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消费者对汽车质量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汽车品牌推出了终身质保政策。终身质保听起来非常吸引人,但实际上,消费者在享受这一政策时,需要了解一些限制条件:
1. "质保范围":不同的品牌和车型,终身质保的具体范围可能有所不同。有些品牌的终身质保可能仅限于发动机和变速箱,而有些可能包括所有主要零部件。
2. "非原厂零件":终身质保通常只适用于原厂零件,如果使用非原厂零件进行维修或更换,可能无法享受终身质保。
3. "人为损坏":由于自然灾害、事故、滥用等原因造成的损坏,通常不在终身质保范围内。
4. "保养要求":为了保持质保的有效性,消费者需要按照规定进行定期保养,并保留相应的保养记录。
5. "里程限制":有些品牌的终身质保政策中会设定一个最高里程限制,超出这个里程可能无法享受终身质保。
6. "地域限制":部分终身质保政策可能只适用于特定的销售区域或国家。
7. "维修和更换条件":即使零部件在质保范围内,也可能因为维修不便或更换困难等原因,导致无法及时获得维修或更换服务。
8. "服务网点":享受终身质保的服务可能需要到指定的维修服务网点进行,并非所有维修店都能提供终身质保服务。
了解这些限制条件,消费者
相关内容:
□记者 刘婷婷
汽车市场竞争越发激烈,一些汽车厂家更是将战火烧到了售后服务领域,祭出了“终身质保”的杀手锏。听起来十分诱人的“终身质保”到底咋样?记者走访发现,这一服务在使用过程中还是有不少限定条件的。
汽车终身质保风潮起
最近一两年,一些新品牌为了突出重围,纷纷打出了终身整车质保的旗号,从价格战、性能战扩展到售后战、服务战。
2016年4月,宝沃汽车旗下首款新车BX7率先打出了“终生质保”旗帜。随后,全新品牌比速汽车宣称,针对M3、T3两款新车推出“毕生质保”的延保策略。今年上海车展前夕,吉利旗下全新中高端品牌领克首款量产车领克01亮相时也高调宣布,该车将施行“终身质保”的售后政策。
买车以后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维修保养。买得起养不起,这是很多车主在考虑买车时的一个重要因素。目前,国内汽车厂商普遍推行的质保服务期限是3年或10万公里,稍长的是7年或15万公里,最长的是20万公里,而私家汽车的最长报废限制为60万公里。所以,汽车终身质保的提出,迅速引起了行业及消费者的热议。
这些限制条件看清楚
按照定义,汽车终身质保就是汽车厂商为自己的产品提供终身质量保证。那么,是不是就代表汽车出现任何问题只要去4S店就行了,还不用花费一毛钱?记者经过查阅几个厂家“终身质保”的条约后发现,车辆确实可享受终身免费保修,且无需支付零部件费用和工时费。但与此同时,厂家也规定了诸多限制条件。
限制1:必须是首任车主
只有首任汽车车主才可一直享受此服务。也就是说车主一旦将所购买的享受终身质保的爱车,出售或过户给其他人,那么车辆的终身质保服务就自动解除,改为按照3年或10万公里质保执行。
限制2:必须一直在4S店保养
车辆必须一直在4S店进行保养,如果在别的地方保养过,则不再继续享受终身质保的规定。这就要求,无论在外面的保养费用多低,都不能在外保养,必须与4S店进行捆绑。
限制3:非质量问题不予维修
终身质保并非所有都保。常规的只针对三大件,易损部件并不包含在内,车辆使用过程中由于正常的磨损和损耗产生的维修保养费用,仍需缴纳。而实际上,日常维修保养这些小易损件也会带来不少花费。
限制4:事故换大件,不再享受终身质保
当车辆发生事故伤及底盘主要部件和大总成部件主体且更换的情形,将不再享受终身质保,而是按照3年或10万公里执行。
限制5:私自加装改装、用于营运目的 自动解除终身质保
如果车主自行对车辆进行改装、加装、调整、拆卸,造成车辆损坏,或者车辆用于出租或其他营运目的,如比赛、试验及竞技运动等,也不能再享受终身免费质保。此外,所购买的汽车必须作为家用车,一旦用于出租车、快车、专车等用途,终身质保将自动解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