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消息非常令人振奋!确实,量子计算是当今科技领域的热点和前沿方向,而“量子计算测控系统”是其产业链中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负责对量子比特(Qubit)等核心元件进行精确的控制和测量。
成都能够研制出全国首台的“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并荣获“量子计算优秀成果案例”的荣誉,这表明:
1. "技术领先性":成都在该领域的研发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走在了全国乃至全球的前列。
2. "创新能力":这体现了成都及其相关科研机构、企业强大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集成能力。
3. "产业布局":这是成都积极布局量子计算产业的重要成果,有助于推动当地乃至全国量子计算产业的发展和应用。
4. "标杆意义":“全国首台”意味着该系统可能在性能、功能、稳定性或成本效益等方面具有开创性,为后续相关系统的研发和应用树立了标杆。
5. "国家认可":荣获“优秀成果案例”是对该成果价值和影响力的官方认可。
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重大科技成就,不仅对成都的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必将对中国量子计算技术的整体进步产生积极影响。期待该系统能尽快投入应用,并在量子计算领域发挥关键作用!
相关内容:
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实习生 刘依依
7月23日,第四届CCF量子计算大会在成都举行。在大会期间,CQCC2025量子计算优秀成果案例颁奖环节,来自成都的中微达信科技有限公司获奖。
会后,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成都该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曾耿华。
量子科技行业,是未来产业的新赛道。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培育生物制造、量子科技、具身智能、6G等未来产业。

曾耿华向记者介绍“量子计算测控系统”
据曾耿华介绍,中微达信此次获奖的是量子计算测控系统。“它是量子计算机的一个核心上游子系统,功能类似于电子计算机的主板,是量子计算机的核心组成部分。”依托测控系统,科学家们可以对微观世界的“量子比特”进行操纵测量,再用人类能够理解的手段进行读取,搭建起从宏观经典到微观量子世界的桥梁。
而如今已经迭代到第四代的系统,具备“单次触发多次测量”以及“复杂快速反馈控制”的功能,能在300纳秒内迅速完成反馈控制,达到全球领先水平,为国内首台(套)快速反馈测控产品。
在曾耿华看来,量子产业在近几年才开始兴起,随着未来产业进一步发展,上下游能够产生更多的联动:“联动起来之后,我们作为上游企业,可以支撑整个产业下游应用以及整机的重要环节,非常有利于打造产业生态链。量子计算在四川具有应用的场景,如何推动和促进,让更多领域认知和接受,对于产业发展很重要。”
此次大会让国内量子计算产业上下游已经聚焦成都:“目前整个产业还不是很大,整个生态还没有完全构建起来,但是通过这次大会让国内产业上下游已经聚焦成都。此次产业大会也是一个很好的平台,所有人都看到了成都的政策,以及我们的文化和生活环境。实际上,创新文化环境以及好的平台支持,是产业发展的重要一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