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哈,谢谢Mr.B的传授!这套避堵大法听起来很实用。请您详细讲解一下,我一定会认真学习,争取早日成为避堵高手!
相关内容:
商界︻时尚历︼
25
七月
2016
宜
耐心
忌
斤斤计较
上帝的磨盘磨得很慢,但磨得很细
7月 特别策划New Urban Commuting Style
序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屈子在吟哦这句千古绝唱时,断然不会想到它会成为后人上下班路上的真实写照。上班族们一边对着“开启一天坏心情”的糟糕路况扬声恶骂,一边义无反顾地涌进去继续添堵。在大中小城市中,交通拥堵的情景每天都在上演,只是严重程度不同而已。在今天,我们很难找到一种十全十美的通勤方案,但如果能换个思路,找到一种更适合自己的交通工具,工作也会变得愉悦起来。
▼
拥 堵 的 无 差 别 攻 击
北京:有49.8%的北京受访市民表示会首先选择公共交通工具。坐地铁虽然有万般不悦,但至少在百无聊赖时能睡上一会儿。和5年前的调查相比,帝都人的出行方式正逐渐从步行、骑行朝自驾和公共出行靠拢。
上海:研究发现,上半年,上海交通网络缓冲时间达1.77分钟,这意味着上海的交通不确定性相对较大,即城市道路对突发状况的缓解消化能力较弱。为保证按时到达目的地,上海人乘车出行时,需要在平均耗时的基础上,每公里多预留出1.77分钟。上海因交通拥堵导致的人均成本达4497元,最难走的天水路,别说小长假,任何一个周末这里都能堵出地平线,真是“此堵绵绵无绝期”。
广州:人们很难做到地铁的无缝换乘。所以大部分人会试着去寻找其他出行方式,譬如同事间拼车。由于广州的常住人口相对较少,所以上班族的平均通勤速度在一二线城市中几乎是最快的,为27公里/小时。
重庆:过半当地居民更喜欢坐地铁,而非地面公交。地铁不会堵车,而且速度飞快,这种趋向很好理解。但让人觉得诧异的是,在喜欢坐地铁的人中,有车族的意向更为强烈。有56%的有车一族选择了轨道交通出行,而无车党中的比例仅为43%。从数据上看,开车上班的重庆朋友似乎是被堵怕了。
青岛:这座海滨城市并不拥挤,之所以有堵车现象,是因为在这儿你几乎看不到双轮交通工具。自行车或电动车在青岛几乎处于绝迹状态,原因很简单,路太陡。以至于你问路时他们会跟你说“往上走200米”,而不是“往前走200米”。
我们看到,即便是青岛这种宜居指数和商业指数都很出色的城市,也要面对交通拥堵的问题。可见堵车已经和感冒病毒一样,对全国人民展开了无差别攻击。所以,在你的城市将变得越来越堵的情况下,你有必要了解一下:
新· 城市通勤大法
▼
700 Bike - 唯有阳光和清晨不可辜负
700Bike生活体验馆馆长小田是一位700Bike的重度用户。就像提起骑行爱好者一词人们脑海中出现的形象一样,小田阳光、健谈、爱笑,皮肤透着常年接受阳光洗礼的古铜色。
BM:很满意现在的通勤工具?
T:对,700Bike是非常适合在城市中骑的。比如我现在骑得最多的后街,骑行姿势是偏运动类型的,有点偏俯冲的样子,肩膀和胳膊有下倾的姿势,但是坐垫会给骑行者一个很好的支撑,比专业坐垫软一些,但跟民用版比起来又稍微硬一些,介于两者之间。轮胎防水设计也很棒,就是在轮胎的表面有一层防水的花纹,骑行速度在15km/h以下的时候,尽管这个车没有挡泥板,也不用担心泥会溅到身上。
BM:你如何总结700Bike所推行的生活方式?
T:健康、绿色出行,为这个城市减少一些二氧化碳的排放。
BM:选择骑行通勤后,有没有给身体状态带来一些明显的改变?
T:在城市里骑行,我觉得保持一个不胖的状态就已经很不错了(笑),就是不让自己继续胖下去,或者不让自己的体重增加。我觉得最明显的是会让腿型变得越来越好。

作为国内新一代城市自行车,700Bike产品一上市便聚焦了众多媒体、业界同行及热爱生活和骑行的大众的视线。其产品包括轻运动街车系列“后街”、男士优雅系列“美术馆”、女士漫骑系列“百花”,以及折叠便携车“银河”。
▼
云马智行车 - 科技让生活更轻松
代叶涵的工作地点位于四季青优客工场,每天上下班要走五六公里的路程,这个距离,在北京并不算远。之前很长时间,代叶涵都是乘坐公交车上下班,从家里走到公交站需要一段路程,再加上坐公交到公司的时间大概要一个小时,在北京经常会遇到堵车还要延长路上时间。所以每天早上要起得很早才能不迟到。加上有时候人多挤公交会引起身体不适,到公司还要调整身体状况,让她很头疼。
BM:现在你上下班使用什么交通工具?
D:现在在使用云马C1这款电动助力自行车,说实话第一眼吸引我的是车子的外观,靓丽出众。其次这款车子续航时间长,电动助力达75公里;重量轻,只有16公斤。可以当自行车骑,也可以当电动车骑,软硬件兼备。这些特性,足够满足我上下班骑行使用,让我果断放弃公交出行。
BM:使用了一段时间后,对这款车有什么感受?
D:一段时间的骑行体验让我对云马C1更加爱不释手。城市的坡度在C1的帮助下几乎成了平地。强大的助力推动让我这个本来不怎么爱骑车的女孩深深爱上了骑行。C1给我带来的不仅仅是出行的方便,也让我的生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因为除了上班,我还经常和朋友一起带C1去北京各种风景区,既可以享受山地车的速度与激情,也能感受郊外的休闲和惬意。在拥挤而又忙碌的城市生活中给自己亲近自然,亲近身边人,拥抱生活的机会。
云马智行车的出品方杭州云造科技是一家创新型的“移动”互联网公司,从事出行领域的软硬件产品设计、系统研发。旨在以信息技术和设计创新打造智行车,为人们创造智慧绿色出行的美好未来。云造科技是一家极具设计驱动创新基因的公司,也是2014年《快公司》评选的中国50佳创新公司之一。科技设计是云造不断创新的基因,目前,公司已申请十余项技术发明专利,同时也是国内获得红点、iF、IDEA等国际设计奖项最多的团队之一。
▼
Ninebot平衡车 - 像风一样自由
陈旭最常用的通勤交通工具,就是Ninebot One A1单轮平衡车。上下班、周末出游都会用Ninebot One A1单轮车代替步行。像其他单轮车粉丝一样,陈旭喜欢潮流、炫酷、肆意自由的生活。他曾经也像大多数都市年轻人一样,每天在拥挤的地铁人潮与拥堵的打车路程中做苦恼选择题,而在使用Ninebot单轮车骑行后,上下班的3公里路程变成了想走就走的旅程,伴着微风轻松自如地骑过大街小巷,留下旁人惊赞羡慕的目光,让代步成为一种享受。
BM:现在为什么选择骑Ninebot One A1单轮平衡车通勤?
C:骑行快捷、携带方便,想走就能走,自由不堵车,15分钟左右就可以到公司,时间很稳定,这样连起床时间都可以延后了,不用因为晚起几分钟提心吊胆地担心迟到了。
BM:用过一段时间,对单轮平衡车还有什么心得?
C:除了方便,还有一个特别之处,就是科技感十足。双电板设计,重量仅为11.5公斤,续航时间可达30公里。回头率也比骑自行车电动车什么的高太多了。此外还可以根据路程需求加减电池,个性化出行。另外它还给我带来一种技术乐趣。比如和朋友一起准备好装备来一场野外的跑酷,或是在空旷的场地上练习一些特殊而炫酷的骑行技巧。对于我来说,挑战自我也是平衡车骑行中的最大享受,看似玩乐,其实却是人生的另一种体验。
纳恩博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内首家集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于一体的智能短途代步设备运营商。目前,纳恩博拥有多项机器人领域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自平衡车技术安全及控制领域处于国际领先地位。2016年4月29日,纳恩博公司获得美国UL(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安全认证授权证书,成为中国首个通过UL2272电动平衡车安全标准测试的平衡车企业。
▼
轻客智慧电单车 - 幸福就是这么简单
刘一鸣是轻客品牌的联合创始人,作为骑行爱好者的他,有着清华大学工业设计专业背景,因此设计属于自己的单车自然是理所应当的事儿。大学期间注重时间效率的他自然而然地就骑上了单车,并且骑行慢慢变成了他生活中的乐趣。对他来说,骑车是快乐的,尤其在拥堵的北京,如果让更多的人也选择骑车出行,相信北京的拥堵定会得到不小的改善,那如何让更多的人也选择骑车呢?与几个清华好友聊着聊着,就有了轻客TSINOVA这家公司,乐趣也变成了事业。
BM:曾经使用哪些交通工具?感受如何?
L:我本身喜欢玩自行车,休闲运动都非常好,但通勤使用会有出汗的麻烦,带着汗味儿工作不太好。公交车我也坐过,但是骑车20分钟的路程,早晚高峰坐公交基本要1小时,而且很拥挤,异味儿浓郁。地铁很快捷,但很拥挤,我家距离地铁站1公里,走起来需要10分钟,而出站后走到公司还要10分钟,并不节省时间。Uber和滴滴现在很受欢迎,不过汽车就要面临拥堵问题,尤其我是在二环胡同里上班,叫车停车都很麻烦。自己开车比打车还要麻烦,除了一样堵,还多了停车的麻烦,胡同里停车太难,我已经很久不开车了。
BM:对现在的交通工具感受如何?
L:我现在使用智慧电单车通勤,首先智慧电单车是很有科技含量的产品,虽然看着是自行车,但却是用汽车技术打造。保留了骑自行车的体验,又很好地解决了自行车骑行累的问题,而且电力辅助体验近乎人车合一,骑行过程十分舒适。所以我除了使用,还选择从事这个行业,设计更好的产品。
北京轻客智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高科技公司,致力于以持续的产品创新能力改变传统的出行方式,让大城市更宜居。公司自主研发的轻客智慧电单车,装备全球领先的VeloUP!威履!智慧动力系统,搭载顶尖汽车级芯片及控制技术,能读懂骑行意图并判断路况,为用户实时提供所需动力,配合极具设计感的包豪斯风格外形,让城市出行更轻松、更快捷、更愉悦。
▼
AND MORE

比亚迪秦100- 实用主义的胜利
不久前,比亚迪秦100车型重磅上市。作为比亚迪秦车型的升级版,其纯电动续航已经从之前的70公里提升到了现在的100公里。如果你开着它日常出行,可以在确保零油耗的前提下,一定程度上减少充电的频率。而如果进入油电混动模式,续航能力比前代自然也会有大幅提升。
▼

小牛电动M1都市版- 可以,这很都市
小牛电动近日放出了全新的小牛M1系列。比起之前的旗舰车型N1,新车最大的特点就是小巧了许多,比一般的电动车都轻巧。小牛给它的载重限定是100公斤,两口子同乘难度很大,一个人通勤还是没有问题的。这台小车拥有80公里的续航,而且使用的是原装进口的高性能松下18650锂电池,可以确保长时间使用电池容量不缩减。除了更多的智能功能以外,你一定想不到这款电动车还有自动巡航功能。
▼

大行EEZZ折叠自行车- 折叠时代
虽然折叠车代表了一种大趋势,但近些年一直没能火起来。究其原因,在于它们的便携性是建立在牺牲结构刚性的基础上。而这台大行单车的定位虽然是通勤产品,但它在硬件配置上还是非常超前的。SHIMANO TIAGRA级3挡变速系统配合铝质公路夹器,城市通勤过程中的安全保障已然做足。而采用了防滑工艺的刹把,也最大程度避免了因手汗或下雨而导致的急刹失控。够粗够硬的J形车架在五通处采取的保护性处理,也使其车身结构牢固度和支撑性有了质的提升,5秒收起、2秒展开,总重不足10KG。之前那些困扰了折叠单车许久的问题,在它面前都迎刃而解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