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c的“刘海屏”:是创新的无奈还是设计的倒退?

Mac 的“刘海屏”(更准确地说是屏幕顶部的一个大黑条,包含传感器、摄像头、麦克风等)是否是创新的无奈还是设计的倒退,这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但更倾向于认为它是一种"策略性的设计选择,而非纯粹的无奈或倒退"。
以下从几个角度分析:
"为什么可能被视为“无奈”或“倒退”:"
1. "打乱了传统美学:" 对于习惯了 macOS 纯净、无边框或极窄边框屏幕的用户来说,这个黑条确实打破了视觉上的连续性和简洁感,显得有些突兀。 2. "功能性与美观性的冲突:" 它是为了集成 Face ID、摄像头、麦克风、红外传感器、环境光传感器等元件而设计的。这些功能的集成是提升 Mac 设备(尤其是 MacBook Air)便携性和交互性的关键,但为此牺牲了部分屏幕显示区域,这在美观上是一个妥协。 3. "与 iOS/macOS 设计哲学的潜在矛盾:" 苹果一直以其简洁、优雅的设计著称。将 iOS 上的常见元素(刘海)应用到以专业和生产力为卖点的 Mac 上,似乎与其一贯的高端设计理念有所偏离。 4. "可替代方案的存在?" 人们会问,是否必须采用这种形式?例如,屏下摄像头技术虽然仍在发展中,但代表了另一种可能的解决方案,可以更彻底地解决美观问题。但现阶段,屏

相关内容:

lass="xiangguan" id="content">

苹果的刘海屏设计引发巨大争议,这款看似突兀的设计背后,隐藏着怎样的产品逻辑?

2021年10月,苹果发布了全新MacBook Pro系列,搭载了令人惊艳的M1 Pro和M1 Max芯片,却因为一个设计选择引发了全网热议:MacBook Pro的刘海屏。这个在iPhone上已经被用户熟悉的设计,首次出现在笔记本电脑上,立刻成为了科技圈最热门的话题之一。


苹果公司Mac产品线经理Shruti Haldea在采访中表示:“我们所做的实际上是让显示器更高,为用户提供更多的屏幕空间。这是一种非常聪明的方式”。


但消费者和专业人士们似乎并不完全买账。这款刘海屏设计的背后,到底是技术创新中的无奈之举,还是苹果设计哲学的一次倒退?


01 设计争议:刘海亮相,业界哗然


当新款MacBook Pro首次亮相时,那个位于屏幕顶部的刘海瞬间成为了焦点。与iPhone不同,MacBook Pro的刘海并没有搭载Face ID面容识别功能,仅仅容纳了一颗1080p摄像头、光线传感器和指示灯。


这一设计决策引发了用户的大量批评。许多用户认为,在没有Face ID的情况下采用刘海设计,纯粹是为了设计而设计,甚至有人调侃称这是“龅牙妹”设计。


社交媒体上充满了对新设计的吐槽。一位网友直言:“全身都是亮点的MacBook Pro,一眼望过去,最大的亮点却是那搓刘海!”。


不仅普通用户感到困惑,甚至连行业专家也表示难以理解。爱范儿主编刘学文在讨论中表示:“现在苹果的芯片设计水平我看不懂,工业设计水平我也看不懂”。


02 苹果辩解:更多空间,更窄边框


面对如潮的批评,苹果官方并没有回避争议,而是积极解释其设计理念。Mac产品线经理Shruti Haldea表示,刘海设计实际上是一种聪明的解决方案。


她解释道:“我们让显示器变得更高,比如在16英寸笔记本上用户仍然拥有16英寸16:10比例的操作区域,我们只是通过刘海设计放大了屏幕并将菜单栏挪至顶部”。


从技术参数来看,新设计确实带来了实质性的改进。新款MacBook Pro显示屏左右两侧的边框比上一代薄了24%,仅3.5毫米,而顶部边框更是薄了60%,同样为3.5毫米。


苹果强调,刘海两侧的显示面积相当于“赠送的”,用户在实际使用中仍然拥有完整的16:10显示区域,菜单栏则被移到了刘海两侧的区域。


03 技术局限:为何不用其他方案?


许多人质疑为什么苹果不采用挖孔屏或更小的摄像头模组来避免刘海设计。答案在于技术限制和元件尺寸。


虽然挖孔屏在手机上已经普及,但在笔记本电脑上实现却面临更大挑战。新MacBook Pro系列的边框仅有3.5mm,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全球光学镜头各应用领域出货量最多的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功能手机,分别占74.6%、8.6%、7.4%,电脑应用仅有3.8%。


这意味着电脑摄像头模组的创新动力相对不足,供应商更加集中,技术更新迭代较慢。


屏下摄像头技术虽然已经出现,但效果仍不理想。相比手机,笔记本电脑的AB面更薄,等技术成熟再移植到电脑端时间会更久。


04 软件适配:隐藏与融合之道


苹果通过软件方式尽量降低刘海的存在感。macOS Monterey系统提供了多种方式来减少刘海对视觉的干扰。


当应用程序处于全屏模式时,系统会在屏幕顶部添加一条黑色边框,从而隐藏刘海。黑暗模式也能有效降低刘海的突兀感。


对于开发者来说,苹果提供了两种适配方式:让菜单栏维持黑色显示,或者将菜单栏内容自动分布在刘海左右侧。


鼠标指针经过刘海时的行为也经过特别设计——指针会被刘海遮挡,而不是绕着刘海外圈走。这意味着用户有时可能会发现鼠标指针“消失”了,实际上是藏在了刘海下面。


这些软件层面的优化体现了苹果对细节的关注,但也从侧面反映出刘海设计带来的额外工作量。


05 实用转向:设计哲学的变迁


MacBook Pro的刘海设计可能象征着苹果设计哲学的根本转变。从追求极致美观到更注重功能性。


近年来,苹果新品在工业设计和美学上都可以用崩塌来形容。iPhone 11 Pro开始的三摄模组、Mac Pro的刨丝器造型、彩色新iMac以及新出的刘海屏MacBook Pro,都是为了功能牺牲美学的具体体现。


这种转变可能源于公司内部权力的变化。强调实用性和功能性的高管在苹果内部得到了支持并掌握了更大话语权,这可能是前设计总监Jonathan Ive离职的原因之一。


新款MacBook Pro不仅增加了刘海,还回归了多种接口(HDMI、SD卡槽、MagSafe),取消了Touch Bar,这些都反映了更加实用主义的设计思路。


爱范儿首席内容官何宗丞指出:“工业设计不止关乎于外形,更多还是功能与造型平衡和博弈的结果”。


06 用户反应:吐槽与接受并存


尽管刘海屏引发了大量批评,但许多专业用户仍然选择了接受。为什么?因为强大的性能优势盖过了设计缺陷。


搭载M1 Pro和M1 Max芯片的新款MacBook Pro在性能上实现了巨大飞跃。M1 Pro的CPU性能相比M1提升70%,GPU性能提升3倍;M1 Max则更加夸张。


对于专业用户来说,效率就是一切。一位视频工作者表示:“SD卡槽在日常拍摄时真的很实用。再也不用带多一个甩来甩去还可能影响速度的扩展坞了”。


从市场反馈来看,尽管刘海屏备受吐槽,但专业用户仍然愿意购买这款产品,因为它在性能上的优势实在太明显了。


这也许正是苹果的底气所在——即使有设计争议,只要产品力足够强大,用户依然会买单。


07 未来展望:刘海屏将走向何方


苹果的产品设计往往具有前瞻性。今天的刘海屏可能是为了明天的技术突破做准备。


有分析认为,MacBook Pro的刘海设计可能为未来加入Face ID功能留下了空间。虽然当前版本没有搭载面容识别,但下一代产品很有可能加入这一功能。


另一种可能是苹果正在等待屏下摄像头技术的成熟。一旦该技术达到苹果的标准,刘海就会自然消失。


值得注意的是,有爆料显示三星也可能在平板电脑上采用类似设计。Galaxy Tab S8 Ultra旗舰级平板电脑可能会采用“刘海造型”。


如果更多厂商跟随这一设计趋势,那么刘海屏可能会成为笔记本电脑和平板电脑的一个常见特征,就像在手机上经历的过程一样。


从最初的iPhone X到如今的MacBook Pro,刘海屏已经成为了苹果产品的标志性特征之一。这个设计从一开始的广泛吐槽,逐渐被用户接受,甚至可能被竞争对手模仿。


MacBook Pro的刘海屏设计本质上是在当前技术限制下的折衷方案——在追求极窄边框的同时,保证前置摄像头的成像质量。


真正的问题不在于刘海本身,而在于这个设计是否带来了足够的功能性回报。对于需要更多屏幕空间的专业用户来说,这种交换可能是值得的。


苹果的设计哲学似乎已经从乔布斯时代的“设计主导”转向了更加实用主义的平衡之道。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