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联通全面退网2G/3G网络的消息,意味着中国联通将停止2G和3G网络的服务。这一举措是中国电信行业迈向4G/5G网络的重要步骤,旨在优化网络资源,提升网络质量和用户体验。
2G和3G网络虽然在中国发展了多年,但随着4G和5G技术的普及,2G/3G网络在数据传输速度、容量和功能上已经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用户需求。因此,运营商逐步淘汰2G/3G网络,将资源集中在4G和5G网络上,是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下是退网对用户可能产生的影响:
1. "设备兼容性":部分老旧的2G/3G手机将无法接入网络,用户可能需要更换支持4G/5G网络的设备。
2. "服务中断":2G/3G用户将无法使用语音、短信和数据服务,需要升级到4G/5G网络。
3. "资费调整":运营商可能会调整资费结构,推出更适合4G/5G网络的套餐。
4. "网络覆盖":随着2G/3G网络的退网,部分地区可能会出现网络覆盖不足的情况,运营商需要加强4G/5G网络建设。
对于用户来说,关注以下信息非常重要:
1. "运营商公告":关注中国联通等运营商发布的退网公告,了解具体退网时间和影响范围。
2. "设备升级
相关内容:
5G逐渐铺开,2G也将渐渐离去。
11月12日,中国联通5G共建共享工作组组长苗守野披露,中国联通已经计划,今年底在240个本地网实现2G退网,最快到明年底,就将实现2G全面退网。
苗守野表示:“聚焦5G发展,就必须减小2G/3G的牵绊束缚。中国联通已制定坚决向极简网络方向演进的策略和方案。”
目前,中国联通在各省份都在鼓励2G用户换机升级,同时还有2G网络基站减频、老旧设备拆除工作。
与此同时,中国联通的3G退网也在推进中。
苗守野表示,中国联通的目标是“3G年底首先降至1载频,加快VoLTE发展替代3G语音,推进3G逐步退网;最后形成4G+5G协同的极简目标网”。
今年5月初,工信部曾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提出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建立NB-IoT(窄带物联网)、4G、5G协同发展的移动物联网综合生态体系,推动2G退网。
中国移动此前也明确提出,将于2020年底前停止新增2G物联网用户,并将由NB-IoT、4G Cat1/1bis技术承接2G物联网用户。
不过根据工信部的数据估算,截止今年年中,全国在网的2G用户仍有2.73亿,约占移动电话用户总量的17.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