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米创业工坊是由郑玉芬发起的一个专注于创业教育的平台,旨在帮助创业者提升创业技能,特别是与风险投资(VC)相关的知识和能力。郑玉芬作为一位经验丰富的创业导师和投资人,她在“VC教你to VC”的活动中,可能会分享以下内容:
1. "VC的视角":从风险投资家的角度出发,分析投资决策的依据和标准,帮助创业者理解VC的思考模式。
2. "商业计划书":指导创业者如何撰写一份能够吸引VC注意的商业计划书,包括市场分析、团队介绍、财务预测等关键要素。
3. "融资策略":讲解如何制定有效的融资策略,包括何时融资、融多少资金、如何与VC沟通等。
4. "估值与股权":讨论如何合理估值公司,以及如何分配股权以保持创始团队的股权和控制权。
5. "谈判技巧":提供与VC谈判的技巧和策略,帮助创业者更好地保护自己的利益。
6.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成功的创业案例,让创业者了解VC投资背后的逻辑和成功的要素。
7. "风险与退出":讨论创业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以及如何应对,同时介绍VC的退出机制。
8. "关系建设":强调与VC建立长期良好关系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维护这种关系。
通过这样的活动,郑玉芬旨在帮助创业者更好地了解风险投资领域,提升自己在融资和创业过程中的竞争力。
相关内容:
郑玉芬
约印创投创始人 CEO
拥有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硕士学位。
中国私募市场(PE/VC领域)资深人士,曾任启明创投基金医疗健康投资总监,曾任清科资本合伙人。
郑女士在医疗健康领域拥有较高声望,目前担任清华大学创业导师及英特尔全球技术挑战赛中国区评委,拥有多年行业经验并主导完成了业内多个项目的投融资。
本文根据郑玉芬女士在阿米创业工坊08期沙龙会上的分享内容整理而成
▌VC这个江湖没有春秋,只有盛夏和寒冬
在2000年的时候,美国发生了互联网泡沫,九几年成立的基金差不多都在那个时候死光了,这对中国的影响以及中国VC的影响特别大,到了05年的时候,寒冬基本过去了,整整5年的时间,那么寒冬是怎么过去的呢?2005年,腾讯、百度和搜狐等一系列的互联网公司在美国顺利上市,让大家有了新的希望,我记得当年IDG有一个案例被清科集团评选为年度最佳退出案例,这是它在最艰难的资本寒冬的时候,把自己投过的20几家公司给软银看,说“你想要投哪个?我现在需要现金流”,软银呢,就选中了小企鹅,当年从他投入到退出就产生了30几倍的回报。
但在软银之后,腾讯有了1000多倍的增值。
为什么讲这个故事呢,这是第一波的春夏秋冬,因为它让很多人看到了机会,它可以让投资快速的增值,所以呢,06年开始,整个市场的夏天一下子就来临了。VC这个江湖通常没有春秋,只有盛夏和寒冬。
盛夏的时候呢,也有一些好企业,但是VC很难受,为什么呢,资产价值特别高,当年刘强东出来融资的时候,我当时是在 DFJ,这只基金在国际上算是VC领域的前五位,99年在中国设立办事处,有6.5亿美金,算是国内最大的基金之一了,所以当时出来创业的,有点信心的,一定会去几个基金:IDG、DFJ等,红杉是05年才成立的。一路走下来,有些基金都消失了,无论是战略上的错误,还是战术上的错误,最后都慢慢的退出历史舞台了。
也有一些新兴的基金也慢慢的浮出水面,包括一些人民币基金,人民币基金在06、07年以及在创业板推出的时候,成为了一个新生的力量,06、07年很多出来做融资的企业都拿到了不错的估值,这种高估值做融资的企业家,是很有资本运作的头脑的,紧接着08、09年金融危机就来了,那么就由07年的盛夏直接进入到寒冬了。
也就是在那个时候,DFJ三个公司关闭了,关闭一家公司是很痛心的事,几百万美金投下去,就没了踪影,这是当时寒冬下的一些情况,当然也有些公司选对了投资,给了它一些无息的贷款,让它有工资可发,能够坚持下来,后面呢,就成为了今天的一些寡头。
资本市场运作有自身的规律,它有自己的经济周期,那今天的话,寒冬来了么?其实今年上半年的时候,我个人的感觉就像07年的感觉一样,非常贵,所以今年上半年我基本上什么都没有投,这么贵的情况下,那它一定是即将达到顶峰,快到顶峰的状态下,对于各位企业家来讲,不论是谁给的钱,给钱就拿,因为盛夏之后,一定是寒冬。
所以今年下半年,其实就应该寒意很浓了。那这个时候再出来融资,多多少少是有困难的,所以你要做好过冬的准备了。比如对于新的行业来说,比如说O2O,比如说移动医疗,我相信在座的很多朋友都是做移动医疗的,你会发现,今年上半年你去见投资人的时候,大家的热情、沟通等等都是感觉不错的,但到了下半年,整个风向都变了,变了之后你再去和投资人谈的时候,就很吃力了。
所以你的融资始点一定要把握好,怎么去过冬?当然现在的状况并没有08、09年那么糟糕,因为有一些新的基金不断的出来,还是可以拿到钱的,只是你会在估值上不要纠结,这个不要纠结是指你看看你的底气有多少,看看你账上的钱还有多少,能不能帮你扛过半年的时间,如果连半年的时间都扛不过去的话,那你就需要不惜一切代价进行融资,这是一个过冬的办法。
其实寒冬也好,寒冬可以帮你消灭很多竞争对手,在07年拿到钱的这些人,基本上现在都是行业的龙头,剩者为王,因为在冬天的时候,身体不好的,没拿到钱的基本上都被冻死了。
▌To VC,你准备好了吗?
那么在创业者和投资人之间,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好的投资人是在背后默默的支持你的,好的投资人在资本寒冬来临的时候是会提供免费的过桥贷款,帮你刷脸,帮你拿新的资金进来,帮你做资金运作的筹划,他不会站到台前来,但是会默默无闻的帮助你,包括你的用人战略,帮你挖人,销售...... 会帮你很多。
创业者,当你遇到寒冬的时候,想要更进一步的做事的时候,其实是难上加难的。但是如果有投资人给你做支持,他会帮助你来度过寒冬。
那么既然想To VC的话,你准备好了吗?有些人冒然的来见投资人,冒然的发BP出去,其实你可能真的没有想好,那你应该做哪些准备呢?
你首先要问自己,我为什么要去找VC,很多人会说我缺钱,其实你缺钱的时候来找VC,是你最被动的时候,你不缺钱的时候,来找VC,是你底气最足的时候。所以你要想好,找VC的动机是什么,我为什么要找它,是要它的钱,还是要它的资源。那如果你想要它的资源,而不仅仅是缺钱的时候,就应该来找VC。
那么VC是怎么样一个生存的节奏和状态,其实和创业者是一样的,所有的创业者你在找VC的时候,也要想清楚,你有什么?你可以做什么?找一家背后有很多资源的VC,可以帮你带上一个新的格局,所以你要借力。
如果你见VC的目的除了钱之外,还要借力的话,那你思考的东西就更多了,而不仅仅是钱的问题了。
什么时候借力,如果你很幸运的话,你的天使投资人,刚好是一位行业内很牛的人,那就太好了,因为牛的天使投资人,他在行业内的圈子,包括了很多VC,有他给你做背书,你是事半功倍的,不要单打独斗,会累死的。所以在最开始,你就能够考虑好,为什么要去做融资这件事情,那我相信,你的路会走的更加顺利一些。你应该把你目前现有的资源串好了,然后再让它上一个台阶。
所以很多时候我和医疗的创业的伙伴聊的时候,会问为什么找我,如果只是钱的问题,可能没必要,如果你认为我能帮上你的话,那我可以看一看你的方向,看一看你的团队,为什么我可以和你一起走。但是你不要把我看成是一个纯粹的财务上的投资。
谁都希望去找徐小平,大家都知道他看人很准,但是去找他的时候未必理你,这也很正常,应为大家很多时候并不是不优秀,而是你去见的人不懂你,但是能读懂你这本书的人,你一定要抓住,经常的互动能够让他更好的认识你,了解你,给他洗脑,让他觉得你靠谱,他愿意和你一起玩。
其实VC的想法挺简单,换句话说,VC和创业者,就是你出力,我出钱,咱们一起把事干成。
怎么样去VC沟通呢?
介绍项目言简意赅,大家应该换位思考,将最有效的内容传递给VC。
你的团队够不够强,够不够牛,可能对于不同的VC,你的团队构成,会有不同的吸引力。基金的背景决定了他们关注什么,比如说有一些美元背景的基金,里面的人都是一些海归,喜欢高大上的东西,比如你是世界500强企业出来的,你是哪个大公司的高管出来的,这都是他们喜欢看到的,很欢迎这样的团队,这是美元基金背景出来的特点。但是,你去见人民币基金的话,这些人都是在产业里摸爬滚打很多年,从底层上奋斗上来的人,都是行业内的翘楚,然后转行做了投资人,这类型投资人都很落地,江湖气很重,你搞一个高大上的团队来和他们谈,这就差点意思了。
同样一个团队,你去见不同的投资人,你会得到不同的评价。所以,你要掂量一下你的团队,再去找适合你的基金。
最失败的融资是什么,你的PPT满天飞,最好的状态是市场上都不知道这个项目,它已经完成A轮、B轮,钱已经到账了。圈子很小,看你这个细分行业的投资人,可能为数不多,你精准的找到他们,找到合适的引介人,去和他们进行合适的交流,即使你没拿到钱,你也得到了很多他的宝贵意见,他第一次没投你,并不代表后面不会投,他跟着你走了两、三年之后,这种信任感是非常重要的。
团队,是最关键的部分。
接下来将痛点,你的创业,解决了一下什么样的问题,有没有应用场景。我们创业,前提是我们发现一个痛点,这个痛点没有解决或解决的不好。这个痛点带来的市场有多大,对于约印创投,如果你的细分子行业超不过30个亿的市场规模的话,我是不会进入的。为什么,大家希望你以后是做上市公司的,而不是我投了之后我不得已把你卖掉。市场规模如果小于30亿的话,是支持不了一家上市公司,百分之百都是你的市场,也不过如此。VC都希望你是做大生意的,而不是小富即安的。
你的产品是什么,能不能解决痛点,也就涉及到你的商业模式,通常VC都是一帮半疯半傻的人,为什么说半疯呢,很多都是技术控,也有很多VC是模式控,他对他熟悉的东西一点都不感冒,其实你在跟VC谈的时候,前10分钟他已经决定了投不投,接下来的20分钟就是他来确定他前10分钟所得出的结论。
有些时候我会和一些创业者说,其实你应该感谢你的投资人,他在用他的职业生涯和你赌,如果这个事他做砸了,对他的职业生涯将会产生非常大的影响,如果做成了,你好我好大家好。但是成功的毕竟是少数,多数是失败的。
所以模式很重要,如果你和大部分的项目的模式一样,那么你来做,你凭什么来赢。我也是创业者,和大家一样,都在创业,只是我成立的是一个基金,那我的基金如何在现在的基金里脱颖而出?这是我需要思考的,那么在座的各位,在你们所在的细分子行业,肯定有老大,老二,甚至老十了,那你怎么能从这一堆人里脱颖而出?这是商业模式的问题。你把你的商业模式想通了,其实比你天天到处乱跑要好的多。
想好上面这些问题,你再去找投资人,做好准备再行动,否则机会也就失去了。
那么怎么样进行有效的沟通?
投资人大多数都学金融出身的,都很聪明,所以千万别和投资人耍小聪明,把你实际的状况和需求本着坦诚的态度告诉投资人,记住,坦诚才是你最好的策略,一个合伙人级别的投资人,每年面对面谈的项目,大概有两三百左右,阅人无数,如果是一个从业九年的人,你算算这是一个什么概念,在他的帮助下实现上市的,成为龙头老大的很多,你的那点小伎俩,还是不要在那里用。
对于开放,大家适可而止,大家是去投资人那里炫优势的,不是炫缺点的,你说了一堆的缺点,那得多大的心胸来包容你啊。所以呢,你要把你所具有的优势讲清楚,开放的和他讨论行业,讨论行业的时候,你让他多说,你少说,一般来说,比较专注的投资人,比较优秀的投资人,都是行业内的专家,这样的交流互动,可以更好的产生话题共鸣。
▌找到“对“的投资关系
什么是对的投资关系,首先,你和投资人之间应该是心心相印,心心相惜的那种感觉,投资人更像是你的合伙人,而且是很重要的合伙人。因为在你现金流断裂的时候,他兜里有钱,所以呢,这种契合度可能比好朋友还高。
说到附加值,英雄相惜,你都是他的好伙伴了,他能不把他的附加值给你么?有些企业拿到了投资之后,为什么只是拿到了钱,这个投资人背后的资源他什么都没拿到,好的投资是,这个投资人不仅把钱给你,而且把他的人也给你了,天天帮你干活,帮你销售,帮你宣传,这才是一个好的,对的投资关系。
一谈条款,其实是很伤感情的,任何一个条款谈判都是你退一步,他退一步,如果谁也不退,那就会谈崩,所以你要知道他的底线是什么,你不要去碰他的底线。如果他要签对赌,那就对赌吧,那就在赌什么这件事情上做文章。如果他要和你赌收入,赌你的净利润,那你就和他谈时间限制,比如赌三年,这只是个小技巧,但是这个小技巧非常重要,如果你和他赌当年的话,你输的可能性非常大,但换做三年的话,你的风险小多了,留足够的时间去冲目标。
创业,就是一个小概率事件,失败是必然,成功是偶然,这就是现实,但是偶然怎么能出现呢,那就是你的方方面面都尽量不要出现问题,法律、财务运营等等,都不能出现问题,所以你需要做的事情就很多。现在的很多大腕,哪一个不是从草根打拼出来的。你的梦想不能引领一大堆人来和你一奋斗,那你就需要考虑了,是不是你的梦想是错的。
预期,不要给投资人过多的预期,否则这就是一个非常失败的互动,如果你答应投资人你今年做到500万,结果最终你做到了600万,那么投资人会非常兴奋,等你下轮融资的时候,那么现在的投资人会不会继续跟投,这个很重要。但是你承诺了1000万,结果做了600万,那你的投资人必定会失望透顶,这种互动就非常失败,所以你要明确预期,你要知道投资人的预期,然后超过他的预期去完成一些事情,包括一个企业做到上市公司的时候,也同样重要。
举个例子,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公司,如果每年报给公众的净利润预期是1000万美金,但是最后出来的结果是1100万美金,甚至更高,但在中国,没有多少企业能做到这一点,很多都是拍脑袋拍出来的,所以这个状态很糟糕。
投资人和创业者的关系,更像是一种“恋爱”,这场“恋爱”开始于”相识“,第一次认识投资人的时候,第一次和投资人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给他留一个非常好的印象,第一印象不好,谁和你谈恋爱。有了相识,才能相知,才会有后续的互动,不管过程怎么样,最后你们达成一定相知的程度,他会充分了解你的梦想,了解你要干的事,一段时间之后,你和投资人就进入”相恋“阶段,这个时候,才会有投资意向书。这都是一环一环相扣的,不要着急,一步一步来,第一次见面就想拿到投资意向书,那只是传说。
投资意向书只是一个相恋的过程,最终你需要走到“相爱”的阶段,只有到了这个阶段,你才能够拿到投资协议,拿到协议,才会拿到钱,非常直白。从“相恋”到“相爱‘的过程,通常会请律师,审计师对你进行尽职调查,也看看大家是不是门当户对,当你满足投资协议的这些条件之后,才会把钱给你,给钱之后,那就开始“相守”了。
说到相守,一年,两年甚至三年五年,在相守的过程中,也有一些技巧,要让自己的投资人把手中的资源为你所用,在后续的融资中能够真正的帮到你,这样,才会一起创造价值。
顺便提一下关于约印,很多人都说这个名字很好,是怎么来的,创立约印创投的时候刚好在看一本书,关于摩根家族的,作为美国资本市场早期公司之一,在几次金融危机中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它们有一个准则就是:以言为约,相执为印。我和你说好了这件事情,就和签了协议是一样的,大家秉承契约精神,这事定了,大家握握手,就和盖了一个公章一样,所以我觉得,大家在和投资人互动的过程中,在和合作伙伴的互动过程中,也希望大家一起共勉,以言为约,相执为印,做不到的事不要随便说出口,大家定下来的事,你吃亏占便宜,也一定执行。只有这样,大家才能够把交易成本和沟通成本降下来,所以,我们的基金的名字就叫约印,有人说这个名字太文艺了,我们还有屌丝版的解释:约好了,心心相印。谢谢各位!
注:本文根据郑玉芬女士在阿米创业工坊08期沙龙会上的分享内容整理而成,如需转载,请注明来源:阿基米德医疗(ajmdy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