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川市出台的十项措施旨在推动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下是这些措施的大致内容:
1.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对牛奶产业给予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2. "优化产业结构":推动牛奶产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方向发展,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
3. "加强科技创新":支持企业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展牛奶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的技术创新,提高产品附加值。
4. "提高产品质量":加强牛奶生产源头管理,确保奶源安全,提升产品质量。
5. "拓展市场渠道":鼓励企业加强品牌建设,拓宽销售渠道,提高市场占有率。
6. "提升产业链水平":推动牛奶产业链向上下游延伸,发展乳制品加工、销售等环节,提高产业整体效益。
7. "强化品牌建设":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牛奶品牌,提升产品知名度和美誉度。
8. "推进绿色发展":鼓励企业采用节能、环保的生产方式,降低生产过程中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物排放。
9. "加强人才培养":加大对牛奶产业从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提高其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10. "完善产业链配套":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产业链配套能力,为牛奶产业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通过这些措施,银川市旨在推动牛奶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为当地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做出贡献。
相关内容:
来源:【宁夏日报】
日前,银川市发布《关于促进银川市牛奶产业稳定发展若干政策措施》,从调整养殖规模、培育核心种群、加大乳制品销售力度等10个方面作出政策安排,提升牛奶产业链、供应链的韧性和安全水平,推动牛奶产业高质量发展。

银川一家奶牛场挤奶的场景。
提高奶牛质量方面,银川暂停新建、扩建奶牛养殖场,淘汰日产30公斤以下的低产奶牛,确保2024年奶牛存栏稳定在29万头左右。提升奶牛群体遗传性能,年内推广优质冻精8.43万支,每支补贴50元至100元。年内推广优质性控胚胎2800枚,每枚补贴1000元。在月牙湖、白土岗养殖基地完成早期选育组建良种奶牛及核心群不少于4000头,每头补贴150元。加强优质高产奶牛繁育、日粮配方优化、数智化管理、疫病综合防控等技术推广应用,提高牛群单产水平和饲料转化率。
支持乳企设备更新,按照10%的标准给予补贴,最高补200万元。支持乳企使用生鲜乳喷粉,每吨奶粉补贴1000元,补贴喷粉量不高于2.5万吨。支持乳企外出展销,每次给予1000—3000元补贴。安排资金550万元,对存栏20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企业、乳制品加工企业予以贴息贷款。设立2000万元奶产业基金,专项用于为奶牛养殖企业贷款担保、提供增信、融资等。

奶牛场。
银川市将谋划建设中国(银川)高端乳制品产业园,规范生鲜乳购销秩序,建立政府指导、协会主导、乳制品加工企业与奶农参与的生鲜乳价格协商机制,合理制定生鲜乳价格计价标准,引导乳企执行宁夏奶产业协会发布的生鲜乳购销参考价格。
饲料供给方面,银川市持续实施粮改饲、高产优质苜蓿示范基地建设等政策项目,全株青贮玉米种植面积稳定在30万亩以上,高产优质苜蓿留床面积保持在8.9万亩以上,推广“饲用小黑麦+青贮玉米”“春小麦+燕麦草”等一年两茬优质饲草复种模式2万亩以上。(宁夏日报报业集团全媒体记者 闵良 文/图)
本文来自【宁夏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