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牛蛙养殖污染 杜绝牛蛙复养回潮

整治牛蛙养殖污染,杜绝牛蛙复养回潮,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 "加强政策宣传和教育培训": - 对养殖户进行环保知识培训,提高其环保意识。 - 通过媒体、网络等渠道,广泛宣传牛蛙养殖污染的危害,增强社会公众的环保责任感。
2. "严格执法监管": - 加强对牛蛙养殖场的巡查,确保养殖户遵守环保法规。 - 对违规排放污染物的养殖场,依法进行处罚,形成震慑作用。
3. "完善法规制度": - 制定和完善牛蛙养殖的相关法规,明确养殖户的环保责任。 - 对养殖规模、养殖方式、污染物排放标准等进行规范。
4. "推广生态养殖技术": - 引导养殖户采用生态养殖技术,如循环水养殖、生物净化等,减少污染物排放。 - 推广绿色、环保的养殖模式,降低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5. "加强污染治理": - 建立养殖废水处理设施,确保养殖废水达标排放。 - 加强对养殖区域的生态修复,恢复水生态环境。
6. "强化政策支持": - 对养殖户进行补贴,鼓励其采用环保技术和设备。 - 鼓励养殖户参与生态补偿机制,实现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
7. "加强社会监督": - 鼓励公众参与环保

相关内容:

福建日报APP-新福建12月1日讯(通讯员 詹照宇 薛敏灵) 今年下半年以来,受市场价格上行影响,古雷开发区部分乡镇存在牛蛙养殖反弹现象。该区主要领导高度重视,指示区有关部门切实加强明查暗访,主动通报,督促各镇开展牛蛙养殖污染专项整治。

11月9日,区领导黄国峰带领区河长办前往辖区各镇开展牛蛙养殖整治专项督查,发现杜浔镇、霞美镇均存在牛蛙复养现象,其中霞美镇18处、杜浔镇5处。根据区领导指示,区河长办立即对督查发现情况进行通报,并向霞美、杜浔镇政府下达整改通知书,要求进一步开展自查自纠,组织专项整治行动,明确整改时限,确保整治成效落到实处。杜浔镇在接到通报后,立即对通报的5处牛蛙养殖场采取退养措施,并依法强制拆除相关养殖设施。

霞美镇根据通报及摸排情况,在对养殖户下发限期整改通知后,于11月23日组织统一集中整治行动,出动包括镇、村干部及第三方协助机构共140余人,对牛蛙养殖对象户进行了全面整顿,大部分养殖户基本退养,但未实现去功能化。

11月25日,漳州市市级层面生态环境保护督查第三督查组进驻古雷督查,发现霞美镇尚有部分牛蛙养殖未整改到位。对督查组反馈问题清单,霞美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立行立改,于11月27日召开牛蛙养殖整治工作专题部署会,研究制定专项整治工作方案,部署举一反三、深化整改、巩固成果的长效机制措施。11月28日,霞美镇组织驻村工作队深入各村,对全镇非法养殖底数进行地毯式摸底排查,登记造册。11月29日,霞美镇按照举一反三、深化治理、彻底整改的要求,组织派出所、边防所、自然资源所、城建站等部门以及第三方机构共130余人,出动执法车6辆,小型轮式钩机6台,兵分两路迅速开展牛蛙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依法对辖区过田村、刘坂村、眉田村等18处非法牛蛙养殖场进行强制拆除。11月30日,霞美镇继续开展牛蛙养殖污染专项整治扫尾清零行动,坚决杜绝牛蛙复养回潮,确保全面完成牛蛙退养工作。

在牛蛙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中,现场执法人员主要采取抛撒生石灰灭杀牛蛙、消毒蛙池,拆除遮阳网、防护网、工棚、水管等养殖设施的方式开展生态整治,并对养殖水源进行彻底切断,关闭所有养殖排污口,责令养殖业主限期恢复土地原貌。整个行动过程平稳有序,牛蛙养殖污染专项整治行动顺利完成。

下一步,霞美镇将本着对破坏生态环境、污染环境的行为“零容忍”态度,继续保持打击违规养殖的高压态势,开展定期巡查,坚决治理,发现一起、打击一起,形成常态管理、防控反弹的长效机制,切实做到以督查为契机狠抓整改、源头治理推动落实、提升环境。同时,霞美镇坚持多措并举、疏堵结合,鼓励牛蛙养殖户进行产业转型,引导他们发展特色绿色生态产业增收致富,坚决杜绝牛蛙复养回潮,确保全面完成退养,还绿水青山于百姓。

来源:新福建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