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兼职不能做!多名未成年学生被诱骗沦为电诈“传声筒”

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利用未成年学生的单纯和缺乏社会经验,将他们诱骗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传声筒”。以下是一些未成年人不应参与的兼职工作,以避免成为电诈团伙的工具:
1. "电话营销兼职":这类兼职可能要求你打电话给潜在客户,推销产品或服务,而不法分子可能会利用这个机会进行诈骗。
2. "网络客服兼职":一些网络客服工作可能要求你处理客户咨询,但背后可能是诈骗团伙在利用你获取客户信息。
3. "信息录入兼职":这类工作可能要求你输入大量信息,但实际可能是让你输入受害者的个人信息,用于诈骗。
4. "在线调查兼职":看似简单的在线调查可能需要你提供个人信息,这些信息可能被用于诈骗。
5. "网络推广兼职":一些网络推广工作可能要求你发布广告或链接,但这些链接可能指向诈骗网站。
6. "游戏内推广兼职":在游戏中推广某些产品或服务,可能涉及诱导玩家进行不安全的交易。
为了避免未成年人成为电诈的“传声筒”,以下是一些预防措施:
- "加强教育":学校和家庭应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网络安全教育,提高他们的防范意识。 - "严格审查":对于未成年人申请的兼职工作,家长和学校应严格审查工作内容,确保其合法性。 - "提高警惕":未成年人应学会识别可疑的工作机会,对于要求提供个人信息或进行金钱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暑假来临,不少学生希望通过兼职丰富经历、赚取零花钱,却不料成为电信网络诈骗分子的目标。记者从北京市反诈中心获悉,近期已发现多名未成年学生被诱骗发送电诈引流短信,涉及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最小仅11岁,最大17岁,且此类案件呈蔓延趋势,需引起家庭、学校和社会的高度警惕。

“轻松赚钱”背后藏陷阱

学生误成诈骗“传声筒”

14岁的中学生小雨(化名)便是其中一例。假期里,他在QQ上被一名陌生人加好友,对方称急招线上客服助理,工作内容仅是群发短信,“发一条1元,熟练后日结150元,当天到账”。高额回报让小雨心动,随即按照对方提供的视频教程,用自己和父母的手机号,向指定号码群发“你的物件已经到一个半小时了,打你电话一直不通。回电话……”的短信。

发送几十条后,小雨越想越不安,意识到可能涉及骗局,才紧急停止。然而,像小雨这样的并非个例,更多学生因涉世未深,在“轻松赚钱”的诱惑下,不知不觉沦为诈骗分子的帮凶。

骗子套路翻新

法律风险不容忽视

反诈民警介绍,骗子通常利用QQ、微信等社交平台发布兼职信息,或潜伏在各类兼职群中物色目标,以“低门槛、高回报”为诱饵,诱骗学生群发诈骗短信。这些短信多以“快递到件”“订单异常”等为由,引导收件人回拨诈骗电话,进而实施精准诈骗。

警方强调,学生参与此类“兼职”,不仅可能导致个人电话卡被限制使用或注册,更严重的是已涉嫌违法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电信网络诈骗法》,个人电话卡、银行账号实行实名制管理,滥用这些工具协助诈骗,需承担相应法律责任,从受害者到帮凶往往仅一步之遥。

多方联动筑防线

共护学生暑期安全

针对暑期学生兼职诈骗高发态势,北京警方反诈部门发出紧急提醒:

学生群体要提高警惕,凡是声称“轻松赚钱”“高额回报”,却要求发送不明短信、链接,或提供个人信息、银行账号的“兼职”,均为诈骗,务必坚决抵制。

遇可疑信息时,应第一时间与家长、老师沟通,或向学校、警方核实;如发现被利用或遭遇诈骗,立即拨打110报警。

广大市民收到含“快递回拨电话”等类似短信时,切勿轻易回拨,可通过快递官方渠道核实信息,避免财产损失;发现疑似诈骗行为,及时向警方举报。

暑假安全无小事,家庭、学校需加强对学生的反诈教育,引导其树立正确的金钱观和法治观,共同筑牢防范电信网络诈骗的“防火墙”。

(记者 赵学荣)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