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卫星拍摄乌克兰照片落后美国十年”的说法,确实被许多专家和事实所驳斥,认为这“纯属扯淡”。
以下是几点解释:
1. "乌克兰冲突的卫星图像主要来源:" 在2022年俄乌冲突爆发初期及之后,公开传播最广泛、细节最丰富的卫星图像主要来自美国公司(如Maxar、Planet Labs等)和欧洲公司(如Planet)。这些公司拥有大量高分辨率商业卫星,并且通常能更快地发布图像。美国政府的卫星(如商业授权的或国家安全级别的)也获取了图像,但商业卫星的时效性和普及性更高。
2. "中国商业卫星的快速发展:" 中国的商业卫星产业近年来发展迅猛。以商业遥感公司为例,如:
"商业航天(Commercial Space):" 拥有“高分”系列(Gaofen)卫星,提供多种分辨率的服务,包括亚米级的高分辨率卫星。
"遥感卫星星座:" 中国正在发射或规划庞大的商业遥感星座,例如“行云”系列(Chingyun)和“天启”系列(Tianqi),目标是提供高频率、高分辨率的商业遥感服务,覆盖从亚米级到百米级分辨率。
"技术能力:" 这些中国商业卫星的技术水平,特别是在高分辨率成像能力方面,已经达到了世界领先或并跑的水平,完全有能力获取乌克兰等
相关内容:
说起卫星技术这事儿,总有人爱拿中美两国拍的乌克兰照片比划,一张彩色的看着亮堂堂,一张黑白的好像老旧片子,就赶紧下结论说中国落后十年八年。网上这类帖子一冒头,评论区就热闹了,有人叹气说差距大,有人辩解说不能光看表面。说实话,这话题一出,我就想起那些年咱们从进口设备起步,到现在自己搞出一堆高精尖玩意儿的历程。不是吹牛,卫星成像这块,中国SAR技术在某些场景下还真能甩光学卫星几条街,尤其在乌克兰那种多云多雨的战场环境里。那些专家一看网上议论,就直摇头,说这判断太片面了,纯属没搞懂原理。

2022年俄乌冲突一爆发,美国那边常用光学卫星,比如Maxar公司的WorldView系列,拍出的照片是彩色的,细节丰富得像高清航拍。举例说,2022年2月底,它们拍到基辅郊外机场的飞机残骸和车辆分布,颜色分明,河流蓝绿交织,公路线条笔直。 这技术依赖可见光和红外,天气好时效果拔群,但一遇云层厚实或夜间,就抓瞎了。乌克兰春季多雨,3月份一场大雨下来,光学卫星的图像就成了一锅粥,模糊得连大路小桥都分不清。
中国这边,海丝一号卫星用的是合成孔径雷达SAR,C波段那种,拍出来是黑白灰调的图像。看起来粗糙点,但实际分辨率不低,能到1米级。2020年12月海丝一号发射上天后,就开始干活,2022年2月24日,它拍了基辅鲍里斯波尔国际机场、哈尔科夫机场和梅利托波尔空军基地的图像,穿透云雾,直击地面目标。 SAR的原理是发射微波脉冲,接收回波后电脑计算合成图,不受光线和天气影响,这在战场监测上特别实用。

为什么说中国不落后呢?光学卫星看着漂亮,但局限性大。乌克兰地形复杂,冬天积雪一盖,光学图像误差就蹿升,地表反射光乱七八糟。SAR就不在乎这些,微波能部分穿透雪层或植被,甚至探测浅层地下结构。汤加火山喷发那会儿,2022年1月,火山灰漫天,光学卫星啥都看不清,海丝一号却穿过去,提供了灾区图像,帮助评估损毁。
搁到乌克兰,类似道理。2022年3月,乌克兰东部雾霾重,海丝一号的SAR图像显示了港口和公路的轮廓,虽然没颜色,但位置精准,帮着分析战况。专家们常说,这两种技术没高低之分,各有侧重,但在中国应用场景里,SAR的全天候能力更接地气,尤其在多灾地区。

中国SAR卫星家族不止海丝一号。高分三号系列是主力,2016年8月高分三号01星发射,带12种成像模式,分辨率从1米到500米,能干涉测量地面沉降到厘米级。 2022年3月和4月,02星和03星上天,形成星座,重访周期缩短到12小时,覆盖范围广。2023年,它们监测了印尼地震灾区,提供图像帮救援规划路线。海洋二号2011年发射,是海洋SAR卫星,用于海冰和油污监测。陆探一号2022年发射,双星系统,2023年获取全球高程数据。这些卫星不光军用,还服务民生,像洪水预警、地震响应。相比美国,中国的SAR星座密度高,成本低,海丝一号重量才185kg,便宜好用。
网上总有人说黑白照模糊,彩色照清晰,其实这是误区。SAR图像是数据计算出来的,像素点代表回波强度,不是光学直拍。原数据文件大得吓人,GB级,公开版压缩后细节少,看起来粗。光学卫星晴天拍公路车辆影子拉长,绿树青山分明,但大雾天就歇菜。专家观点一致,这不是落后,是技术路径不同。中国从上世纪70年代起步,姜景山等先驱推动微波遥感,从实验到上天,积累深厚。他1936年生,1962年从苏联学成回国,在中科院电子所搞微波,1981年访美进修,1999年当选院士,2021年逝世。

到2025年,中国卫星技术稳扎稳打。2025年3月,美国太空军说中国5颗卫星在近地轨道同步机动,称是“太空狗斗”演练,但这其实是正常测试。 不是说美国不行,他们光学强,但中国SAR在实战中证明了自己。乌克兰照片对比,只是冰山一角,背后是两国技术生态的差异。中国强调实用,全天候覆盖,服务国防和民生。美国侧重高分辨光学,商业化强。专家们总强调,别妄自菲薄,该自信时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