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一位67岁的老人来说,如果之前并不熟悉互联网和电脑,开始上网课可能需要一些时间和耐心。以下是一些建议,帮助这位老人逐步适应上网课:
1. "了解基础知识":
- 简单介绍电脑和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 解释什么是钉钉,它是做什么用的。
2. "学习使用电脑":
- 从最基本的操作开始,如开关机、使用鼠标和键盘。
- 学习如何打开钉钉、添加课程、参与课堂讨论等。
3. "寻找帮助":
- 可以让家人或朋友帮忙,特别是那些熟悉电脑和互联网的年轻人。
- 如果可能,联系学校的教务处或相关部门,请求他们提供专门的辅导或培训。
4. "逐步学习":
- 先从简单的课程开始,逐步增加难度。
- 可以先学习一些基础的网络课程,如电脑入门、网络使用基础等。
5. "使用辅助工具":
- 使用放大镜或阅读辅助软件来帮助阅读屏幕上的小字。
- 使用语音输入软件代替键盘输入,减少打字错误。
6. "实际操作":
- 让老人在家人或朋友的陪同下,亲自尝试上网课。
- 在实际操作中学习,遇到问题及时解决。
7. "耐心和鼓励":
- 对于初学者来说,可能会遇到很多困难,需要有耐心和鼓励。
- 每当
相关内容:
就是在这种情况下,为难的事情又来了,疫情在几乎没有人员流动的小镇还是波及到了,在上小学二年级的孙女被接回来家里,要求在家上网课。 并且每天要在钉钉群里交作业,这下可为难到周某人了,她甚至连钉钉是什么都不知道。好歹学校够负责,把所有的流程都发了出来。能识字的她,在老师微信远程的指导下,勉强和孙女把钉钉网课给注册好,一到交作业,周某人更怀念以前只要指导作业,第二天带去学校的日子。
相比起她,同村的心怡(化名)爷爷奶奶就显得不好过起来,心怡和自家孙女一样大,是同班同学又是同村,心怡的父母也在外务工常年不会来,差不多的经历和环境,两个小孩子基本上是一起长大,周某人和心怡奶奶更是认识好多年。为什么说不好过呢?心怡的爷爷奶奶用的都是老年机,刚刚开始根本不知道什么情况,学校发的东西在微信群里,只有孩子的父亲在。虽然老师嘱咐过不会打电话沟通,但是难为的是家里没有电脑与智能机,心怡的爸爸白天上班忙,只有七八点左右才有时间接电话。心怡的奶奶接到通知就比较着急,又不知道如何是好,最后求到周某人这里,周某人一听就觉得不好办,但是还是咨询了老人问两个孩子能不能用一部手机上网课,是能,但是要做好疫情防护,这下心怡就和孙女一起上课,两人一起还能互相监督。心怡的爸爸知道了情况,对周某人一家很是感激,但是这也不是长期的办法,因为疫情原因,快递也停运了,就开始到处联系人,联系到一个在家的熟人,托他去买部手机给心怡的奶奶。就这样三天过后心怡的奶奶收到了手机并贴心地把微信账号钉钉账号弄好,但是她并不会使用,自己的老伴也是,还是托周某人帮忙。一回生二回熟,教个心怡怎么进钉钉群,怎么打开网课。这些事情是解决了,但是这个不会的智能手机还是给心怡的奶奶留下了阴影,自己只会带带孩子,对这些高科技的东西更是一窍不通。通过这两起事情就能开到农村绝大部分的留守儿童与老人的难处和困扰,大部分的青壮年在外务工,常年不回家,在物质上不愁吃喝,精神上和文化上还是有点差别,随着智能手机普及,微信办公和上网课也逐渐成为日常,对于不会使用智能手机的老人,绝对是一大难题,这两起案例还处于家境还算小康、家庭比较和睦、儿子儿媳也能回应及时,同村的各种情况都有,等下回讲解,以上内容皆来自于身边案例,有什么意见或建议都可以留言,新人第一次写稿,有什么不对之处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