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什么都不能缺德,因为它是保护你的真正有德的人都做到了这一点

这句话说得很有道理,蕴含着深刻的为人处世智慧。我们可以从几个层面来理解:
1. "“缺什么都不能缺德”": "德行是立身之本":在人生所需的众多东西中(财富、健康、知识、关系等),道德品质是根本。失去了德行,其他一切都可能变得虚幻或危险。 "德行是长远保障":短期来看,不道德或许能带来一些利益,但长远来看,缺德会损害人际关系,失去信任,最终可能伤及自身。德行虽然有时需要付出,但它是更可靠的长期“投资”。 "德行是内心的安宁":拥有良好的道德品质,能让人内心坦荡,获得精神上的满足和安宁。
2. "“因为它是保护你的真正有德的人都做到了这一点”": "有德者的共识":这句话强调了那些真正有德行、有智慧的人,都深刻理解并践行了“行善积德”的重要性。这表明,坚守德行不仅仅是个人的选择,更是一种被广泛认同的、符合人性根本需求的智慧。 "德行的自我保护机制":有德行的人,他们的行为往往能赢得他人的尊重、信任和帮助。这种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声誉,本身就是一种强大的保护。他们不容易被人恶意攻击或背后捅刀,因为他们本身就散发着正能量。

相关内容:

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f8b187ef69e8425fbe8952811621fed5~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6511197&x-signature=P75p8C9gkaFWWKzJH8OOihUgNWg%3D">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5fee0dff79e546ffa633606fba67920a~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6511197&x-signature=KYMPE4%2FM4JPNpB6OmjjVt57QDf4%3D">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f34ef53c2a404405810f89fe3f2fb1fe~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6511197&x-signature=TjV34dcuCuG9wJGWsP9cB2mnfEM%3D">rc="https://p3-sign.toutiaoimg.com/pgc-image/659ea8098ce54a85bc8d5c5086e1e0ae~tplv-tt-origin-web:gif.jpeg?_iz=58558&from=article.pc_detail&lk3s=953192f4&x-expires=1756511197&x-signature=Ae6ErgzCV74kSYtjhJ8CmlN7FOY%3D">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海南海口:“中国式管理之父”曾仕强讲易经文化与国际旅游岛建设

|全文共1800字,深度阅读需6分钟,受益终生|

老子五千言《道德经》,总结起来,讲的无非两个字:“道”和“德”。


自古迄今,对于中国人而言,道德,就是一种信仰。


几千年来,凝聚中国人力量的,也不是宗教,而是道德。


那么,道德究竟讲什么,道和德究竟是什么关系?


如果说,“道”就是大自然发展变化的规律,存在于天地之间,那么德是什么,又存在于哪里?


《道德经》中的道德,和我们现在所讲的道德,又有什么不同呢?



1

老子的“道”和孔子的“道”



老子跟孔子见过面,论过道,这件事情儒、道两家都没有意见。


孔子认为自己是述天不做的。


但是老子认为,如果大家都走这一条路的话,那我们中国就没有本体论,就没有宇宙论了。


于是他说:那好吧,这一部分工作由我来做。所以他们两个老人家谈完以后,就分工了。这是圣贤的大格局大智慧。


全世界只有一个道,这个道,不只道家在讲,儒家也讲,诸子百家也讲。


这个道,就是《易经》的道,叫做易道。


一般人都说《易经》有两大组成部分,一个叫义理,一个叫术数。


现在我们应该清楚,其实还有第三部分,除了义理、术数之外,还有一个就叫道德。


解释《易经》中的道德部分,老子是领军人物。


《道德经》就是老子的专著,从头到尾都是他的口气,一气呵成,讲的就是两个字道德。


2

道之在天地叫做道

在人身上就叫做德



道德一词,常常是我们用来评判一个人,或者一个社会好坏的标准。


比如说,某个人道德高尚,某个人道德败坏,或者说,哪个国家的社会道德底线崩溃。


然而,我们是否清楚,道德究竟是什么。


老子告诉我们,他假设宇宙有一个本体,这个本体是永恒存在的,是在地球没有形成以前就有的。


这个本体就叫做道,这是老子给我们最大的启发。


道在宇宙当中,永恒存在。


植物会死掉,动物会死掉,矿物被开采以后被制作成各种东西,但是宇宙的这个道,始终是不变的。


《易经》告诉我们,宇宙中有不易的部分,就是道。


可是,道既看不见、摸不着,也听不到、闻不着,那怎么办?很简单,就是从人的行为来看。


所以老子说,道之在天地叫做道,在人身上就叫做德。


每一个人身上都有道,没有道,人就活不了。既然有道,就看要不要把它发扬出来。


道生万物,道把人生出来,就一辈子陪着人,不会离开。


但是它有个很可贵,而且很可爱的性质,就是它不主宰人。这就叫做长而不宰。它让人成长,它养活人,但是却不主宰人。


所以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我们每一个人,都是从道中来,最后也会回道中去,虽然道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但是一个人是否循道而行,可以从他的所作所为中看出来。


所以说,德就是道在一个人身上的表现。


3

依道而行,才是真正的德



如果我们表现得合乎道的要求,那么就叫上德;如果表现得不合乎道的要求,那就叫失德。


所以,德就是要求我们按照自己身上原有的道去发挥。


其实,佛家一再讲,做人要明心见性。性就是人性,人性是道赋予我们的。


道赋予狗的,是狗性;赋予猫的,是猫性;赋予猪的,是猪性;赋予植物的,是植物性;赋予人的,就是人性。


我们的表现合乎人性,合乎自然规律,就有德。


有德之人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得道高人。


为什么叫得道高人呢?就是因为把道统统发扬出来了。如果没有这样做,很显然就是失德。


人一定要为自己的言行负起百分之百的责任。人生的结果,就是我们一再讲的自作自受。


可是偏偏我们要把责任推给别人,把好处留给自己,这都是不对的。


老子不否认我们有是非,也不否认我们要讲仁义,他只是提出一个跟一般人非常不同的看法:


是非的判断标准,要看合不合道,现在有很多人假借仁义之名,来行不仁不义之事。


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太多了。满口仁义道德,做出来的事情却是卑鄙龌龊的。


现在我们不是没有是非观念,而是是非的标准已经失灵,已经违道了。


所以老子要我们“反者道之动”,要及时地返璞归真。


老子认为,人要依道而行,才是上德;如果背道而驰,就是失德。

曾仕强详解道德经 ¥66 购买

总之,在当今物欲横流的社会之中,由于价值观的混乱,导致道德的缺失,一些恶性事件时有发生。人们已经越来越意识到道德的重要性。


读《道德经》应该记住,老子时时刻刻都在提醒我们,他在讲道。


我们把道弄明白,并把它表现出来,就是德。


所以道跟德是不可分的。大德的表现,完全随着道而转移。道是德的本体,德是道发扬,二者是分不开的。


道,是保护人的。但要记住,人能弘道,非道弘人。


你得到道了,并与道同行,不做违反自然规律的事情,你表现得有德性,就得到德。


但是很不幸,很多人净搞那些歪门邪道、旁门左道,做一些失道失德的事,那怎么会有好结果呢?

本文策划:贾欧

本文内容:曾教授著述汇编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src="//mp.toutiao.com/mp/agw/mass_profit/pc_product_promotions_js?item_id=6993135780809933316"></script>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