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的普及,我们的设备上安装了各种各样的应用。这些应用为了提供更好的服务,往往会请求获取一些设备的权限。然而,有些权限可能对我们隐私造成影响,甚至可能被滥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隐形权限,以及如何关闭它们的步骤:
### 常见隐形权限:
1. "位置信息":应用获取你的位置信息可能用于提供附近的服务,但也可能被用于追踪。
2. "相机和麦克风":某些应用可能需要访问你的相机和麦克风进行视频通话或录音。
3. "联系人信息":应用可能需要访问你的联系人信息来分享或邀请朋友。
4. "短信和通话记录":一些应用可能请求访问你的短信和通话记录。
5. "存储空间":应用可能需要访问你的存储空间来保存文件或图片。
### 如何关闭这些权限:
#### 以Android为例:
1. "打开设置":进入手机的“设置”应用。
2. "应用管理":找到“应用管理”或“应用权限”。
3. "选择应用":选择你想要更改权限的应用。
4. "权限管理":在应用详情页面,你可以看到所有已授予的权限。
5. "关闭权限":找到需要关闭的权限,例如“位置信息”,然后关闭它。
#### 以iOS为例:
1. "打开设置":进入手机的“设置”应用。
2. "隐私":在设置菜单
相关内容:
骚扰电话响个不停,垃圾短信塞满收件箱,甚至有人刚网购完就接到精准诈骗来电——信息泄露这事儿,谁碰上不闹心?
数据时代,你的姓名、住址、手机号甚至身份证照片,可能在你随手一点之间就流向了暗网黑市。

核心问题就出在日常不经意的操作习惯里,从乱连WiFi到随意授权,每个漏洞都在给不法分子递刀子。
仔细想想,快递单直接扔垃圾桶、公共WiFi秒连、APP索要通讯录权限立马点“允许”,多少人天天重复这些高危动作?
平台过度收集数据的毛病也真该管管了,某些APP连开个手电筒都要定位权限,摆明了耍流氓。
个人防护得较真:快递单用马克笔涂掉信息再扔,下载软件只认官方应用商店,注册网站能用昵称绝不用真名。

手机权限设置里那些“始终允许”的选项,挨个检查一遍,用不着的功能直接关掉权限。
至于密码安全,别再用“123456”糊弄了。
不同平台至少改个后缀,重要账户必须上“字母+数字+符号”的组合拳。
换下来的旧手机别急着卖,恢复出厂设置根本不够,得用电影视频塞满储存空间反复覆盖几次,才能真正抹掉数据。

还有那些万年不用的购物小号,抓紧注销,少一个账号就少一条泄露路径。
说到底,防护意识得变成肌肉记忆。
别总等到银行卡被盗刷才后悔莫及,现在开始改习惯就不晚。
平台更得负起责任,少点套路多点诚意,用户数据不是你们随意倒卖的廉价商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