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又改版!消息提醒变了

是的,微信最近确实又在调整消息提醒的设置,让用户有更多自定义的选择。这通常是为了提升用户体验,减少不必要的打扰,同时让重要的通知不被错过。
根据最新的消息,这次的改动主要让用户能够更精细地控制不同类型消息的提醒方式,包括:
1. "区分消息来源:" 更好地区分来自好友、微信群聊、公众号、视频号、文件传输等不同来源的消息提醒。 2. "更细致的提醒选项:" "声音提醒:" 可以选择开启或关闭声音,或者选择不同的提醒音。 "标记未读:" 可以选择收到消息时是否自动标记为未读。 "红点提示:" 可以控制应用图标上的红点是否显示。 "消息标记:" 可以选择是否在聊天列表中为该消息添加标记(比如小红点)。 "锁屏提醒:" 对于某些特定来源(如未读的群消息、好友消息等),可以选择是否在锁屏上显示通知。 "通知样式:" 可能包括横幅、弹窗等不同样式的提醒。
"如何找到并设置这些选项?"
通常你需要进入微信的 "“我”" -> "“设置”" -> "“通知”"。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更详细的分类,比如“好友消息”、“群聊消息”、“公众号”等,然后针对

相关内容:


微信8.0.59版本悄无声息把加好友的提示改成灰色小字,这事越看越有意思。

平时改个气泡颜色都能上热搜,这次动的是社交场景的"第一句话",反而没做任何说明。从"我通过了你的请求"到"XXX通过了验证",看起来只是文案调整,实际上是把活人对话变成了系统播报。

这种操作像极了某些电商平台用机器人替换人工客服。原本加好友后弹出的消息是双方建立社交关系的起点,带点人情味的开场白能降低陌生感。灰字系统通知直接把用户变成被系统管理的对象,背后逻辑是用统一化规则替代个性化表达。对比钉钉的企业级通讯工具属性,微信作为熟人社交产品,这个改动显得过于机械。去年Facebook Dating上线时,特意设计了破冰对话模板功能,反而被用户吐槽套路化——可见社交产品最忌讳把真实关系变成流程节点。

腾讯近年持续强化微信的工具属性,从公众号折叠到付款码置顶,每次更新都让用户更高效也更被动。但社交温度才是微信的基本盘。2019年微信7.0版本把"即刻视频"放在二级入口,导致这个对标Snapchat的功能彻底失败,就是过度强调效率忽略社交需求的典型案例。这次改动或许是为后续陌生人社交功能铺路,但以牺牲已有用户体验为代价的战略调整风险极高。

建议产品团队在做减法时保留基础社交元素。系统通知和用户消息完全可以在界面设计上做区分,比如保留气泡对话框但增加"快捷回复"按钮。或者像微博私信那样,自动问候语和用户消息用不同颜色区分。毕竟微信改动的每个像素,都在重新定义12亿人的社交方式。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