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部委出手为大学生网贷套上“紧箍咒”,这一举措旨在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贷款市场的监管,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防止网贷乱象对大学生造成不良影响。以下是对这一新规的简要概述:
1. "背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金融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网贷市场迅速膨胀,但也出现了诸多问题,如高利率、暴力催收、过度借贷等,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的正常生活和学习。
2. "新规内容":
- "利率限制":规定大学生网贷利率不得超过中国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贷款基准利率的4倍。
- "信息披露":要求网贷平台必须向大学生提供真实、准确、完整的借贷信息,包括借款金额、期限、利率等。
- "催收规范":禁止网贷平台采取暴力、恐吓、侮辱等手段催收债务。
- "信用评估":要求网贷平台对大学生的信用状况进行严格评估,确保借贷风险可控。
- "宣传教育":加强对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普及和风险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金融素养。
3. "影响":
- "保护大学生权益":新规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网贷市场,保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降低借贷风险。
- "促进行业健康发展":有助于推动大学生网贷行业朝着更加规范、健康的方向发展。
- "提高金融素养":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大学生的金融素养,使其更好地应对金融风险。
总之,五部委出手为大学生网贷套
相关内容:
近年来,部分大学生深陷网贷陷阱的新闻层出不穷,各类大小网贷平台应运而生,越来越多触目惊心的网贷套路被曝光,大学生网贷屡屡引发争议,成为公众关注的热门话题。
3月17日,银保监会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将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

身陷网贷的大学生很苦恼
“如果还得起,也就不会退学了。”由于无法偿还10多万元的网贷债务,李科无奈从四川一所高校退学。由于女朋友在外地,为了维系感情,李科经常给对方买礼物。不过,无论是靠校园内推销一些日用品还是到校外兼职,他始终觉得手头拮据。当看到宿舍同学在使用网贷,他也抱着“借点小钱过渡一下”的心态,开始从网贷平台借钱。
从360金融贷,到分期乐,再到粒粒贷,借钱的平台越来越多,买的东西也越来越贵。高档口红、新款手机、笔记本电脑……大半年之后,李科的网贷债务一度达到了12万元。由于家庭条件一般,最后只能选择退学。
在网络平台豆瓣上,有一些名为“负债者联盟”“努力还债联盟”“90后负债交流”的讨论组,聚集着少则几百个,多则上万个曾经或正在遭遇网贷问题的人。记者梳理这些讨论内容发现,“超前消费”“积少成多”“以贷养贷”和“焦头烂额”是其中的高频词。

大学生网贷消费猫腻多
大学毕业生小孔告诉记者,他在校期间累计从各类网贷平台借款40万余元,“刚开始只碰了花呗、借呗,但是因为花销大、又还不上,不得不寻找其他平台,借新还旧、以贷养贷,什么人人贷、拍拍贷、你我贷,市面上能找到的网贷平台都被我借光了。”小孔表示,他借这么多钱,主要是那段时间沉迷赌博,又喜欢高消费生活,以致债务越滚越大。
虽然不是每个人借款都像小孔一样多,但不可忽视的是,大学生使用网贷的比例已经相当之高。“我们班40个同学,至少35个人在用花呗,大家都是出去吃饭或者买东西的时候刷。”苏州某大学大三学生小何称,自18岁开始使用花呗,每月额度2000元,这也是大学生的常见额度,“双十一时花呗会提高额度,我也挺心动的,就增加了消费。”
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现象背后,平台的诱导行为扮演了重要角色。当前网络贷款门槛低,各类产品广告铺天盖地,充斥于年轻人每天要使用的各个手机应用中。一些正规、大型消费贷款平台,也针对大学生提供“精准服务”,各类循循善诱的让利规则暗藏玄机。
在目前消费者常用的一些APP上,美团月付、滴滴月付、京东白条等都会成为默认付款方式,一不留神就会开通。

五部委出手规范网贷行为
银保监会办公厅、中央网信办秘书局、教育部办公厅、公安部办公厅、人民银行办公厅近日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
《通知》以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为重点,进一步加强放贷机构客户营销管理和风险防范要求,加强在校大学生教育、引导和帮扶力度,合理引导网络舆情,加大违法犯罪行为打击力度,坚决遏制互联网平台精准“收割”大学生的现象,切实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通知》要求加强放贷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管理,明确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进一步加强消费金融公司、商业银行等持牌金融机构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风险管理,明确未经监管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一律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同时,《通知》要求组织各地部署开展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业务监督检查和排查整改工作。
来源:中国青年报、新华社、北京日报、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