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关闭微信自动扣费业务的保姆级教程,基于2025年最新的微信版本和流程:
"第一步:准备工作"
1. "确保微信版本最新:" 打开微信,点击右下角的“我”,然后点击“设置”,再点击“关于微信”,查看版本号。如果版本不是最新的,请点击“立即更新”进行更新。
2. "准备备用支付方式:" 确保你有一张未绑定微信支付或已解绑的银行卡,以便在关闭自动扣费后进行支付。
3. "准备好要关闭的自动扣费服务:" 回忆或列出你想要关闭的自动扣费服务,例如:视频会员、游戏充值、读书会员等。
"第二步:关闭自动扣费"
"方式一:通过微信支付设置"
1. "打开微信:" 启动微信应用程序。
2. "进入支付页面:" 点击右下角的“我”,然后点击“服务”,再点击“钱包”。
3. "进入自动扣费管理:" 在钱包页面,点击右上角的“…”图标,然后选择“自动扣费”。
4. "查看并关闭自动扣费:" 你将看到所有已开启的自动扣费服务列表,包括服务名称、下次扣费金额、扣费时间等信息。找到你想要关闭的服务,点击该服务旁边的“修改”或“�除”按钮(不同服务
相关内容:
![]()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清晨七点,小刘的信用卡突然被划走25元。他反复确认——前一晚没有任何消费。致电银行后真相大白: 这是上个月开通的某视频会员在“自动续费” 。而像他这样的用户并非个例,据2025年最新统计, 超60%的微信用户曾因未关闭自动续费产生额外支出 ,其中视频会员、云存储、共享设备租赁位列扣费“重灾区”。 这种“隐形扣费”的套路往往藏身于“首月1元”的诱饵下。用户开通时默认勾选的自动续费协议,字体小如蚁蝇,而关闭入口却深埋于层层系统菜单。
面对这场无声的“信任围剿”,我们该如何夺回钱包控制权? 一、基础关闭路径:三步精准操作(适用常规续费服务)
步骤1:进入支付管理界面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我」→选择「服务」→点击右上角「…」(旧版路径为「支付」→「钱包」→「支付设置」)。
注意 :若界面无「…」图标,需将微信更新至8.0.30以上版本。 步骤2:定位扣费服务列表
在支付管理页点击「扣费服务」(部分版本显示为「自动续费」),系统将按时间排序,优先显示 即将生效的项目 。若列表为空,说明当前无签约服务(入口可能隐藏)。 步骤3:关闭目标服务
点击需关闭的项目(如“腾讯视频VIP”)→进入详情页选择「关闭扣费服务」→验证支付密码或短信完成操作。
关键细节 : 二、特殊场景处理:多平台绑定与生态内服务
1. 第三方应用独立关闭规则
2. 公众号/小程序续费关闭
进入对应公众号→「服务」菜单→「会员中心」关闭(如知识星球需在星球内操作)。 三、深度防护:四重主动防御策略
1. 账单追溯法(适用于遗忘项目名称)
「我」→「服务」→「钱包」→「账单」→筛选「扣费服务」→点击争议记录→「取消自动扣费授权」。 2. 公众号快捷管理
关注「微信支付」公众号→底部「服务」→「扣费服务」→直接关闭,无需跳转主应用。 3. 硬件级防护(减少静默扣费风险)
4. 智能提醒设置
在「扣费服务」→「设置」中开启「扣费提醒」,选择: 四、异常处理与维权指南
场景1:关闭后仍被扣费
场景2:服务已关但列表仍显示
五、长期管理:构建家庭防护网
- 定期检查机制 :每季度首日(如3月1日、6月1日)全面排查,利用微信8.0.77新增的「扣费健康度评分」功能(「支付设置」→「扣费健康度」)动态优化;
- 亲属卡联动 :开通「微信亲属卡」→关联家人账户→设置每月总限额,实时接收所有扣费通知;
- 应急方案 :创建Siri语音指令(如“关闭微信扣费”)→在「扣费服务」页点击日历图标,导出全年扣费时间至手机日历。
法律提示 :根据《电子商务法》,用户有权随时解除自动续费协议。若遇商户拒绝退款,保存交易记录、客服沟通截图等证据,通过12315渠道向消保委投诉。上海市消保委法研部主任杨昀强调:“ 争议凭证是维权核心 ,包括首次购买记录、续费条款页面截图、关闭操作录屏等”。
数字便利不应以让渡知情权为代价。当我们点开“首月0.1元”的诱人广告时, 不妨设想:如果开通自动续费需要人脸识别,而关闭仅需一键——技术伦理的天平是否会更公正? 在等待制度完善的过程中,定期清理扣费列表、开启多层提醒、留存电子证据,已成为现代人守护钱包的必修课。毕竟, 真正的“无感支付”,不该是让消费者对资金流失无感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