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个人信息泄露的风险越来越高。以下是一些自查和自我保护的方法,可以帮助您识别和防范身份信息被盗用:
1. "定期检查信用报告":
- 定期查询个人信用报告,关注是否有异常的贷款或信用卡申请记录。
- 在中国,可以通过中国人民银行征信中心查询个人信用报告。
2. "检查银行和信用卡账单":
- 定期检查银行和信用卡的账单,注意是否有未知的交易或消费。
- 若发现异常,应立即联系银行进行核实。
3. "监控网络账户":
- 定期检查邮箱、社交媒体和其他在线账户的登录记录和活动。
- 如果发现异常登录,应立即更改密码并启用两步验证。
4. "提高个人信息保护意识":
- 不要随意在网络上泄露个人信息,如身份证号码、银行卡号、密码等。
- 在公共Wi-Fi环境下,尽量避免进行敏感操作,如网上银行转账等。
5. "使用安全的支付方式":
- 尽量使用具有支付安全保障的支付方式,如移动支付时开启指纹识别或面部识别。
6. "安装防病毒软件":
- 在电脑和手机上安装可靠的防病毒软件,定期进行系统扫描。
7. "提高密码复杂度":
- 设置复杂的密码,并定期更换密码。
- 尽量避免使用相同的密码在不同账户上。
8.
相关内容:
个人信息被盗用可能让你一夜背上百万债务!
最近多地曝出身份冒用案例,有人莫名成了诈骗公司股东,有人征信突然出现十几笔网贷。

保护身份安全刻不容缓。
个人征信报告必须定期查。

别嫌麻烦,银行APP两分钟就能申请。
重点看信贷记录和担保信息,有陌生账号立即向央行征信中心申诉。

深圳王女士去年查出三笔冒名贷款,及时冻结避免损失八十万。
手机卡查询更重要。

现在诈骗分子常用他人身份办卡作案。
操作很简单:微信搜索"一证通查"小程序,三大运营商记录全显示。上周杭州破获的洗钱案里,主犯竟用200多张他人实名电话卡转账。

支付宝微信别偷懒。支付账户关联银行卡最危险。查实名账户时顺便看授权记录,关闭那些不用的免密支付。湖北警方发现某盗刷团伙专挑闲置账户下手,通过小额免密三天转空账户。
最狠的是被注册公司。微信"电子营业执照"小程序里点"投资任职情况",刷脸查全国工商登记。要是突然成企业法人,马上去市场监管局举报。注意!工商信息更新慢,最好同步查天眼查等第三方平台。

查完记得给身份证加锁。复印件一定手写"仅限XX使用",打水印覆盖关键信息。快递单用笔划掉电话地址。手机设置SIM卡密码,拔卡就失效。这些细节省不得。
信息泄露后两步自救。第一保留证据链:异常征信报告截图、陌生工商登记记录。第二多渠道举报:12321网络不良信息举报中心受理冒名办卡,工商12315处理虚假登记。别信网上收费删记录的服务。

网友现身说法:被冒用注册公司差点背锅。工商登记显示我成了科技公司股东,实际是皮包公司虚开发票。跑市场监管局三趟才解决,费时费力。建议每季度查一次,就当体检了。
银行流水都说不清来源。征信突然出现某消费金融公司贷款记录,银行咬定是我本人操作。最后靠工信部查询到办理手机号非本人使用才翻案。现在每季度查征信成习惯。

这些方法亲测有效。微信支付注销了两个陌生账户,支付宝查出前公司用我信息注册的商户号。查公司登记时手都在抖,生怕冒出什么雷。信息时代真得把自己当特工防。
千万别等出事再查。朋友莫名收到法院传票,才知三年前身份被注册建筑公司,工程欠款全算他头上。打官司耗时两年,征信早烂透了。防诈骗反诈中心APP也得装好。

保护身份信息就是守钱袋子。泄露可能来自快递单、问卷表、甚至共享充电宝。身份证照片别存手机里,公共WiFi不登录支付平台。查到异常立即报警,别信"交钱删记录"的鬼话。
赶紧动动手指查查吧。半小时能查完六个渠道,总比背黑锅强。查完记得分享给家人,老人最容易中招。安全这事永远不嫌麻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