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小黄车作为中国共享单车行业的先驱之一,近年来确实面临了一些融资方面的挑战。以下是关于ofo陷入融资疑云的一些情况:
1. "资金链紧张":2018年以来,ofo小黄车因扩张过快,导致资金链紧张,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
2. "融资困难":在资金链紧张的情况下,ofo小黄车寻求融资,但遭遇困难。有报道称,ofo小黄车曾尝试与多家投资机构接触,但未能达成一致。
3. "裁员降本":为了缓解财务压力,ofo小黄车采取了裁员、降薪等措施,以降低运营成本。
4. "押金问题":ofo小黄车在用户押金方面也存在问题,部分用户反映无法退押金。这进一步加剧了公司的信誉危机。
5. "市场竞争力下降":随着共享单车行业的竞争加剧,ofo小黄车在市场份额和品牌影响力方面逐渐下降。
6. "潜在投资方退出":有报道称,一些原本有意向投资ofo小黄车的机构在了解到公司的财务状况后,选择退出。
总之,ofo小黄车在融资方面面临较大困难,这与其在共享单车市场的竞争地位、财务状况以及用户信任度等因素有关。不过,公司也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以度过当前的困境。
相关内容:
传言许久的ofo收购的事宜或又有变数。
9月5日,有消息传出,ofo将完成E2-2轮融资,融资数额达数亿美元,由蚂蚁金服领投,滴滴跟投。第一财经记者据此向包括ofo、滴滴、蚂蚁以及相关业内人士求证。截至发稿,滴滴方面尚未给出回复。蚂蚁金服方面则表示,对市场传言不予置评。而ofo方面回应称,这笔融资“好像是真的,具体细节不太清楚”。
各方对于此次的消息皆讳莫如深。
一位证券公司业务董事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并购谈判需要低调,过分公开与高调,可能会吸引到其他投资者入局抬价,影响谈判。
此前,市场多次传出蚂蚁金服和滴滴收购ofo的消息,但最终都未有定锤,ofo方面也一再否认。但ofo资金紧张众所周知。
去年12月,有报道称,ofo账面可供调配的资金仅剩3.5亿元。今年3月,ofo宣布完成E2-1轮,系由阿里巴巴领投,灏峰集团、天合资本、蚂蚁金服与君理资本共同跟投的8.66亿美元。此后,高层对外透露后续会有新一轮融资,但半年过去后,却没有更多的实锤信息。
最近的两个月,ofo不断被曝撤出或暂停部分业务的国家和地区包括印度、以色列、中东、澳大利亚、德国、美国、西班牙、英国等,接下来这份名单可能还会加长。7月底,有消息称,因ofo拖欠供应商服务费,300万辆小黄车智能锁将被暂停服务。当时,ofo的回复是不存在所谓的“停卡”问题,不会存在信号被掐断的问题,车辆可以正常使用,不会受影响。
8月31日,上海凤凰自行车有限公司正式起诉ofo共享单车运营商东峡大通拖欠自行车货款人民币6815.11万元;ofo的物流服务商、致力于“同城供应链配送”的互联网平台云鸟也频频前往ofo北京公司总部催账。
第一财经记者从一个熟识共享单车的行业人士处获悉,ofo确实在近期拿到一笔钱。据此人了解,ofo拿到的金额并非外界传闻的数亿美元,而可能是1亿美元多一些。在他看来,这笔钱严格意义上并不算一笔融资,而是为支撑ofo度过眼下资金最困难的时期提供的资金。
另有一位共享单车从业者则对第一财经记者表示,这则所谓“融资”的消息并不准确。此次ofo拿到的钱并不多,主要是用来支付员工工资等用途。
而之所以提供一笔资金、延长ofo的生命,一方面是因为ofo腹背受敌,“10号ofo就要发工资了,产业链上各家讨债的也一个接一个,ofo资金链压力非常大,如果不及时跟进一笔资金支持,ofo恐难支撑到谈判结束。”上述共享单车行业人士表示。
蚂蚁金服与滴滴虽然各自均在共享单车有所布局,包括滴滴的青桔单车与阿里系下的哈罗单车,但其各自在市场占有率上仍不敌摩拜与ofo。
QuestMobile数据显示,2018年5月ofo月度活跃用户规模2889万,摩拜月活跃用户规模2507万,哈罗单车月活跃用户规模758万。用户月度总使用次数方面,5月ofo用户总使用次数为9.62亿次,摩拜为9.21亿次,哈罗为2.35亿次。
滴滴与蚂蚁方面均希望能够独家收购ofo,以扩充单车运营线。易观分析师孙乃悦对第一财经记者分析称,双方争夺ofo均系看中ofo在某个层面的价值,其中蚂蚁金服主要是为了ofo最后三公里的数据资源,打通自身现有数据与海量用户出行轨迹数据,用以指导其他业务;滴滴方面则更多是为了补全短途出行业务,打造出行服务闭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