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表是一种复杂的手工艺品,它由数百个甚至数千个精密零件组成。以下是机械表的基本结构和拆卸装配的基本步骤:
### 机械表的基本结构:
1. "表壳":保护表内机芯的部分。
2. "表镜":通常为玻璃或蓝宝石水晶,保护表盘。
3. "表带":固定在手腕上的部分。
4. "表盘":显示时间的部分,上面有指针和刻度。
5. "机芯":机械表的核心,负责计时和动力储存。
- "摆轮":调节走时精度。
- "擒纵机构":将摆轮的往复运动转换为恒定的旋转运动。
- "齿轮系统":将动力传递到各个部分。
- "发条盒":储存能量,为机芯提供动力。
- "自动上链装置":在佩戴者手腕的运动下自动上链。
6. "指针":指示时间。
7. "刻度":标记时间单位。
### 拆卸装配的基本步骤:
#### 拆卸步骤:
1. "准备工具":准备合适的工具,如螺丝刀、钳子等。
2. "拆下表带":用钳子夹住表带,轻轻向外拉,拆下表带。
3. "拆下表镜":用专门的工具(如撬棒)小心地撬
相关内容:
四、表针、表盘
表针与表盘配合表示时间。
1.表针 表针分别套合在时、分轮与秒轴上,拆卸时可用起针钳将三支针分别向上拉出,提拉时用力要平稳,不能左右倾斜,以防止折断秒轴。
有的秒针套合较紧、针片又薄,为了避免损折秒轴可用开口式起棒拆卸(见图2-4)。

图2-4 以开口式起棒拆卸秒针时针离表盘近,起动时可在表盘与起针钳之间衬垫一层薄纸板。如果时针套得很紧,而表盘孔小于时针的,可随表盘一起拆卸后,在时针下衬垫薄纸板,再用尖柳木条揿出时轮(撤时手指应抵在时轮两侧的表盘上,以防变形)。一般情况下时轮可以不拆卸清洗,时针也可不拆。
如用抵拉式起针钳就较为稳当方便,可以二支或三支针一起抵拉拆卸。但应注意:镀层为细粉粒状的表盘(俗称粉面)及过薄的紫铜表盘,不宜使用此工具。
表针的安装应使时分针与时分轮上端大致相平,秒针揿至合适高度不松动。三支针的上下位置都应与表盘、胶盖相适·28·
应:时针一般都是平直的,不能与表盘上凸出部分相碰擦;分针、秒针与表盘保持一定距离,如表盘为弧形的,分、秒针也应为弧形;三针之间、秒针与胶盖之间都应有一定间隙(见图2-5)。在装分针时应注意时针的平面位置,一般可将时针对准12点重合安装,这样便于目测,装入后拨动时、分针进行适当复核。

图2-5 表针位置示意图
表针装合后,应以镊指钳或细柳木条轻轻拨动来检查套装的紧松程度,拨动时应防止擦毛表盘。时针只能拨动很小一个角度(时轮、跨轮与分轮的间距),分针一般不能拨动,秒针在拨动尖端时应有弹动的感觉。
2. 表盘 表盘一般是以表盘脚插入表机,以螺钉固定,旋动螺钉就可拆装(见图2-6)。

拆卸时应在表盘脚附近两侧缓慢地撬动,单侧用力表盘脚可能会弯曲。较薄的表盘在手表遇到撞跌时就可能在表盘37/323项出凸痕,装合时更应注意,要自然地将表盘脚插入表机,不能硬揿,防止损坏表盘。表盘应安装平整,不使与表针碰擦;同时应使中心孔居中,即与时轮管四周保持相等的距离,若中心孔单偏会影响表盘刻度与表针的配合,甚至造成表盘孔边沿与时针管相擦。表盘装入后,还需检查时轮与表盘的间隙:间隙过小,会使二者碰擦;间隙过大,会使时针与表盘距离过小。间隙不当可改变表盘中心孔附近的高低来予以纠正。需增大间隙时,可将表盘反放在多层绒布上,用手指在中心孔处揿压;需减少间隙时,可将表盘正放在表机的座垫上,使表盘脚悬空只有表盘边沿接触座垫,再用手指裹着绒布揿压表盘中心孔处。揿压表盘时不能过重,否则可能造成凹凸痕迹。
表盘还有多种固定形式,如:以缺槽螺钉或销板固定表盘脚;以塑料套管定位,胶盖紧圈抵压固定;也有无表盘脚,而以螺钉或套合固定的。它们的拆卸方法虽略有不同,但安装要求基本相同。
拆装表盘时都应避免手指直接接触以防沾污,需接触时应衬垫绒布或拷贝纸。
表盘拆卸后,若时针已拆卸,应立即将时轮拑离表机,并旋紧表盘螺钉,以免拆装内机时失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