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汽车和公寓,这个 app 想让小狗也能被共享

这个想法很有趣,将共享经济模式扩展到宠物领域,特别是小狗。这可以被称为 ""共享小狗" (Shared Puppies)" 或 ""宠物寄养共享" (Pet Sitting Sharing)" 的概念。
要实现这个目标,这个 App 需要考虑和解决一系列比共享汽车或公寓更复杂的问题:
1. "动物福利与安全 (Animal Welfare & Safety):" "需求匹配:" 如何确保小狗的需求(如特定品种的社交需求、运动量、喂食要求、训练程度)与提供者/租客的需求和能力相匹配? "行为评估:" 如何评估小狗的性格、攻击性、分离焦虑等,以匹配合适的租客? "环境安全:" 租客家是否适合小狗(空间、有无其他宠物、有无安全隐患如植物、药品等)?App 需要提供详细的房屋和租客筛选功能。 "全程监控/反馈:" 是否有机制让主人了解小狗的实时状况?如何处理突发状况(生病、走失)?
2. "责任界定与保险 (Liability & Insurance):" "责任划分:" 如果小狗在租客家生病、受伤、损坏物品或造成损害,责任如何界定?是租客负责,还是提供者(原主人)负责,或是 App 负责一部分? "保险覆盖:"

相关内容:

打车用滴滴 Uber、旅游上 Airbnb 订房、用私厨 App 解决吃饭问题……不知不觉中,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越来越多共享经济的元素。既然汽车、公寓,或者一些私人服务都能被共享,那宠物呢?

这个乍看起来有点“三观不正”的想法,还真有人把它实现了,而且还不止一个。比如美国的 Bark’n’Borrow就搭建了一个小狗“租借”平台,在这个平台上,主人能把自家小狗“借”给爱狗但是没有条件养狗的人,从而实现小狗主人、爱狗者还有小狗本身“三赢”的局面。

(Jennifer Jolly 和她的女儿在 Bark’n’Borrow “租借”了小狗 Pickles)

家里太小、工作时间太长、长期需要出差、成本略高……这些种种都是那些爱狗者不能养狗的原因。而同样的,那些已经养狗的人也面临着不能时时陪伴、需要外出等问题。Bark’n’Borrow 的创始人 Liam Berkeley 就属于前者,而在和邻居家小狗玩耍的时候,他慢慢意识到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我觉得,在没有拥有小狗的人和小狗主人之间没有一个沟通平台是不公平的。而且,在有我这种愿意遛狗而且不收钱的人存在的情况下,为什么那些主人还要给钱别人去看护自己的小狗呢?

在之后的调研中,他发现创建这么一个沟通平台确实存在着很大的必要。一年之后,他开始全职创业,雇用了 7 位员工并且筹到了第一轮融资。

Bark’n’Borrow App 上的用户分为三种角色,分别为“租借小狗的人”、“小狗主人”和“专业小狗看护者”。“租借小狗的人”需要填上个人资料(包括照片),租借小狗的原因还有希望租借怎么样的小狗。之后 App 会审查资料或者通过 Facebook 来保证真实性,防止有人利用平台伤害甚至偷走小狗。

相应的,“小狗主人”也需要详细填写小狗资料,以便让自己的宠物搭配给最合适的人。他和“租借小狗的人”可以随时沟通情况,官方也提供 24 小时的热线来处理各种应急情况。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

“专业小狗看护者”则是一项收费服务,因为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小狗确实需要专业人士来进行看护,而它的费用则是由这些看护者本身来定价。

除了作为“共享”小狗的平台,Bark’n’Borrow 本身就是一个爱狗者的社区。小狗主人可以通过它来认识其他主人,交流经验或者约着一起去遛狗。一个用户也可以同时担任三个角色,只要相关的资料审查通过就可以了。

而美国的另外一家创业公司 Walkzee则把目光投向了更需要关爱的、在庇护站中的小狗。 用户注册后,网站会搜寻该区域庇护所中需要运动的小狗,然后计划行程,最终在双方同意下就可以成行。目前,Walkzee 已经在美国 13 个州铺开了服务。对于小狗还是用户来说,这都是一趟充满爱心的旅程。

不过,让我担心的是,不断“变换”主人是不是会对小狗本身产生影响?它会不会产生抗拒的心理?毕竟以人的角度来说,小时候如果碰到陌生人,害怕的心情总是会有的。

题图来自:freehdimages

插图来自:nytimes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