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实,一些高档或专业的博物馆,尤其是那些收藏对光线非常敏感的文物(如纸质文物、画作、纺织品等)的博物馆,其展厅的玻璃展柜或展墙会采用特殊处理,以最大限度地减少反光,保护展品。
这种“不反光”或“低反光”效果通常是通过以下几种技术或材料实现的:
1. "使用AR(增透膜)玻璃:" 这是最常见的方法。在玻璃表面涂覆一层或多层增透膜(Anti-Reflection Coating),可以显著减少光线在玻璃表面的反射,增加透光率。这种玻璃看起来会更“通透”,反光大大降低。
2. "使用防眩光玻璃或磨砂玻璃:" 虽然磨砂玻璃会完全消除清晰的影像反射,但也会大大降低透明度,通常只用于需要完全遮挡视线但又不想使用实体遮挡物的地方。对于需要部分透明和低反光的场景,可能使用带有细微纹理或特殊涂层的防眩光玻璃。
3. "特殊的展柜设计:" 展柜的玻璃不仅仅是简单的平板玻璃,其边缘处理、内部照明设计(如使用冷光源、均匀布光、设置柔光罩等)也会影响整体的反光效果。例如,避免在观众视线和展品之间形成直接的对角线光源,可以减少眩光。
4. "定向反射材料:" 有些高科技展柜
相关内容:
好不容易去趟博物馆,看到精美的文物想拍张照片发个朋友圈,可拍完却发现展柜玻璃的反光让拍出来的照片艺术感瞬间全无。

反光严重影响了拍到的展品,小红书@大紫地瓜
可为什么有些人拍出来的文物看起来就像没有玻璃一样?

兽首外面的玻璃几乎看不见,小红书@Eleven二狗
难道网上说的“好玻璃不反光”是真的?
确实是,好的玻璃真的不反光,或者更准确地说,它们的反射率更低。
玻璃透光但也反光
玻璃反光这个现象在生活中实在是太常见了。玻璃反光和玻璃本身及光线的明暗、照射角度等都有关系。
我们先从玻璃本身说起。
玻璃虽然能够透过大部分的光线,但它们在透过光线的同时,也会反射一部分光线。这和玻璃以及空气的折射率差异有关。
一般玻璃的折射率大约是1.5,而空气的折射率大约是1。折射率的差异不仅会让光在穿过两种介质的时候发生偏折,还会让光线在经过两种介质界面的时候发生反射。
光在照射到玻璃表面的时候,大约有4%的光线会被反射回来。而当光线进入玻璃,从玻璃中再次进入空气时,同样又会有4%左右的光被反射回来,所以没有经过特别处理的玻璃反射率大约为8%。
有些带有杂质的普通玻璃反射率更高,所以玻璃看起来挺透明的,但你依然可以通过它看到自己被反射回来的影像。

图丨自己拍的
减反射玻璃
为了消除这个影响,我们可以对玻璃进行优化,减少被玻璃反射回来的光线的量(也就是减少反射率)。反射回来的光越少,我们受到的干扰也就越少。
这些减少反射率的玻璃,又被称为减反射玻璃,或者叫低反射玻璃、抗反射玻璃。
制造这样的玻璃工艺很多,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
第一大类是对玻璃表面进行刻蚀,让玻璃的表面粗化,你可以理解为不再那么光滑平整。
这样一来,光线在穿过玻璃的时候虽然还是会被反射,但因为表面粗化之后玻璃表面不再平整了,反射回的光线会被分散往四面八方,看起来就不那么明显了。
另一类更常见的处理方式是对玻璃表面进行镀膜。镀膜的折射率是已知的,通过精确调整镀膜的厚度可以让反射光发生相消干涉。

利用干涉相消原理的单层镀膜,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也就是说,光线在照射到镀膜表面时,以及穿过镀膜照射到玻璃表面时,还是会发生反射,但这些反射光的相位刚好相反,可以发生干涉相互抵消,这就使得反射回来的光线看起来变少了,从而达到降低反射率的目的。
另外,镀膜的折射率一般介于空气和玻璃之间,相当于在空气和玻璃之间设置了一个“缓冲地带”,可以减少被反射回的光线量,进而降低反射率。

镀膜的折射率介于空气和玻璃之间,也可以降低反射率,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还有研究者尝试将减反射膜的折射率设置成阶梯变化的,接近空气的部分折射率小,接近玻璃的部分折射率大,进一步降低反射率。
总之,人们是可以通过各种工艺,让玻璃的反射率降低,进而让玻璃变得更不容易反光。现在的减反射玻璃甚至可以把反射率降低到1%左右。
好的减反射玻璃不便宜
虽然减反射玻璃反射率低,但制造一个好的减反射玻璃可不简单,比如,膜的厚度需要非常精确,而且还需要让这些膜牢牢贴附在玻璃表面。这也使得减反射玻璃的制造成本非常高。
再加上有些博物馆对玻璃还有特殊要求,比如在保证低反射率的同时,又要能阻隔紫外线,减少紫外线对文物展品的损伤。
还有,玻璃在长期的放置过程中也不能发生弯曲(玻璃本身非常重),这些都会让“好玻璃”的价格进一步增加。

北京画院展柜采购中标公告,图片截取自参考资料
2024年北京画院采购的观摩室展柜,一组展柜价格在70多万元。另外,2024年国家博物馆采购的20多组低反玻璃展柜,预算也高达578.2万元。所以,好的玻璃确实更不容易反光,但想要用这样的玻璃预算也得跟得上。

上海博物馆青铜展区全部采用的是减反射玻璃,图片来源;小红书@上海博物馆
光线同样会影响反光
除了使用减反射玻璃,光线同样会影响观看体验。
其实这样的现象在家里就能观察到。举个最典型的例子,白天房间里光线弱,我们看窗外景象的时候是不会看到房间里物体被反射回来的像。但到了晚上,窗外暗房间内亮,这时透过窗子看过去,几乎全都是房间里的像。
展柜在设计的时候也是一样的道理。假如展柜内部的光线强度比外部的弱,那我们更容易看外部的反光。

展柜外使用了过量的辅助光,影响展品观赏效果,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另外,展柜内外光源的位置摆放同样需要注意。比如,尽量不要让展柜内的光源直接照射到展柜外,在照射展品的时候,也要考虑展品的形状、质地,确保照射到展品上的光线足够均匀,尽可能还原出展品最自然的状态。

布光不合理造成局部眩光,图片来源:参考文献
还有,假如在展柜外要使用顶灯,也尽量不要让顶灯的反射光线出现在观赏者的头部区域,否则在展柜的玻璃上就很容易出现灯泡的影像。

可以在画上看到展柜外的顶灯影像丨自己拍的
总之,想要让博物馆里的展柜“不反光”,需要特制的玻璃和专业的照明、光路设计,是科技和设计的完美结合。这背后确实需要“钞能力”的支持,也希望越来越多的博物馆能拥有这样的“钞能力”,把文物更好地呈现在观众面前。
参考文献
孙慧慧.高减反射玻璃的水热法制备及其影响因素的探究.厦门大学,2022.
张新超,黄耕文,孙国亮.光伏组件用减反射镀膜玻璃透光率探析.玻璃,2025,52(02):1-5.
https://ggzyfw.beijing.gov.cn/jyxxzbjggg/20240605/4550436.html
季晨.博物馆陈列用光研究.南京师范大学,2014.
来源:科普中国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