”也会弱化的。
醉井观商:10多年品牌、运营等相关经验,有过世界500强外企的系统性历练,跟随见证过民企从小到大的裂变,专注商业点评、行业趋势等,善于思考,乐于分享,欢迎关注,一起探讨沟通,共赢共生,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