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一企业提前开工导致员工感染并引发隔离的情况,以下是一些可能的调查和报道的要点:
1. "事件背景":该企业可能因为某些原因(如订单需求、政策要求等)在春节假期结束后提前开工。
2. "感染情况":有员工在开工后确认感染新冠病毒。这可能是因为员工在假期期间接触了病毒携带者,或者在开工前后的通勤、住宿等环节中发生了感染。
3. "隔离措施":当地政府采取了隔离措施,对确诊患者和密切接触者进行了隔离,以防止病毒进一步传播。据报道,受影响的员工可能超过200人。
4. "原因分析":
- "提前开工":企业提前开工可能违反了当地关于假期后逐步恢复生产的指导原则,增加了感染风险。
- "防疫措施不足":企业可能没有采取充分的防疫措施,如员工健康监测、佩戴口罩、保持社交距离等。
- "员工流动性":节后员工流动性大,增加了疫情传播的可能性。
5. "政府反应":
- 当地政府迅速响应,对感染病例进行了隔离治疗,并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了追踪和隔离。
- 政府可能对涉事企业进行了调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违规行为,并采取措施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6. "影响":
- 该事件可能对企业的正常运营造成影响,包括生产停滞、订单延误等。
-
相关内容:
2月10日,一张群聊天记录截图在网上和朋友圈被转发:“最新消息,苏州有一家公司提前开工,已经确认感染了……有200多员工,统统隔离……”引起市民诸多恐慌。

网络截图
2月10日傍晚,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第一时间赶到事发企业独家采访获悉,该企业因生产需要今年春节未停工,发烧员工无疫区活动经历,且两次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
10日下午4点半,紫牛新闻记者驱车来到位于苏州市吴中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亚东工业(苏州)有限公司。据了解,该企业是一家成立于2005年的纺织业公司,有员工1300多人。记者看到,公司门卫处贴有“所有进厂人员,必须佩戴口罩”的告示。在经过保安对记者测体温、登记后,记者走进了该企业。该公司安环保卫处副理陈晓华接受了记者专访。

该企业门口
陈晓华告诉紫牛新闻记者,公司春节期间因生产需要未停工,在岗员工425人,员工温某(28岁,山西临汾人)居住在公司集宿楼内。2020年1月28日,温某因咽喉不适,自行骑电动车前往吴中人民医院呼吸门诊就诊,诊断结果为“感冒”。配药后28日至30日在宿舍观察休息(一人一间)。1月31日恢复后正常上班。其2月6日晚上八点半上班,九点测体温36.5度,正常,然后开始工作。2月7日凌晨一点测体温37.5度,复测37.7度,企业派专人专车送至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就诊,企业厂区和宿舍区人员就地观察。2月8日下午,温某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2月10日,核酸检测结果为“阴性”。

该企业大门
对温某开展轨迹调查发现,温某春节期间没有去过疫情重点地区,2020年1月20日,因老乡(白某,经了解近10个月未曾离开苏州)不认识去上海浦东机场路,故由温陪同一起从庞金路地铁站坐地铁到苏州火车站,乘坐到上海的G7009次列车,然后在上海火车站乘坐地铁一号线到人民广场后分手,温再从人民广场返程到上海火车站,乘坐G442次列车回到苏州北,乘坐地铁4号线到红庄,晚上正常上班。
陈晓华告诉紫牛新闻记者,自2月7日,公司发现温某体温异常送医就诊后,考虑到其在1月20日后有离开厂区外出的经历,从保护企业员工身体健康的角度出发,参考新冠病毒疫情防控相关要求,公司高层果断决策就地观察后安排员工有序回宿舍休息。

企业车间内部(由该公司提供)
针对网上截图,亚东工业(苏州)有限公司以公司名义发出告知,并转发企业工作群以正视听。该企业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将于2月11日复工,同时公司将严格按照疫情防控要求,采取厂车乘坐相对固定、分批次用餐;除了进、出厂区例行测体温外,员工工作期间再进行2次体温监测、统计及各项消杀等防疫工作举措,切实担负起企业主体责任,确保员工身体健康。
来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顾秋萍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