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信息通常指的是某种儿童服装产品因为质量问题或者安全问题被曝光,引起了公众的关注。以下是一些识别真假儿童服装的方法:
1. "查看品牌和标签":
- 确认服装上是否有正规的品牌标志。
- 检查标签上的信息是否完整,包括制造商名称、地址、洗涤说明等。
2. "检查材质":
- 真正的儿童服装通常使用柔软、透气、安全的材质。
- 可以通过触摸来感受面料是否舒适,是否有刺激性的化学物质。
3. "检查做工":
- 真品服装的缝制工艺通常较为精细,没有明显的线头或缝线不齐的情况。
- 拉伸衣服的边缘,看是否有脱线或撕裂的情况。
4. "价格对比":
- 如果价格远低于市场价,可能是假冒伪劣产品。
- 在正规渠道购买,避免贪图便宜购买低价商品。
5. "购买渠道":
- 尽量在官方旗舰店、授权经销商或知名电商平台购买,避免购买来源不明的产品。
6. "使用防伪标识":
- 如果服装上有防伪标识,可以通过官方提供的查询方式进行验证。
7. "咨询专业人士":
- 如果不确定,可以咨询服装行业的相关专业人士或消费者协会。
请注意,以上方法仅供参考,最安全的做法是在可信赖的商家和渠道购买儿童服装。
相关内容:
羽绒服市场近日迎来消费热潮
央视《财经调查》栏目日前报道了
部分“假羽绒制品”在市场泛滥
部分直播间羽绒制品检测报告齐全
但发货产品却货不对板
多家羽绒服装企业的产品含绒量极低
不仅使用“飞丝”作为填充物
还有所谓的“吊包绒”“手感绒”
……
关于羽绒服的话题
连日来冲上了微博热搜第一


直播间套路
样品是“好绒”但发货是“丝”
直播间内,那些促销价仅需几百元的羽绒被,在主播们激情四溢的叫卖声中,被赋予了诸多诱人特性。为证明所言真实可靠,主播们还拿出检测报告和相关材料进行强调。

然而,当记者按照网络平台上的地址来到江苏南通市,见到了这些直播间的工作人员后,被这些网络电商工作人员告知,直播间的样品是真的、“没一个差的”,但消费者最终收到的羽绒被与直播间所展示的压根不是同一种,存在严重的“货不对板”情况。
羽绒被里没羽绒
吊牌全造假
直播间工作人员向记者爆料,这些羽绒被虽附带形形色色的吊牌与标签,但上面诸如“一等品”“90%白鹅绒”“蓬松度 1000+”“信誉保证标志”“臻选 5A 等级羽绒”等宣传语,全是子虚乌有,纯粹是欺骗消费者的虚假标识。

这些标识又是怎么来的呢?直播间工作人员介绍:“这个标随便做的,做标的人就在屋里,我让他做啥标就做啥标。”甚至检验检测报告、羽绒充气标,也是电商们成批采购来的,一套成本仅1元、2元,“牌牌1元钱、2块钱”。
但是检测却用的真绒。直播间工作人员指出:“基本上客户是摸不出来,一般他不懂的,看不出来。”
那么,这些伪劣产品究竟是谁生产的,幕后制造假货的,又会是谁呢?
依照知情人提供的线索,记者辗转来到位于江苏南通市的南海路,一家名为盟庭家居的公司里,工作人员却告诉记者,他们公司生产的所谓“羽绒被”,实则是采用非羽绒材料填充的被子。
工作人员向记者透露,羽绒被品质优劣与否,关键评判指标在于绒子含量与蓬松度。 依据国家标准(GB/T 17685 - 2016)之规定,当产品标称的“绒子含量”大于或等于 50%时,方可被定义为“羽绒”。而且行业标准(QB/T 1193 - 2023)明确指出,唯有以同一规格的羽绒作为唯一填充物的被类产品,才有资格被称为羽绒被。
然而,这里的工作人员为营造出羽绒被的使用体验效果,竟采用“飞丝”来鱼目混珠,冒充“羽绒”。所谓“飞丝”,是指在羽绒加工过程中,从羽毛上脱落下来的单根短丝。

由于其形态与羽绒有相似之处,当“飞丝”和“羽绒”被填充进被壳后,无论是从外观审视,还是用手直接触摸感受,消费者都极难分辨出二者的差异。而商家为降低成本、追逐更高利润,便在生产过程中动起了歪脑筋,以“飞丝”冒充“羽绒”。同样一款外观的羽绒被,充“90绒”,成本需要800元,充“高丝”,成本只要400元。
大量假羽绒被进酒店、民宿
儿童羽绒服质量堪忧
记者又走访了江苏南通的家纺市场,发现将“飞丝”添加到羽绒制品里,甚至用“飞丝”代替羽绒,已是“公开的秘密”。商家透露不达标的假羽绒被除了被消费者买回家中,也会流向酒店、民宿等场所。

此后,记者来到江西省九江市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这里聚集了百余家羽绒服装配套企业。记者惊讶地发现,这里儿童羽绒服的价格非常便宜,质量更是令人担忧。
红星羽绒电商创业园里的这些羽绒服装企业,不仅使用“飞丝”作为填充物,还有所谓的“吊包绒”“手感绒”。与合格的“绒子”相比,不达标的填充物显然在保暖性能上大打折扣。

商家告诉记者,他们这里用的检测报告、吊牌、水洗标、羽绒充气标等都是在辅料店买的“通版”,谁都可以用。

记者又来到江西九江一家名为胖瓜童装工厂店的儿童羽绒服装企业,工作人员对记者说,他们既生产合格羽绒服,也生产不合格羽绒服,他们会把合格羽绒服的检测报告用在不合格的产品上。

这类商家对自己的违规行为心知肚明,但为了牟取利益,他们就建议选择“分仓”发货来躲避监管。监管严的地方就发好货,监管不严的地方就发“充丝”的。

一款填充物为“飞丝”的所谓“羽绒服”成本价不到40元,两个月内销售量高达6万多件。从原料生产端以次充好,到线上线下销售端知假售假,这些假冒伪劣的羽绒制品,就这样被公然销售。
两地市场监管部门
发布最新通报
江苏省南通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针对相关经营主体的违法行为,已采取固定证据、查封扣押、立案查处等执法措施。

江西九江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情况通报称,对相关违法企业采取了抽样检查、扣押、立案查处等执法措施。
消费者在购买时
该如何识别真假羽绒服呢?

综合湖北发布、央视财经、央视网、“新华视点”微信公众号、“九江市场监管发布”微信公众号、“南通市场监管”微信公众号
来源: 湖北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