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下载和使用AI应用时,为了确保保密性和安全性,以下是一些基本的指南:
### 下载与安装
1. "官方渠道下载":尽量通过官方应用商店(如Google Play Store、Apple App Store)下载应用,确保应用来源的正规性。
2. "检查版本更新":定期检查应用的版本更新,以确保应用安全。
3. "权限管理":下载前仔细查看应用所需权限,避免授权过多不必要的权限。
### 使用与操作
1. "隐私设置":
- 限制应用访问个人信息,如通讯录、位置等。
- 仔细阅读隐私政策,了解应用如何使用你的数据。
2. "数据安全":
- 避免在公共Wi-Fi环境下使用敏感操作,如登录账号、支付等。
- 定期更改应用登录密码,并使用复杂的密码。
3. "软件更新":
- 保持应用和系统更新,及时修复安全漏洞。
4. "使用官方客服":
- 如有问题,优先联系官方客服,避免使用第三方非官方渠道。
### 安全防护
1. "反病毒软件":
- 安装可靠的防病毒软件,定期进行系统扫描。
2. "避免点击不明链接":
- 不随意点击短信、邮件中的不明链接。
3. "社交工程防范":
- 警惕钓鱼网站和诈骗信息,不要泄露个人敏感信息。
相关内容:
记者从国家安全部了解到,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AI应用在文字处理、数据分析、个性化服务等领域展现了卓越的能力,前所未有地融入我们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需要注意的是,我们在享受技术红利之时,也应警惕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等问题,特别是其存在的泄密风险隐患,妥善保护好个人信息和敏感数据。
——选择正规平台,远离山寨风险。在使用AI应用时,应优先选择国内正规平台提供的服务,避免通过社交媒体、陌生邮件、不安全链接等非官方途径下载应用。对于声称提供“免费扫码试用”或“限时内测”的非官方来源应用程序,应保持警惕、注意甄别,确保数据安全。
——审慎授予权限,防范信息泄露。在安装AI应用时,应仔细审查其权限请求,审慎授予访问通讯录、位置信息、相册、麦克风等涉及隐私的数据权限。定期检查已授权应用的权限状态,及时撤销不必要的权限,防止敏感信息泄露。
——恪守最小原则,筑牢保密红线。必须严格遵守“涉密不上网,上网不涉密”的原则,严禁连接互联网使用AI应用处理国家秘密。对于需要使用AI处理涉密敏感事项的应用场景,应严控数据传输、实施物理隔离,最小化控制提供的敏感数据信息。
——定期清理痕迹,消除残留隐患。应关闭浏览器和AI应用的跨平台数据同步功能使用AI应用,定期清理搜索记录、缓存文件及AI历史对话数据。对于曾处理过个人敏感信息的设备,建议使用专业数据擦除工具彻底清除残留数据,避免信息泄露风险。
保密工作重在预防,保密观念重在常新。广大人民群众要提高保密安全意识和个人信息保护意识,时刻紧绷安全弦,把好使用AI应用的“安全关”。
(记者 李本扬)
来源:国家安全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