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逆袭爽文”骗了18年!

“逆袭爽文”作为一种文学类型,在过去的18年里确实受到了很多读者的喜爱。然而,如果要说它“骗了”18年,可能有些过于绝对。以下是对这个问题的分析:
1. "满足心理需求":逆袭爽文通常满足读者对于公平、正义和成功的渴望。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可能遭遇挫折或不公,而逆袭故事提供了一个虚拟的世界,让读者在其中找到慰藉和满足。
2. "娱乐价值":这类故事通常情节紧凑、冲突激烈,能够吸引读者持续阅读。它们提供了一个逃避现实、享受娱乐的途径。
3. "文化现象":逆袭爽文不仅仅是一种文学类型,它还反映了社会文化现象。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人们对于成功的渴望和对于不公的愤慨,都在这类故事中得到了体现。
4. "市场驱动":逆袭爽文的市场需求很大,因此很多作家和出版商都会投入资源创作和推广这类作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市场驱动下的产物。
5. "批评与反思":当然,逆袭爽文也受到一些批评,比如情节可能过于简单化、人物可能过于脸谱化等。但这些都是文学创作中的常见问题,不能简单地归咎于逆袭爽文本身。
总的来说,逆袭爽文在过去的18年里确实满足了很多人对于公平、正义和成功的渴望,提供了娱乐价值,并反映了社会文化现象。虽然它可能存在一些问题,但并不能简单地说它

相关内容:

文章作者:北风雪林

近期在搜索“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相关的资料,可能被搜索算法识别到了,向我推送了一个“万网张向东”的短视频,还有大量堪比“逆袭爽文”的文案。

短视频是央视2006年一档创业节目《赢在中国》的片段。当年的创业节目是让一些行业大佬作评委,然后年轻人讲述创业思路,或者初创公司未来方向,然后由行业大佬评判与投资的模式。

可以说,十几年来一些创业节目或者职场竞聘节目都是按照这个模板演化下来的。

这一期《赢下中国》的一个大佬评委,是当年如日中天的电商鼻祖之一“慧聪网”的创始人,郭凡生。

当时在节目中希望引起评委关注并投资的一个年轻小伙,来自安徽,节目打出他的名字叫【张向东】。

这个年轻人参加节目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个网络电商的模式,希望拉到评委大佬的投资。

不过为了证明自己的“预判”能力,这个叫张向东的年轻人,直接在节目中评判比较慧聪网与当年阿里巴巴的模式比较,并且在节目中直言“马云的阿里巴巴会在几年内干掉慧聪网”。

年轻人【张向东】的预判,让当年还是行业大佬的郭凡生嗤之以鼻,他抬出自己过去十年的成功经验,声称“小伙不信任如此成功的慧聪网,其他人更不会信任一文不名的陌生小伙”。

站在我们今天的上帝视角,创建阿里巴巴的马云几乎是互联网第一大佬,而阿里巴巴是中国如今的第一电商。

可如果将时间线倒推18年,2006年的时候,慧聪网和阿里巴巴在服务中国中小企业网络转型的时期,确实是齐名的,而且一直到2010年,慧聪网在制造业的“美誉度”方面,还要强于名声不太好的阿里巴巴。

站在今天网友的视角,这个节目的年轻创业者张向东,是互联网思维,经济嗅觉极为灵敏的创业天才。

他以“互联网预言家”的姿态,几乎几句话就预判了未来十几年阿里巴巴将慧聪网碾压淘汰的过程。

与之相对的,慧聪网创始人郭凡生,却典型的“狂妄骄纵,以势压人”。郭凡生“偷换概念”的狡辩并不高明。

年轻人张向东的发言,是用“预判”的角度,提出慧聪网经营模式未来会遇到的生存危机。

可是郭凡生,却大举强调自己过去十年的成功,用自己早已是成功大佬的身份,来打压年轻人张向东的观点,从郭凡生的回应,大家似乎也能明白慧聪网为什么会在接下来十年业务不断缩水,直到停止运营。

只要看了这个视频,网友的第一感受是“慧聪网倒闭不冤枉”,第二感受是“这个张向东是个天才,一定成为了更了不起的大佬!”

伴随这个视频的,我在搜索网站就看到了大量介绍“万网张向东”的文章。

清华电子计算机专业硕士毕业的张向东,在多家知名外企工作后,1996年与哥哥一起创立了“中国万网”。

随后几年,中国万网先后接受多轮国际投资。张向东更是在2002,2003,2007,2008年四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企业家”。

到2010年,出于企业发展的战略选择,阿里巴巴以5.4亿的价格收购中国万网的大量股份,从此张向东以小股东身份继续担任万网的CEO。

因为这些“创业经历”,全网大量文案,都说张向东是因为2006年“赢在中国”节目中被郭凡生羞辱,所以后来壮大万网,成为马云看重收购的天才。

后来张向东更是利用万网CEO的身份,将慧聪网域名“封停四小时”,很好的打脸郭凡生,报了当年的羞辱之仇。

这不是某一个“写手”的文案,大家只需要搜索输入张向东,或者“万网”,或者“赢在中国”任意词汇,网络搜索会自动关联其他关键词,将我上面这个“爽文逆袭”故事推送给你。

甚至包括“网易新闻”等平台在内,绝大多数大平台,都转载或者“拼接原创”了万网张向东与慧聪网郭凡生的“被羞辱到逆袭打脸”的爽文。

甚至偶尔一两个理性网友,提出万网张向东与长夜节目年轻人照片不符的质疑,也有大量网友帮忙“自圆其说”。

绝大多数网友,包括平台“AI问答”的信息,都指出2006年赢在中国的张向东,是“万网张向东”的年轻模样,如今网上传播的万网张向东,是2024年的中年造型,“不像”是正常的。

这个“万网张向东”逆袭打脸昔日互联网初代大佬的爽文,传播了十八年,成为了各大搜索引擎的“默认信息”,成了所有介绍互联网大佬生平都会用到的“趣事段子”,可见一直没有声量较大的质疑声音。

作为一个文章平均阅读6~7万,偶尔10万+的发声平台,我是第一个质疑“万网张向东”逆袭爽文打脸慧聪网郭凡生的“较大声音”。

实际上,万网张向东本人就算中国互联网的“初代大佬”之一,虽然他的公开信息较少,但是他1989年清华本科毕业,直接保研,清华毕业后,先后在海华公司、先锋公司、新泰科技、香港WKK Group王氏港建集团公司工作。

1996年,张向东与哥哥张向宁创立了中国万网公司的前身,并且在2001年开始担任中国万网的CEO,当时接受的国际融资就超过千万美元。

从万网张向东的学习工作经历来看,他最少1967年出生,1996年创业前就有多家公司工作经历。

许多人以为万网张向东2002~2008年先后四次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企业家”,那么他2006年的外形应该是《赢在中国》里的形象。

可是能够被评为“北京市优秀青年企业家”的,绝对在30~40岁之间,甚至可以预判,2002~2008年的万网张向东,在互联网与北京网络科技企业大佬中的地位,甚至高于当年的京东刘强东。

就算是慧聪网,之所以会在后期被万网“封杀四小时”,就因为慧聪网当年创业注册时,就是在万网注册的域名,后来才会在十几年后,被万网以“境外大量用户投诉售卖假货”为名,封停域名数小时。

所以,张向东创立万网的时间,至少与郭凡生创立慧聪网时间相当,到2006年的时候,万网张向东已经是参加互联网大会发表演讲,挥斥方遒的大佬。

从时间线和年龄来看,万网张向东都不可能在2006年,成为《赢在中国》节目中一个拉投资做电商的年轻人。

也就是说,全网传播了18年,互联网最经典“创业逆袭打脸大佬”,曾经你爱答不理,如今让你高攀不起的文案,只是个乌龙。

闹出“逆袭打脸”乌龙文案的表面原因,是张向东这个名字太普通了,叫这个名字的成功创业者不止一个,籍籍无名的更多,所以弄混了。

但是这个“爽文乌龙”流传18年的真正原因,是观看传播的大量普通人,从内心,从思维习惯,就是相信这个“天才逆袭打脸昔日大佬”的例子。

可如今证明了《赢在中国》的年轻创业人不是万网张向东,那么他是谁?互联网圈子里另一个算得上成功人士的“张向东”,是广州久邦数码的原总裁张向东。

根据搜索照片对照,赢在中国的青年张向东,和久邦数码总裁也不是一个人。

所以最“人间现实”的结果是,2006年预言马云称霸互联网,阿里巴巴能淘汰慧聪网的“预言天才”,最终创业失败了。

或者这个青年张向东取得了“低调”的成功,成为后来十几年全国电商浪潮的一个小老板。

但是,一个能预言“中国互联网未来走向”的“天才青年”,并没有逆袭发展成新一代牛人,甚至都无法成为“名人”。

北风为什么要戳破这个“传了十八年,无伤大雅的创业逆袭爽文”?因为希望大家看清一个真相。

真相就是“看懂某些走势或者企业兴衰”的并不一定是“自己干也能成功”的天才,自己干很可能更加泯然众人矣。

现实与创业,都有“逆袭爽文”存在,但这个几率真的极低,就连全网传了18年的“创业打脸逆袭”都是假的。

大家更需要脚踏实地,谨慎抉择!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