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聊聊“公益性捐赠那些事儿”。这是一件既体现爱心,也可能带来实际利益(尤其是税务方面)的好事。了解清楚相关规定,能让你在行善的同时,更好地享受政策红利。
"一、 什么是公益性捐赠?"
公益性捐赠是指个人或企业通过"符合规定"的社会组织(如依法登记的慈善组织、其他符合条件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基金会等)或者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用于"法定范围的公益事业"的资金或物资捐赠。
"关键点:"
1. "捐赠对象要合法:" 必须是依法登记、符合规定的组织。可以通过民政部门网站查询慈善组织、基金会等信息。捐赠给不合规的组织,可能无法享受税收优惠。
2. "捐赠用途要明确:" 必须是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规定的公益事业,如扶贫、济困、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环境保护、社会公共设施建设等。
"二、 公益性捐赠能享受哪些“红利”?"
"对个人捐赠者:"
"个人所得税减免:" 这是最直接的好处。
"限额:" 捐赠额"可以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全额扣除"。
"条件:"
捐赠对象:必须是依法登记的慈善组织、其他符合条件的公益性社会团体和基金会。
捐赠用途:必须是法定的公益事业。
相关内容:
如今不少企业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开展公益性捐赠活动,那么公益性捐赠该如何在税前扣除呢?今天,来给大家介绍一下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政策。
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用于慈善活动、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在对公益性捐赠支出计算扣除时,应先扣除以前年度结转的捐赠支出,再扣除当年发生的捐赠支出。(所称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02
自2019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用于目标脱贫地区的扶贫捐赠支出,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据实扣除。在政策执行期限内,目标脱贫地区实现脱贫的,可继续适用上述政策。



NEWS
一、公益性捐赠的税前扣除政策
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用于慈善活动、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在年度利润总额12%以内的部分,准予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超过年度利润总额12%的部分,准予结转以后三年内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企业在对公益性捐赠支出计算扣除时,应先扣除以前年度结转的捐赠支出,再扣除当年发生的捐赠支出。(所称年度利润总额,是指企业依照国家统一会计制度的规定计算的大于零的数额)02
自2019年1月1日至2025年12月31日,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和直属机构,用于目标脱贫地区的扶贫捐赠支出,准予在计算企业所得税应纳税所得额时据实扣除。在政策执行期限内,目标脱贫地区实现脱贫的,可继续适用上述政策。


NEWS
二、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享受条件
捐赠途径
公益性捐赠是企业通过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进行的捐赠。公益性社会组织,包括依法设立或登记并按规定条件和程序取得公益性捐赠税前扣除资格的慈善组织、其他社会组织和群众团体。2捐赠范围
用于符合法律规定的慈善活动、公益事业的捐赠支出。公益慈善事业应当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益事业捐赠法》第三条对公益事业范围的规定或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慈善法》第三条对慈善活动范围的规定。3留存备查资料
企业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捐赠支出进行税前扣除,应当留存公益性社会组织或者县级(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及其部门等国家机关在接受捐赠时开具的财政部或省、自治区、直辖市财政部门监(印)制的公益事业捐赠票据并加盖本单位的印章。企业将符合条件的公益性捐赠支出进行税前扣除时,应当留存相关票据备查。

NEWS
三、公益性捐赠金额确定
“免责声明:图片、数据来源于网络,转载仅用做交流学习,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