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失聪警示,改掉这4个坏习惯,保护你的“好好耳朵”

突发失聪警示,改掉这4个坏习惯,保护你的“好好耳朵”"/

如果突然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可能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包括但不限于听力损伤、中耳炎、耳硬化症等。以下是一些可能导致听力下降的不良习惯,建议您尽快改正:
1. "长时间使用耳机":尤其是音量过大时,长时间使用耳机会对听力造成损伤。建议音量控制在安全范围内,避免长时间连续使用。
2. "忽视耳部清洁":耳垢是耳朵的自然保护层,但过多的耳垢可能会阻塞耳道,影响听力。建议使用正确的清洁方法清洁耳朵,避免使用棉签等尖锐物品掏耳朵,以免损伤耳道。
3. "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中":长期暴露在高分贝噪音中,如交通噪音、工业噪音等,会对听力造成不可逆的损害。建议在嘈杂的环境中佩戴耳塞或耳罩。
4. "忽视听力问题":如果已经出现听力下降的症状,应尽快就医检查,而不是忽视它。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减少听力损伤的程度。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进行听力检查,对维护听力健康至关重要。如果听力问题持续存在,应及时就医,寻求专业医生的帮助。

相关内容: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发布数据显示,全球有超过10亿年龄在12岁至35岁之间的年轻人,正面临无法逆转的听力损失风险。

目前看来,年轻人的听力下降主要是因为不正确的行为和习惯,给耳朵制造了额外的噪音和疾病,让内耳毛细胞受伤、死亡、减少。

看看下面这几种行为,总有一款你会中招:

1

长时间戴耳机

很多戴耳机的人都有这样的疑问,耳机里放的是好听的音乐、故事等,怎么能算噪音呢?其实只要是音量够大,都是对听力有害的噪音。尤其是大家坐地铁、坐飞机的时候戴耳机,那更是双重伤害,而且睡觉戴耳机也非常伤听力。

耳机使用注意事项:

1.戴耳机时,不要超过最大音量的60%,连续使用不要超过60分钟,外界环境声音最好不要超过60分贝。

2.每天使用耳机总时长不要超过3~4个小时。

3.做好耳机清洁消毒。戴耳机时耳道空气不通畅,相对潮湿,不仅容易长耳屎,容易造成细菌或真菌感染。如果没有定期给耳机清洁消毒,也可能会引发炎症影响听力。

2

频繁掏耳朵

为了清洁频繁地挖耳朵,会破坏外耳道正常的微环境或造成刺激性炎症,引起外耳道感染、发炎。如果不小心戳破鼓膜,多半就会影响听力了!另外,掏耳屎真的很容易把耳朵掏伤,比如出现鼓膜穿孔、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情况。

1.耳屎结成团块堵住了整个外耳道,出现耳朵堵塞感、听力减退时;

2.油耳堵塞外耳道,导致听力下降;

3.外耳道或者颌面发育畸形如外耳道狭窄的孩子,耳屎多半自己排不出来;

4.耳部有慢性疾病如外耳道炎、外耳道湿疹、外耳道胆脂瘤、慢性化脓性中耳炎等。

注意: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建议去医院耳鼻喉专科就诊后,由专业的人士在专业仪器的帮助下来掏。

3

双手捏鼻擤鼻涕

用双手同时捏到两侧鼻子擤鼻涕,这个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动作,会导致听力下降,甚至听不到。

如何正确擤鼻涕:

1.不要同时捏住两侧,先捏一侧,稍微用点力擤出来擦干净,然后换另外一侧。

2.控制好擤鼻涕力度,不要太用力。

3.擤鼻涕后把纸巾丢到垃圾桶,然后洗手,注意卫生,避免感染。

4

经常熬夜

长时间熬夜会导致突发性耳聋。因为长时间熬夜会导致内耳血管痉挛,进而影响到耳蜗中负责听觉功能的毛细胞、神经细胞和神经纤维。当耳蜗受损,听力就会突然下降,导致突发性耳聋。发生突聋要及时就诊。

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之一,可能存在听力下降的风险:

1.听不见或听不清门铃声、电话铃声、女性或小孩说话的声音;

2.在餐厅、商场等公共场所交谈或聆听有困难;

3.自己觉得其他人说话咬字不清;

4.口头禅是“你再说一遍?”或经常答非所问;

5.电视机、手机的声音随时都开很大声;

6.打电话都没法听清对方在说啥;

7.经常听不到别人在背后喊自己;

8.在开会或小组讨论时难以听清别人所说的话。

综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来源:中国疾控中心微信公号)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