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范大学生网贷,五部委出手,通常指的是中国有关部门为了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贷款市场的监管,维护大学生的合法权益,防止不良网贷现象的发生,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措施:
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媒体、学校等渠道加强对大学生的金融知识普及和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风险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2. "完善法律法规":制定或修订相关法律法规,明确网络贷款平台和大学生在使用网络贷款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3. "规范网贷平台":要求网贷平台严格遵守国家规定,不得向大学生发放高利贷、校园贷等非法贷款,加强对贷款产品的审核和监管。
4. "建立举报机制":鼓励大学生和社会公众对违规网贷行为进行举报,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监管的良好氛围。
5. "开展专项整治":对违规网贷平台进行专项整治,对涉及非法集资、高利贷等违法行为进行严厉打击。
6. "加强信息共享":五部委之间加强信息共享和协作,形成监管合力,共同维护大学生网贷市场的秩序。
7. "建立信用体系":推动建立大学生信用体系,对违规使用网贷、恶意拖欠贷款的行为进行记录和惩戒。
这些措施有助于规范大学生网贷市场,保障大学生的合法权益,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
相关内容:
据银保监会网站17日消息,银保监会等五部委联合发布《关于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规范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监督管理,切实维护大学生合法权益。来看梳理→
小额贷款公司不得将大学生设定为互联网消费贷款的目标客户群体,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大学生发放互联网消费贷款。
放贷机构外包合作机构要加强获客筛选,不得采用虚假、引人误解或者诱导性宣传等不正当方式诱导大学生超前消费、过度借贷,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精准营销,不得向放贷机构推送引流大学生。
未经银行业监督管理部门或地方金融监督管理部门批准设立的机构不得为大学生提供信贷服务。
各银行业金融机构要严格限制同一借款人贷款余额和大学生互联网消费贷款总业务规模,严格大学生资质审核。

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其合作机构不得针对大学生群体线上精准营销,在校园内开展的线下营销宣传活动需事先向营销地监管部门报备,并就开展营销活动的具体地点、日期、时间和活动内容提前告知相关教育机构并取得该教育机构的同意,营销活动不得使用欺骗性、引人误解或诱导性宣传等不当方式,诱导大学生申请消费贷款。
要严格贷前资质审核,实质性审核识别大学生身份和真实贷款用途,综合评估大学生征信、收入、税务等信息,全面了解信用状况,严格落实大学生第二还款来源,通过电话等合理方式确认第二还款来源身份的真实性,获取具备还款能力的第二还款来源(父母、监护人或其他管理人等)表示同意其贷款行为并愿意代为还款的书面担保材料,严格把控大学生信贷资质。
要加强贷后管理,确保借贷资金流向符合贷款合同规定。
妥善处理逾期贷款,规范催收管理,严禁任何干扰大学生正常学习生活的暴力催收行为。
要加强大学生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保障信息安全的规章制度,采取有效技术措施妥善管理大学生基本信息,不得向第三方机构发送借款学生信息,不得非法泄露、曝光、买卖借款学生信息。
各地公安机关要严厉打击针对大学生群体以套路贷、高利贷等方式实施的犯罪活动,加大对非法拘禁、绑架、暴力催收等违法犯罪活动的打击力度,依法打击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的违法犯罪活动。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完整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