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关于脉脉在知识经济风口上推出新招的HRoot独家评论:
---
"标题:风口之上,知本为要:脉脉“新招”如何抢占知识经济先机?—— HRoot独家评论"
"引言"
知识经济时代的大幕已然拉开,人才与知识成为驱动企业创新与增长的核心引擎。在这个背景下,企业内部知识的沉淀、流动与转化效率,直接关系到组织的竞争力和生命力。作为中国领先的职场社交平台,脉脉始终敏锐地把握着时代脉搏。近日,脉脉再次传出“新招”的消息(此处可根据实际情况,简述新招的具体内容,例如:发布新的知识管理工具、升级内容生态、拓展企业服务范围等),这不仅是其产品与服务的迭代,更是其在知识经济风口上,寻求突破与深化价值布局的关键一步。HRoot在此进行独家评论,剖析脉脉此举的战略意义与潜在影响。
"一、 顺应趋势:知识经济呼唤“知识基础设施”"
知识经济不再是简单的资本或劳动力驱动,而是高度依赖知识的创造、传播和应用。企业内部的知识,无论是显性的(如文档、报告)还是隐性的(如员工的经验、技能、人脉网络中的信息),都是宝贵的资产。然而,传统组织模式往往存在知识孤岛、沉淀不足、流动不畅等问题,导致知识价值无法充分释放。
脉脉的“新招”,正是对这一时代挑战
相关内容:
以知识和经验为载体的知识经济时代在不断发展,中国内容付费市场也上升到一个新的台阶。中国青年报的一项调研结果显示,有63.6%的受访者支持为知识付费,56.5%的受访者认为人们参与付费问答活动是为了获取独到的见解和指点,59.1%的受访者表示知识付费体现了知识分享的价值。
内容付费市场的崛起让悬赏语音平台迅速走红,先是2016年5月在行推出的“分答”,让王思聪5分钟就赚了10万元,并快速斩获2500万美元A轮融资。继而6月份,网络问答社区知乎的付费语音问答产品“值乎”3.0上线,用户可以向他人付费提问,每个语音都可以被所有人有偿偷听。同时,“格问”、“对答”等“分答-like”的产品如雨后春笋,纷纷希望从这本就逼仄的市场中分一杯羹。
日前,国内领先的职场社交平台脉脉也上线了一款针对公司的语音问答类产品“脉脉业问”,并借鉴了分答的奖励和传播的机制,搭载在微信平台上使用,说其是职场八卦版的“分答-like”产品也不过分。但脉脉的CEO林凡公开表示,脉脉业问还是和分答有不同,首先它是匿名的,其次面对的人群不一样,领域也不一样。用户在业问上可匿名向公司员工悬赏提问,获取鲜活的公司内幕信息。
图:脉脉业问三大模块
和分答一样,业问也是“用户付费提问、答主收费、其他人可以偷听,提问者和者均可获得偷听收入分成”的经营模式。用户匿名打听问题需要支付最低10元悬赏金,问题者可获得该赏金;超过48小时无人则全额退回奖金。答案每被人“1元瞄一眼”,提问者和者各分成0.5元。目前,业问仍处于内测阶段,尚未开放答主注册,只在“脉脉”上相关公司员工进行。
林凡表示,业问是对脉脉传统“匿名八卦”功能的一次升级,目前功能主要在于“向各大公司员工悬赏提问”,在先期开通答主的公司里包括:阿里、腾讯、百度、乐视、小米、搜狗、网易、锤子科技八家公司。提问者可以选择以上公司打听薪资待遇、面试、八卦等各类公司内幕。
相较于其他的职业社交平台,脉脉最引以为豪的就是其“匿名八卦”功能,从上线那天起,脉脉就运营着“匿名八卦”的版块。在这里,每位用户被随机分配一个名字,大家可以使用花名对八卦进行点赞、评论、分享、辟谣……匿名职场八卦逐渐成为脉脉的一个杀手锏,据悉,脉脉App中40%的流量都在匿名八卦板块,这个功能会产生以天、周为维度的用户行为,提升用户粘性。
共享经济才是“幕后推手”
悬赏语音问答平台是知识变现的一大途径,而知识零售的本质在于共享。有人用12个字总结了付费语音问答模式,“我问你答,有人偷听,你我分钱”,这就是共享的一种理念。共享经济,一般是指以获得一定报酬为主要目的,基于陌生人且存在物品使用权暂时转移的一种新的经济模式。共享经济能够整合线下的闲散物品、劳动力、教育医疗资源。对于悬赏语音问答而言,应答者分享知识见解,这种资源的定制化特点更为突出。
共享经济参与主体就三个,供给方、需求方、共享经济平台。在悬赏语音问答中,首先看供给方,职场八卦本就是一个非常大的市场,每人每天在办公室大致要呆上八个小时,从中产生的内容量惊人。据了解,仅在垂直在互联网行业,职场八卦也是百万千万级的容量,内容供给量不成问题。
其次,需求方。在职场中,信息不对称仍然是一大棘手的难题,实时鲜活的行业信息、真实有效的公司信息依旧很难获得。虽然社会已经进入了信息大爆炸时代,然而外界人士想要了解行业内的事情仍然是隔了一个围墙,很难找到准确的渠道进行了解,因此,了解职场的内幕绝对有市场需求。
最后,共享经济平台。共享经济平台作为连接供需双方的纽带,通过移动动态算法与定价、双方互评体系、LBS应用等一系列机制的建立,使得供给与需求方通过共享经济平台进行交易。业问“我问”“你答”“偷听”和“分成”的四个模块本质是共享经济,让信息咨询通过付费分享,体现应有的价值。
贴合职场使用场景 击中窄众市场
想要实现行业信息全透明化不太现实,也实在没有必要。但是个性化的行业、公司真实信息获取意义重大,想要满足这一需求,方便的渠道、真实的内容、可负担的支出是三个重要的考量因素。
如果用户希望了解百度各个业务部门的领导者风格,那么使用分答、值乎这类“大而全”的问答平台现阶段效果可能并不如人意,问题无人问津,答案不满意的情况或会发生。这些平台不是针对于职场这一垂直领域,无法提供聚合的针对性,因此,业问在这一细分市场占有一定优势。并且,由于业问可以定向提问某家公司的内部员工,也增加了获得答案的几率。
职场信息八卦本身就有很大的灰色地带,稍有不慎会牵扯很多法律问题。鉴于脉脉在职场八卦市场有了多年的经验,对谣言和负面信息的处理有自己的一套体系,相信会把这些经验转移到业问运营之上。当然,这也是业问一定要有匿名功能的主要原因,出于自我保护,匿名会让用户更有安全感。
但匿名不等于缺乏信任,在知识经济时代,人们习惯于从互联网社交媒体上获得信息,如果没有信任,用户的隐私和内容的真实性都会令人堪忧。现阶段,业问在匿名的基础上,答主可以标注自己的公司身份,而这一身份需要经过脉脉认证,以提升内容的真实性。即便是公司内部的员工,的内容有可能也是偏颇的,这需要提问者去仔细甄别信息的准确度,有条件的采用。这个问题不仅是针对业问,所有的知识共享平台都需要对内容进行把控。
职场八卦“零售变现”道阻且长
分答能在上线几十天内成为互联网爆品,引得诸多网络大V纷纷驻足的原因主要有四个:明星效应;猎奇心理;微信传播;付费问答。
明星效应——同时再看脉脉业问,鉴于其在职场八卦细分领域的定位,明星效应明显然不能跟分答或是值乎一般,其答主更多的是脉脉引入的相关公司员工,从目前的情况看,互联网科技类公司应该是其关注重点。
猎奇心理——好在职场八卦能够满足用户的猎奇心理,这种猎奇心不仅是对公司整体而言,比如薪资福利、面试爆料等,而且对企业管理层个人同样如此,而且,针对后者的问题偷听次数更多。
营销模式——分答靠着微信朋友圈分享这种病毒式营销,快速占领市场。尽管脉脉CEO林凡表示,“业问”这款产品是一款基于朋友圈分享的轻量级产品,通过其在朋友圈的传播,能让更多人去了解和认识脉脉。但是,会有多少用户将公司的八卦问答朋友圈中?可见,用户的主动引流不能成为业务的依赖渠道。于是,业问利用其自身的公众号消息功能将业问问答中的热点内容进行提炼,推送到关注用户手机上,这算是一种补充营销手段。
付费问答——至于付费问答模式,几家主流的问答平台其模式基本类似,通过较为完整的激励机制让被提问者愿意问题。
图.主流语音问答平台模型
互动质量——想要真正实现知识变现,业问还要能管理好供给者、需求者的质量。例如,提问者支付了赏金,但是得不到好的,渐渐就有丧失兴趣。如果无聊且没有质量的过多,围观者甚至都不愿花费1元钱去偷听,这样平台无法保证足够的流量。据了解,未来业问会建立公司员工“陪审团”机制。“陪审团”成员都是长期活跃于业问平台的用户,具备一定的判断力和权威性,他们有权利判断某些是否真实可信。这一打算应该也是为了能够有效管理内容质量,提升平台价值。
对于这款脉脉业问这款产品的预期,林凡期待业问能够产生和脉脉同等规模,甚至更大规模的用户群,但他也坦言,达到这样的规模肯定需要很长的时间,毕竟脉脉原来的发展速度就很快。最终,职场八卦悬赏问答平台能否成为盈利突破口,还是只是昙花一现,需交付给时间继续考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