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新手小白来说,了解如何查看电脑的CPU信息是非常重要的。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步骤和方法,可以帮助你查看电脑的CPU信息:
### 1. 使用系统信息工具
大多数操作系统都提供了查看系统信息的功能,以下是一些常见操作系统的查看方法:
#### Windows系统:
1. 按下 `Win + R` 打开运行对话框。
2. 输入 `msinfo32` 并按回车。
3. 在打开的“系统信息”窗口中,你可以找到“处理器”部分,其中包含了CPU的详细信息。
#### macOS系统:
1. 点击屏幕左上角的苹果菜单()。
2. 选择“关于本机”。
3. 在弹出的窗口中,点击“系统报告”。
4. 在左侧菜单中选择“处理器”。
### 2. 使用第三方软件
除了系统自带的工具外,还有一些第三方软件可以提供更详细的CPU信息,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软件:
- "CPU-Z":这是一个非常受欢迎的CPU信息工具,可以提供详细的CPU信息,包括型号、核心数、线程数等。
- "HWiNFO":这是一个功能强大的硬件信息工具,除了CPU信息外,还可以查看其他硬件信息。
### 3. 在BIOS中查看
1. 重启电脑,在启动时按下相应的键进入BIOS设置(通常是F2、Del或F10,具体取决于你的电脑型号)。
2. 在BIOS
相关内容:
CPU是一台电脑的核心,而目前笔记本市场基本被Intel(英特尔)的CPU垄断。而Intel的CPU型号命名还算比较有规律。
以Intel Core i7-11800H为例:
Core是商品名,即我们常说的“酷睿”,英特尔比较有名的处理器还有奔腾、赛扬、至强、凌动等。
代数和等级要和产品名连起来看:11表示第11代酷睿处理器,每代处理器的架构、性能、价格都会有所差异;等级用来划定产品定位、定价,有i3/i5/i7/i9四类,对于同代同功耗的酷睿处理器来说,其性能和价位i9>i7>i5>i3。
后缀用来标识处理器特性。11代酷睿的后缀命名很乱,要特别讲解一下。11代酷睿采用G+数字表示低压处理器,抛弃了以往的后缀U。而H表示标压处理器,标压处理器的功耗更高,11代酷睿有H35/H45两种标压处理器,H35大家可以理解为低压处理器的略微增强版(伪标压),以往没有这种型号;H45才是大家常说的移动端高性能(high performance)处理器。K表示不锁倍频,可以超频。
具体型号很好理解,同代同功耗处理器代号型号数值越大性能越强,但强的比例与数值无直接关系。
最后一个产品线后缀,有Q(四核处理器)、K(开放超频)两种情况。而双核、不可超频的处理器没有这个后缀,也是最常见的。
什么?看完了还是不明白怎么选?简单来说,如果你在乎功耗(省电)的话,代际越新越省电。比如6代比4代更省电。而在同一代中,U比H省电,而H又比HQ/HK省电。
补充:
目前另一款比较常见的是锐龙处理器,那么我们该如何选择呢,这里小编稍微总结了一下两者:
对几乎不碰或偶尔需要处理视频的轻薄本用户来说,推荐CPU性能更好、低功耗表现更亮眼且便宜的锐龙;
对于经常有轻度视频处理需求的轻薄本用户,建议使用核显性能更好的英特尔;
如果你想买高性能轻薄本(特别是程序员),只要在锐龙上编译不会出错,那就大胆买锐龙;
游戏党首先要看喜欢玩的游戏是否偏向英特尔或锐龙,如果没明显偏向,根据预算和供货量来买吧,这年头游戏本太难抢了。
想买全能本/创意者本的用户,建议买英特尔,很多图像/视频处理软件对英特尔优化更好;
多数物理/数学软件,对英特尔优化更好,但不绝对,建议根据实际情况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