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内定制安卓系统的成熟,相信很多人对安卓的版本号开始感到模糊。

但是每年一更的 Android 系统,除了常规的版本号之外还会附带一个
用甜品命名的代号,这个对于吃货来说可就不是那么容易模糊的了。
今年的 Android 11 也不例外。据外媒今日报道,Android 的工程副总裁戴夫 · 伯克透露 Android 11 的甜点代号为红丝绒蛋糕( Red Velvet Cake), 以及公布了去年 Android 10 代号为昆斯馅饼( Quince Tart )。

虽然这些甜品代号从 Android 10 开始就不会再出现在 AOSP 中了,而是会用数字和字母表示。但对我们这些 “老安卓人” 来说,这些
甜品代码,以及安卓版本的彩蛋小游戏可都是我们对安卓的信仰呀。

虽然曾经的安卓有些缺陷经常被人吐槽,有一些优点也经常被人忽视。但经过了 12 年的发展,安卓已经成为了能与 iOS 媲美的全球两大手机系统之一,而且大家对安卓的态度也有所改观。
小狐带大家回顾下这些年安卓的奋斗历程及其甜点代号吧。安卓起步阶段(Android 1.0- Android 3.0)2008 年 9 月,世界上第一款搭载
Android 1.0 系统的智能手机 HTC Dream (G1)宣布面世。

其系统内部整个了许多谷歌的产品以及服务,包括谷歌地图、Gmail 、街景服务、网页浏览器等等功能,在当时塞班为王的时代里宣告 Android 在移动设备市场崛起的开始。

但该版本有一个遗憾,就是可能是安卓唯一一个没有代号的版本,在其之前的两个内测版本是以著名的机器人名称来命名的,它们分别是阿童木、发条机器人,可以看出
谷歌在命名这方面别有深意。

后来,由于涉及到版权问题,谷歌将其命名规则变更为用甜点作为它们系统版本的代号的命名方法。比如
Android 1.1 (Petit Four) 时候的正式以甜点“花色小蛋糕”为代号,该版本被预装在 T-Mobile G1上,但系统升级的内容相对较少。而在
2009 年 4 月 Android 1.5(Cupcake 纸杯蛋糕),这个版本对安卓的界面做出了重大改变。

首先是屏幕键盘取代了实体键盘,引领着未来手机的前进方向。

而且这个版本还为为第三方应用程序小部件引入了框架,
这可比现在极为先进的 iOS 14 才有的功能领先了 11 年。
而在 2009 年球季
发布的Android 1.6(Donut 甜甜圈 )则正式开启了安卓的全球化历程。

因为在这个版本里面增加了 CDMA 网络,以及操作系统在不同屏幕以及分辨率下的运行能力

而可能 1.0 系列版本的大家都还不太熟悉,但对于 Android 2.0 来说,你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它可能就是你第一部智能手机搭载的系统。
同时也是国内“机佬 ”最喜欢折腾的版本之一。2009 年 10 月 26 日
Android 2.0 - 2.1(Eclair 松饼)正式发布,该版本增加了动态壁纸的支持,以及语音导航和实时交通信息,这在智能手机领域是前所未有的功能。

而在 2.1 版本发布仅 4 个月后,
Google 发布 Android 2.2( Froyo 冻酸奶)。

该版本支持了 Adobe Flash ,使得当时许多网页版的游戏在手机上也能使用,对推动安卓游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且还加入了共享热点、flash、sd 卡等等好用的功能。

而在 2010 年年底
发布的 Android 2.3( Gingerbread 姜饼 )则对手游起着推动作用,因为陀螺仪以及各个传感器的加入,使得当时游戏从单纯的点触,变得更具有可玩性。

并且这个版本还增加了 NFC 的支持,同时提高了系统的流畅度,以及支持多个摄像头(前后镜头、用于视频通话),这个版本的安卓系统实属经典,毕竟那个时代的机皇三星 Galaxy S 以及 Nexus S 都是采用这个版本的系统。

而到了这个时期,相信大家对安卓系统都已经有很多的印象了,但你听说过Android 3.0 吗,相信大多数人都没印象吧。因为
Android 3.0(Honeycomb 蜂巢),是第一个 Android 平板操作系统,也是谷歌发布的唯一一个针对 Android 平板而设计的操作系统。
安卓完善阶段(Android 4.0- Android 7.0)Android 4.0( Ice Cream Sandwich冰淇淋三明治)于 2011 年 4 月在 Google I/O 大会上发布。

它将平板电脑 Android 3.0 的许多功能与面向智能手机的 Android 2.3 结合在一起。包括了截图、桌面小部件可调大小、无线显示、虚拟触摸按钮、文件夹等等,甚至是人脸解锁等等许多具有革命性的功能都是从这个版本开始具备的。

而从 2012 至 2013 年 发布的 Android 4.1-4.3(JellyBean 果冻豆)则进一步的完善了安卓系统的功能。

这三个安卓版本在当时中国是最具有影响力,毕竟那个时候,国产四大金刚 “中华酷联” 大热,运营商的补贴机盛行。

不过 JellyBean 有一个缺点,就是仅仅只有 Dalvik 模式,手机碎片化严重,手机用久了会卡顿,许多用户都是从这个时候开始有了安卓的第一感觉,就是卡。而且也因为这个系统有一些先天缺陷,加上各个厂商的负优化,使得当时的定制 ui 开始崛起,魔趣、CM、 miui 等等定制系统成为我们 “机佬”消磨空余时间的利器。

但 2013 年 10 月份的时候
Android 4.4(奇巧 Kitkat)发布,开始成为我们对安卓有改观的分水岭。

因为其采用了全新的 Java 虚拟机运行环境 ART ,通过改变虚拟机的运行环境,来改变安卓一直以来的诟病 ——不流畅。而且这个版本还加入了录屏技术、以及 emoji 动画、无线打印、等等功能,进一步完善着安卓的生态,改变着我们的生活。

相对着功能的小更新,可以堪称安卓史上最大的更新在 2014 年宣布到来了。这一年年底,
Google 发布 Android 5.0(棒棒糖 Lollipop),更加简洁的安卓界面,并且采用了新的 Material Design 设计风格,更为流畅的动画,使得安卓不卡的同时又显得不土。

但该版本有一缺点就是内存溢出,经常自己杀后台,不过后来安卓 5.1 解决了这个 Bug。许多人也开始因为这颗棒棒糖开始从 iOS 阵营开始转向安卓阵营,自从这个时候小狐就再也很少听到人说安卓卡了。

2015 和 2016 年 Google
发布 Android 6.0(棉花糖 Marshmallow )、以及 Android 7.0(牛轧糖 Nougat )系统则进一步的优化以及增加新的功能。

不但系统更加的流畅,而且 UI 更加的现代化和扁平化,系统体验进一步提升,已经加入了指纹识别、分屏多任务、改进系统权限管理、 3Dtouch 等等功能,使得即使是原生系统也一样有颜又好看。
安卓成熟阶段(Android 8.0- Android 10.0)2017 年 Google
发布 Android 8.0(奥利奥 Oreo),该版本的改变除了在 UI 层面上大量的使用白色的界面,显得更简洁外,其余的改变比较细微。

比如新增的画中画功能,使得屏幕不仅能够一分为二,还能使用悬浮窗口,提升了工作效率的同时而在 2018 年
发布的 Android 9.0(派 Pie)则是对目前硬件的一种较好的应用,在底层上融入了 AI 技术与省电上的优化,以及增加了手势操作,适应了全面屏的浪潮。

在 UI 上采用了全新的 Material Design 2.0 ,增加了安卓手机的质感,到这个阶段,几乎所有手机厂商只是做了一些简单调整,而没有向以前那样,改到连谷歌自己都不认识安卓的样子。并且,适配了刘海屏。而到了去年
发布的 Android 10 则更加的完善,但该版本不正式公布甜品的命名实属遗憾。

从 JellyBean Kitkat 到 Lollipop,相信大家也对安卓很有感情,欢迎大家在评论区分享你们关于安卓的故事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