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ISE1.0前奏】nice创始人周首:图片社交只是形式,“晒”才是用户需求

这是一个关于“nice”创始人周首关于图片社交观点的要点总结:
"核心观点:"
“nice”创始人周首认为,"图片社交本身仅仅是一种形式,而用户真正核心的需求在于“晒”"。
"引申解读:"
1. "超越平台形式:" 周首的视角超越了单纯的平台竞争(比如与Instagram、小红书等图片分享平台的竞争)。他认为,竞争的关键不在于谁的平台更好看、功能更丰富,而在于是否真正满足了用户深层次的心理需求。 2. "“晒”的本质:" “晒”不仅仅指发布图片,更是一种"自我表达、寻求认同、记录生活、建立连接"的行为。用户通过“晒”,希望展示自己、获得关注、参与社群、留下印记。 3. "用户需求是根本:" “nice”等社交产品的成功,关键在于它是否抓住了用户“晒”的需求,并提供了满足这种需求的独特价值。这可能包括特定的内容领域、社区氛围、互动方式等。 4. "挑战传统认知:" 这个观点挑战了那种认为“好平台=好图片社交”的传统认知,将焦点放在了更基础、更普遍的用户行为和心理动机上。
"总结来说,周首的观点强调了理解并服务于用户根本的“自我表达”和“分享”需求,是构建成功社交产品(尤其是图片社交类产品)的关键所在。" 这

相关内容:

“‘晒’这件事儿,我已经折腾了十五年时间了。”周首用余光扫了一眼自己的鞋子,这只是他四百多双鞋子中的一双。“高中时没有别的优势,就靠晒不一样的鞋子吸引女生”。

他是图片社交应用nice的创始人。和周首见面那天,nice上线刚满一周年,这个原本是男装导购的APP在转型图片社交之后,迅速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一年内先后拿到了经纬领投的800万美金A轮融资和H Capital领投的2000万美金B轮融资。

周首得意地抛出让他骄傲的数据。“2014年底整个平台的照片数就会过1亿。”据他透露,目前nice的DAU占总用户比重可以达到14%,过去的一个月,DAU增幅超过80%,照片量增长了近100%,用户点赞的数量增长了225%,用户关注的增幅则有450%。

“在中国,nice是用户活跃度很高的社交平台,当然,绝对用户数可能并不高”,他不忘补充道。

在不少创业者看来,nice已经叩开了成功的第一道门。格知创始人、前新浪微博产品经理“叉小包”曾评价,“nice 幸运地,抓住了一股强劲的用户需求暗流,甚至可能他们自己都没想到,用户如此渴望新鲜的社交内容发布工具。”

周首有点反感他人把nice和全球图片社交应用instagram做比较,两者产品逻辑完全不同。同样满足用户“晒”的欲望,instagram更重美感,nice则更重视用户“晒”的初心

nice直接把标签打在图片上,instagram的标签打在图片下。两者的差别在这个细节上就暴露无遗。中国人不太善于归纳总结,反而打标签是国外用户从小学开始就习惯做的。

图片上打了标签肯定影响图片整体美感的,Instagram不能这么做。它侧重的就是美景,但在中国,图片社交的用户大部分生活在城市里,高压力和坏天气让它们没有那么多机会接触到美景。

更重要的是,微博、朋友圈这些社交平台已经把Instagram做的事情做了。

乐于标记生活的美好,并愿意分享自己热爱的生活的人,这便是周首定义的nice典型用户。因为nice上分享的不仅是照片,而是生活方式,这同时也是nice和微博、微信最大的区别。

周首说:“我很喜欢球鞋,但我的微信好友里面可能懂鞋的都不到十分之一,发出来的东西得不到互动。”nice抓住的就是类似的用户需求痛点。nice形成的是一种有熟人有生人的社交关系,这并不同于豆瓣小组、百度贴吧的兴趣社交,因为兴趣需要强到一定程度才会需要加入到一个群组当中寻找归属感和认同感,nice基于生活方式建立的社交关系显然要更轻。

nice希望做的是通过照片、标签和贴纸,把一个人生活中的大部分给描绘出来,而不是紧紧抓住某一个强需求。这让年轻人既能找到归属感,又保持了自己有个性的生活方式。

一个数据或许能够说明用户对nice的认可,上线至今的一年时间里,nice的微博粉丝数达到了364万,一条新贴纸发布的介绍微博就能够在四个小时内获得的超过一百个赞。而nice平台上照片获赞超过一千的也不在少数,这样的活跃度对一个上线仅一年的社交应用来说几乎可以用“爆发”两个字来形容。

nice把Instagram对用户的要求做了简化——从将一张前后期俱佳的好图片分享出去,变成将这张照片简单地说清楚——照片“信息”的重要性远大于“品质”

其它细节的差异也都可以用此来解释。nice所有表达信息的功能,(如贴纸)都放在了增加美感的功能(如滤镜)前面。周首说:“标签是传递信息,贴纸则是表达情绪,这些都要比照片本身拍得好不好更重要。”

其实,在图片上打标签的方式也不是nice首创。几年前,Flicker就曾推出过在图片上画圈的功能,用户可以在圈中填入内容。nice的前身KK购物推出的初衷更像美国球鞋应用Swaag,不过nice暂时没有复制Swaag潜在的电商属性,而是在社交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显然,从KK购物到nice,过去一年周首也不是一帆风顺,产品社交属性越来越强,出现争论和摇摆是必然的。

“当一个人在相反的事物之间摇摆不定时,是无法取得进步的。”古罗马先哲爱比克泰德这句话送给如今大多数的创业者们也同样适用。周首的幸运是,他有一个靠谱的co-founder大鹏。“如果不是大鹏,我13年的时候可能就把公司给卖了。”

周首自称,过去一年最大的失误是团队建设。如果人才充足,很多产品细节可以处理得更好。用户“晒”之后,用户顺理成章的动作就是购买,nice一开始的商业化尝试就能获得收入。所以2800万美金的融资,周首笑称还有94.7%没有花完,这笔钱将更多的投入到人才招募上。但就PM一个岗位,周首前前后后就面试了二十多人。周首说:“他首先要是nice的典型用户。”

nice爆发了。

但爆发并不等于成功,nice的投资人、经纬中国合伙人万浩基对这个市场保持着谨慎乐观。

“即使用户数量积累到一定程度,创始人也还要不断了解自己产品的体验,不断变化满足用户的需求。有一些做的不太好的,比如说国外的 Path 和国内的啪啪,活跃用户停止增长后,无论是融资还是推出新产品,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难。”

Nice仍需经历考验。

我们吃力地从松软的懒人沙发上站起来,准备离开,这沙发一开始坐着非常舒服,坐久了后背就会感到疲劳。 Nice也会陷入这样一个从爆发增长到审美疲劳的怪圈么?

受周首拜托,帮他们招个人,nice目前开放大量技术,产品,运营职位,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发简历至chenyue@oneniceapp.com。

除非注明,本站文章均为原创或编译,转载请注明: 文章来自 36氪

36氪官方iOS应用正式上线,支持『一键下载36氪报道的移动App』和『离线阅读』立即下载!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