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起事件涉及多个层面的问题,包括网络安全、企业内部控制、欺诈行为等。以下是对此事件的详细分析:
1. "网络安全问题":总工程师的微信被盗号,这表明企业的网络安全存在严重漏洞。企业需要加强网络安全防护,包括使用强密码、定期更换密码、开启两步验证等,以防止账户被盗。
2. "企业内部控制":假董事长拉财务重组工作群骗走60万,这暴露了企业在内部控制方面存在严重问题。企业需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包括权限管理、审批流程、监督机制等,以防止内部欺诈行为。
3. "欺诈行为":假董事长通过微信群进行欺诈,这属于典型的内部欺诈行为。企业需要加强员工培训,提高员工的防范意识,以防止类似事件的发生。
4. "应急响应":一旦发生类似事件,企业需要迅速启动应急响应机制,包括冻结相关账户、报警、调查取证等,以减少损失。
5. "法律后果":对于欺诈者,企业需要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赔偿、刑事起诉等。同时,企业也需要对内部管理不善进行反思,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6. "心理疏导":对于受到此事影响的员工,企业需要进行心理疏导,以缓解他们的焦虑和压力。
总之,这起事件对企业来说是一次严重的教训,需要企业从多个层面进行反思和改进,以加强网络安全、完善内部控制、提高员工防范
相关内容:
来源:齐鲁晚报
据央视网报道,前不久,吉林长春一家建筑公司的总工程师微信号被盗,事后微信号被找回,大家对此并未在意。没想到,盗号的人却借机混入了公司的工作群里。
过了一段时间,这位曾丢失微信号的总工程师接到一个自称公司管理人员的电话,通知他新加入到有公司董事长及开发部部长的工作群中。总工程师入群后,已经在群里的董事长又要求他把公司财务负责人拉进来。随后,公司财务负责人罗女士被拉入该群聊。
罗女士说:“我进到群里以后,那个假董事长就跟总工说,你把财务拉进来,先回避一下,我们总工就退出去了。这个时候,就剩我和假董事长,还有假的开发部的部长。”
这时,冒牌董事长以朋友短期拆借资金为由,要求罗女士从公司账户上向一张私人卡号上转款30万元。由于以往公司也有过类似的资金往来,并且董事长语气急迫,罗女士便通知公司的出纳员转款。
但出纳员却没有从公司账户转款,而是错误地从公司的一张现金卡里转走30万元。罗女士发现后,向群里的“董事长”请示,“董事长”却表示“没事,先这样。”紧接着又发来另一个银行卡号,要求罗女士从公司对公账户上再向该卡号转账30万元。罗女士依照指示再次转款。
随后,冒牌董事长又要求罗女士再“拢一下账上还有多少钱”,了解情况后,再次指示罗女士分别向两个账户打款290万、300万,罗女士察觉不对,发现被骗,赶忙报警。
随后,警方通过国家反诈平台及时对这两笔被骗钱款启动了止付拦截。幸运的是,这两笔钱款都尚未被转出。目前,共计60万的被骗资金已经返还给该公司,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微信号被盗怎么办?
首先冻结微信账户
发现微信号被盗怎么办?
网络安全专家提示,首先,要立即冻结微信账户,可以通过微信安全中心(110.qq.com)、其他已登录的设备或联系微信客服(95017)等方式尽快冻结账号,阻止盗号者继续操作造成更大损失,比如诈骗自己微信里的家人朋友或者盗刷微信里的资金。

其次,要及时通知亲友及相关联系人,告知对方你的微信账号被盗,不要相信任何借钱、转账、点击链接等要求。再者,找回账号的同时要重置安全设置,包括申诉改密、清理登录设备、核验绑定信息等。最后,如果涉及资金损失,要保留关键证据,并向公安机关及银行报案和报备。
来源:央视网、北京晚报

微信扫一扫打赏
支付宝扫一扫打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