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碰!别碰!从水里捡到的“漂亮石头”竟会自燃,有人被三度烧伤!

这则新闻报道了一种罕见的自然现象,即从水中捡到的“漂亮石头”竟然会自燃,并且有人因此受到严重烧伤。以下是对这一现象的简要分析:
1. 现象原因:自燃现象通常是由于物质内部发生化学反应,释放出热量和气体,从而引起自燃。在这起事件中,自燃的“漂亮石头”可能含有易燃物质,如有机物或硫磺等。当石头接触到水分和空气时,这些物质可能与水发生反应,产生可燃气体,从而引发自燃。
2. 风险防范:由于这种石头具有极高的自燃风险,人们应谨慎对待。以下是一些建议:
a. 不要随意捡拾水中的“漂亮石头”,尤其是外观奇异、色泽鲜艳的石头。
b. 如发现石头有自燃现象,应立即远离,避免接触火源。
c. 向有关部门报告,寻求专业指导。
3. 救援措施:在此次事件中,有人因此受到三度烧伤。以下是一些建议的救援措施:
a. 立即将烧伤者送至医院进行救治。
b. 清除烧伤部位的衣物、首饰等,以免加重伤情。
c. 使用冷盐水冲洗烧伤部位,缓解疼痛。
d. 给予烧伤者必要的心理安慰,避免过度紧张。
4. 加强科普宣传:针对此类事件,有关部门应

相关内容:

在炎热的夏日

到清凉的河道边玩水消暑

如果见到水中的好看石头

捡拾可得小心

7月10日

家住贵阳市南明区的罗女士

遭遇了一场无妄之灾

当日14时许

她在河边游玩时

被一块颜色异常艳丽、光泽夺目的黄色“奇石”吸引

随手捡起放入裤袋

万万没想到

在高温天气下

这块石头在裤袋中突然发生自燃

当时,烈焰瞬间吞噬衣物

罗女士全身多处被烧伤

事发半个小时后

被水浇湿的裤子仍然闪着嘶嘶火花

口袋被烧破

可想事发时的恐怖

事发后

罗阿姨被紧急送往医院进行救治

贵阳钢厂职工医院 烧伤科 住院医师 唐文军:全身烧伤多处,部位是四肢(烧伤),主要是以这个右下肢为主。三度烧伤,大概是11%。

罗阿姨:“石头”看起来方方的,比大拇指大一点点,白的有一点红的夹在中间。我就放在裤兜里面,才走了两步,一下子就燃了。

据事后罗阿姨回忆

这“石头”是从水里捡起来的

因为感觉比较特别就留了下来

她压根没有想到

一块小小的石头竟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

在她兜里燃了起来

罗阿姨:不知道发生什么事,就赶紧脱裤子,着火了,然后朋友就给我浇水,还有腿上的皮都全部掉了。

更恐怖的是那块颜色好看的石块

不仅自燃

最后竟然发生了炸裂

罗阿姨:已经炸开了,已经熔化了,流到哪里哪里燃,你看我这个腿、手。我拿水一冲,脚全部燃了,它是燃烧的,一直燃到医院。

烧伤科医生初步判定是磷

医生告诉记者

由于接触到燃烧物

罗阿姨的四肢都有不同程度的受伤

那么这块看似奇特却暗藏杀机的石头

到底是什么呢?

唐文军:初步判定是磷,磷的燃点一般是40度左右。当时病人是从水里拿出来的,在水里面温度低不会燃,磷燃起来很难扑灭的。

唐医生分析

罗阿姨捡到的 “石头”

极有可能是白磷等危险化学物质

这类物质在水中看似稳定

可一旦处于高温环境、受到摩擦

或者被放置在密闭空间内

就极易起火甚至爆炸

目前罗阿姨仍在接受治疗

她希望通过这个惨痛教训也给大伙提个醒

同时

希望当地政府也引起重视

及时消除隐患

医生提醒

针对这个惨痛教训,烧伤科医生发出重要安全警示:

1. 野外“三不原则”:在河滩、野外遇到颜色异常艳丽或来源不明的石块、金属块、结晶体等物品,切勿因好奇拾取,更不可装入衣袋、背包或带回家中。

2. 紧急处理要迅速:若不慎接触不明物后,发现其发热、冒烟或产生异味,立即远离,确保不再贴身接触,并尽快用大量流动清水持续冲洗接触部位。切忌随意涂抹牙膏、酱油、油脂等物质,以免加重伤情或引发感染。

3. 牢记“冲脱泡盖送”:一旦发生烧伤,务必遵循急救五步骤——

“冲”(冷水持续冲洗)、“脱”(小心除去衣物)、“泡”(冷水浸泡)、“盖”(清洁布料覆盖)、“送”(尽快送医)。

央视网综合百姓关注、贵州日报

来源: 广东民生DV现场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