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方来水,两股分流”引黄济青在此分流为烟威、青岛两方供水

您提到的“四方来水,两股分流”非常形象地描述了引黄济青工程中水资源的调配过程。
"引黄济青工程"是一项重要的跨流域调水工程,它的主要目的是将黄河水调送到青岛市,以缓解青岛地区的用水紧张状况。
"四方来水:" 指的是引黄济青工程从黄河干流引水。黄河作为中国的第二长河,流经多个省份,因此可以说水源地来自“四方”。 "两股分流:" 指的是在引黄济青工程中,从黄河引来的水在到达青岛市之前,会进行分流。具体来说,就是将黄河水分为两路: "一路" 通过输水干线,最终进入青岛市,为青岛市提供生活和生产用水。 "另一路" 则向北输送,主要供应烟台和威海等城市,即烟威供水。
所以,“四方来水,两股分流”准确地概括了引黄济青工程中水资源的来源和分配情况,体现了该工程在水资源调配上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这个描述不仅简洁明了,而且富有诗意,容易让人理解。

相关内容:

一渠清水润胶东,引黄济青工程就像一条绿色的生命带,把汩汩清水引入胶东,造福一方百姓。

引黄济青在潍坊的第一站便是宋庄泵站,位于寿光市田柳镇宋庄村西北500m处。据介绍,自1989年建成通水以来,宋庄泵站已安全运行三十年,累计提水55.8亿立米。

“引黄济青的水自上游流经此处的时候,因为地势原因,想要实现自流的话,需要开挖很深的断面,不仅浪费土地资源,而且工程造价很高。因此,在这里修建了泵站,利用泵站将水提到高处,再放出来实现自流。”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宋庄泵站管理所站长单吉强表示,宋庄泵站是胶东调水工程首级泵站,泵站设计扬程9.5m,设计流量34.5m3/s。前池设计水位1.8m,后池设计水位10.5m。

“目前水程实际提升了7.8米左右,自此之后水按照1:10000的比降自流到昌邑。”单吉强称,宋庄泵站自2015年11月以来一直处于超负荷运转状态,为整个调水工程的正常运转做出了应有的贡献。在此期间,泵站实施了增容和引黄济青改扩建工程,增加了泵站过水能力,改善了运行工况。

顺着水渠一路往下,下一站来到的便是王耨泵站,它是引黄济青工程的第二级梯级泵站,于1986年12月开工兴建,1989年11月正式建成通水。

“自通水以来,王耨泵站的机组使用寿命即将达到极限,由于长期的超负荷运行,老化现象比较严重,泵站提水能力不足,机组运行中安全隐患增多,噪声增大,给平时的运行维护带来困难。”据王耨泵站管理所所长王福介绍,王耨泵站正在实行分期扩建,目前一期改扩建已经完成。

据介绍,王耨泵站总装机容量增大为6630kW,采用双电压运行方式运行。“新机组运行更加平稳,提水效率得到提升,同步机组单台过水流量由过去6m³/s提升到大约6.5m³/s,噪声从80dB降至60dB左右,瓦温及电机定子温度也显著降低。另外,供电线路也由以前的单电源供电改为双电源供电,大大保障了青岛市及工程沿途用水。”

有了新的机组,引黄济青的调水经过王耨泵站后,再次被提高后,继续向东流去。

汩汩的清水在流经潍坊昌邑县时,有了新的水源加入。在宋庄分水闸前,可以看到,有一股来自黄水东调工程的水汇入引黄济青的水渠中,共同往东奔流,旋即又被分成两股,一股往烟威方向而去,一股往青岛方向而去。

“在宋庄分水闸前,除了引黄济青的水以外,还有一股通过暗渠管道引过来的黄水东调的水。”据山东省调水工程运行维护中心潍坊分中心主任马安堂介绍,在这里还能实现与峡山水库双向调水。

据介绍,峡山水库是全省最大的水库,“引黄济峡”工程能够让引黄济青与峡山水库实现双向供水。“在前几年潍坊大旱的时候,引黄济青工程曾向峡山水库供水,缓解了用水问题。这几年峡山水库水量充足,在青烟威缺水而引黄济青和黄水东调流量不够大时,也会反向补充引黄济青干渠,为胶东供水。”

马安堂称,宋庄分水闸是黄水东调的入水口;引黄济青工程中,黄河水与长江水自滨州小清河子槽上节制闸第一次交汇后共同流向宋庄分水闸,在此首次实现胶东调水工程、峡山水库胶东地区调蓄战略水源地工程、黄水东调工程的联合调度。

引黄济青工程,虽是主要为解决青岛市及工程沿途城市用水,同时也为沿途城市用水并兼顾农业用水、生态补水作出了极大贡献。

说到引黄济青工程,寒亭区固堤街道肖营村的村民肖明社表示自己深有感触。“我们对引黄济青工程的感情很深,我是这个工程的参与者,也是见证者,更是它的受益者。”

据肖明社称,在还没有引黄济青工程的时候,我们以及家里的牲畜,都喝村里的湾水,不干净也不健康。“当工程开建之后,我们老百姓都很积极帮助建造,包括出工,出地,为的就是早日喝上干净的黄河水。”

说到建成之后,肖明社表示:“最大的变化就是,沿途的盐碱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粮食增产了,以前种麦子一年也就收五六百斤,之后都能达千斤以上。”

其实,这并非一个个例,而是万千收益农民的缩影。

据统计,30年来累计为博兴县和工程沿线提供农业用水16.74亿立方米,扩大改善灌溉面积333.3万亩,增产粮食约7亿多公斤。工程调度运行中自然水量的渗透,一方面回补地下,抬高地下水位,增加地下水补给量超10亿立方米;另一方面,渗水压制了咸水的入侵,改善了地下水生态,改良了渠道两侧的土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尤其昌邑、寒亭、寿光等北部沿海咸水地区受益明显。其中,寿光市改善粮食种植面积40万亩。

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记者 于民星

找记者、求报道、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记者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