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课(Massive Open Online Course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作为一种新兴的教育模式,近年来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对传统高等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慕课倒逼高校改革、研发慕课的一些方面:
1. "教学理念转变":慕课的兴起促使高校转变教学理念,从传统的“教师为中心”转向“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和个性化学习。
2. "课程质量提升":为了在慕课平台上获得更多用户,高校需要提高课程质量,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生动、易懂,从而提升课程的市场竞争力。
3. "教学资源整合":慕课的发展促使高校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包括师资、教材、实验设备等,实现资源共享,降低教育成本。
4. "教学评价改革":慕课的在线评价体系促使高校改革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更加注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
5. "师资队伍建设":高校需要加强慕课教师的培训,提高教师的在线教学能力,包括课程设计、视频制作、互动交流等方面。
6. "校企合作":慕课的发展需要高校与企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发课程、开展实践教学,实现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7. "国际化发展":慕课为高校提供了走向国际市场的机会,通过慕课平台,高校可以吸引更多国际学生,提升国际影响力。
针对慕课研发,以下是一些建议:
1. "课程内容创新":结合行业
相关内容:
“学生们的担心并非危言耸听。”南京大学网络化学习与管理研究所所长桑新民教授是慕课方面的专家,他认为,慕课对大学的挑战是前所未有、极其严峻的。
声音:老师和高校,必须跟着一起变
慕课平台上的不少课程都来自哈佛、麻省理工等世界著名的大学,门类丰富,课程形式设计自由灵活,学习者只要注册一个邮箱,就可以免费在线学习。慕课上最热的课程参与人数能够达到十几万。
“世界最好的课程走出‘象牙塔’,是对各国大学同类课程的宣战,这对现实大学课堂中大量存在的低水平教授和低层次教学的冲击是颠覆性的!大学生一旦发现免费的优质课程,学校却还强迫他们缴费去学低水平的同类课程,不满是可想而知的。”桑新民说,这就迫使所有大学和老师必须在自己课堂上做出改变。
出招:研发校本慕课+加强“体验式”教学
记者了解到,针对慕课,南京地区的高校们已经开过多次研讨会议,一方面,他们频频与慕课3大平台运营商接触,希望把自己学校研发的课程放到平台上,在增强学校影响力的同时调动老师的研发积极性;另一方面,研发自己的校本慕课,以满足学生在线学习需要。
南京大学教务处介绍,他们已经建成一门校本慕课课程《认识地球》,并在南京9所高校试用。该校计划近期还将建设几十门国际平台标准的慕课课程,供本校使用。
东南大学教务处处长雷威介绍,他们打算在三五年内建设起80—100门的慕课课程。目前正在建设的有十几门课,今年九十月份完成,下学期可在本校投入使用。
“南航也正在按照3大慕课运营平台的标准,建设本校的慕课。率先正在建设的是8门特色课程,比如《航空航天概念》等,每个知识点5—10分钟,有随堂测试,有作业。”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教务处副处长江爱华介绍,课程制作好后会放在工信部建设的高校联盟慕课平台上。
南京工业大学副校长张进明透露,该校还在筹建“慕课学习协会”,鼓励师生一起参与慕课社区建设。“我们还在研究如何与各大慕课平台达成合作,将线上证书和线下评价相结合,让在线课程学习更具含金量,从而认定为正式学分。”
他介绍,该校还在筹划建立1000平方米的“创客空间”,配备最先进的快速制造设备和工具,包括激光切割机、3D 打印机等,让学生真实体验具体工程项目是如何完成的。“慕课这样的在线教育可能替代传统教育中知识传授的环节,但动手实践还是得在真实世界里完成。如何把‘讲授式’教学推向‘体验式’教学,我们已经在做。”他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