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密宣传角】“五不”防住手机泄密
为了加强手机使用中的保密意识,以下“五不”原则可以帮助大家有效防止手机泄密:
1. "不随意连接未知Wi-Fi":避免连接来源不明的Wi-Fi网络,这些网络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容易导致信息泄露。
2. "不随意点击不明链接":对于手机收到的短信、邮件或社交媒体上的不明链接,应谨慎对待,避免点击,以防恶意软件植入。
3. "不随意下载未知来源的应用":只从官方应用商店下载应用,避免下载来路不明的软件,这些软件可能含有恶意代码。
4. "不随意公开个人信息":在社交媒体或其他平台上,不要随意公开个人敏感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账户等。
5. "不随意处理手机":手机在使用或更换时,应确保个人信息被彻底清除,避免二手手机中遗留敏感数据。
遵循这“五不”原则,可以有效提升手机使用中的保密意识,保护个人和组织的信息安全。
相关内容:
在数字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智能手机已成为我们生活、工作、学习及娱乐的紧密伙伴。然而,从安全视角审视,智能手机失泄密风险隐患层出不穷,即便是简单的通话、图片分享、发送信息,都潜藏着信息安全的危机。请查收这份手机使用“保密贴示”,别让手机成为身边的泄密“黑洞”。
很多手机APP在使用时都会要求获取定位、读取相册、打开麦克风等权限。如果对涉密内容拍照留存,这些敏感信息极易被获取并上传至互联网上。同时,大部分手机基础软硬件由国外厂商提供,很难保证没有后门和漏洞,即使只拍照,不主动分享,信息也可能泄露。
手机APP在安装或更新的过程中,可能被植入病毒、木马等恶意代码。这些恶意代码可以控制手机的麦克风和摄像头,把手机变为窃听窃视设备。另外,如果将手机带入涉密会议还可能因APP定位权限导致暴露涉密场所的地理位置。
imgarr
我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普通手机,本质上是无线通信设备,利用无线电波在空中传输,具有高度开放性。如果在通话时谈论涉密敏感信息,极易被利用特定设备的窃听者远程截取,造成敏感信息外泄。
imgarr
文件传输助手、手机邮箱通常缺乏严格的访问控制、加密和审计机制,涉密敏感信息一旦通过互联网电子邮箱存储、中转或发送,就等于相关信息失控,会给国家秘密安全带来极大失泄密隐患。
imgarr
微信、QQ、钉钉等即时通信软件都是基于互联网的应用服务,微信拍发文件、图文识别小程序识别转换、AI写作、聊天记录都会通过“云端”传输、处理和存储,一旦涉密,就等于将敏感信息直接暴露在互联网中,其知悉范围完全不可控。
imgarr
国家安全无小事,保密没有“局外人”
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保密意识
自觉遵守保密纪律
牢记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
时刻绷紧保密弦
把好手机“保密关”
来源 | 保密观
原标题:《【保密宣传角】“五不”防住手机泄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