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提到的ofo创始人戴威以及他相关的经历,确实是近年来中国互联网创业领域一个备受关注且颇具争议的案例。我们来梳理一下关键点:
1. "ofo与戴威":戴威是中国共享单车巨头ofo的创始人兼CEO。ofo在2015-2016年经历了快速扩张,一度成为全球最大的共享单车平台。
2. "巨额烧钱":ofo在短时间内投入了巨额资金用于购车、建团队、扩张市场等,其烧钱速度之快、规模之大(外界常提及超过150亿人民币,虽然具体数字有不同说法,但其高烧程度是公认的)是当时共享经济领域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策略旨在通过规模效应抢占市场份额,但也消耗了大量的资本。
3. "资金链断裂与倒闭":由于过度扩张、管理不善、维护成本高昂以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与摩拜的竞争),ofo很快面临资金链断裂的问题。到2018年底至2019年初,ofo已实质性停止运营,大量单车被废弃或被其他公司回收。
4. "创始人负债与“老赖”标签":在ofo倒闭后,其创始人戴威因涉及公司债务问题,被法院列为失信被执行人,也就是俗称的“老赖”。这主要是因为ofo作为一家公司,其债务并未完全清偿,戴威作为法定代表人和主要创始人,承担了相应的
相关内容:
说起共享单车,ofo可以说是共享单车的开山鼻祖。曾经满大街的小黄车,唯有摩拜单车可以与之抗衡。当年的资本宠儿戴威也凭借ofo的疯狂扩张,成为福布斯排行榜30岁以下最具影响力的青年才俊之一。
那时候的他风光无限,跟法国总统吃饭,跟马云谈笑风生。如今早已经上了被执行人名单,执行次数高达40次,只能龟缩在父亲的庇佑之下苟延残喘。

北大学霸,曾经获得百亿融资,他是怎么一步步走向失败的深渊的?
戴威属于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孩子,父亲是某国企的一把手,家庭条件十分优越。戴威的成长父亲也十分重视,聪明的头脑加上合理的教育,戴威是妥妥的别人家的孩子。
从小学开始戴威就一直是班上的学霸,深受老师和同学们的喜爱。在学习这条路上一直顺风顺水,丝毫没有受到任何波折。
可能是因为从小受到父亲的影响,戴威一直想成为一个像父亲一样的商人。他一直的志向就是在商场上能够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高考成绩出来后,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学习商业知识。

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戴威一直在寻找项目,企图在大学期间就创造一个神话。戴威这个人本来就相当自信,看中一件事就会不遗余力地去执行。
他的第一个项目就是在北大的图书馆旁边开了一家咖啡厅,本来自己是很看好这个项目的,不求能赚多少钱,最起码能够打响自己的名气。
但是这个项目很快就搁浅了,咖啡厅的生意根本就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好,每天生意惨淡,很快就就关门大吉。
这一次创业失败并没有打击到戴威的自信心,毕竟这只是一次自己经商的尝试。

大学毕业之后,戴威并没有选择再次踏足商业战场,而是选择到偏远的青海地区支教一年。在青海支教这一年,让戴威感触良多,也是在这里萌生了ofo的萌芽。
青海地区环境比较恶劣,戴威本来也是喜欢骑行之人,他认为在这里自行车有很大的用武之地。搞一个旅游骑行项目,这个生意绝对能够爆火。
支教结束之后,戴威回到北京就开始筹划这件事,ofo也在这一年诞生。戴威最开始想的是搞旅行单车项目,这是一次商业和理想主义的结合。
商业光靠情怀是远远不够的,现实也很快给戴威当头一棒,ofo旅行单车项目始终无法实现盈利,仅仅靠着自己的一腔热血勉强续命。

在ofo即将面临破产的时候,戴威的师兄拉了他一把。戴威也听取了师兄的意见,将ofo进行转型。转型的方向就是正式进入共享单车赛道,但是由于前期ofo旅行单车项目烧钱太多,公司账面上的资金已经不足以满足市场的投放需求。
戴威最开始瞄准的还是高校需求,最开始试点的就是自己的母校北京大学。因为共享单车严重不足,戴威利用自己曾经在北大的影响力,写了一封倡议书。在这封信里戴威倡议全校师生把家里闲置的自行车都共享出来,这样既可以获得收益又可以把闲置物品利用起来。
出于双赢的目的,这封倡议书很快得到了广大 师生的欢迎,ofo也在高校疯狂扩张,这次成功也让戴威更加看好这个领域。

单单靠师生共享单车毕竟有限,根本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戴威决定向银行贷款600万元,用于共享单车的投放。
这600万下去,取得了短暂的辉煌。虽然说用户量在迅速的增长,但是在探索盈利的道路上,戴威还是感觉到十分迷茫。
这开公司总不能一直 靠自己贷款过日子吧,就在自己伤脑筋的时候,著名投资人朱啸虎找上了戴威,提出想要入股ofo的想法。
朱啸虎在风投行业是响当当的人物,有“独角兽捕手”的称号。戴威因为急需要资金注入,面对朱啸虎的一千万投资,不可能不心动。
随着资本的注入,ofo开启了疯狂扩张模式,各大高校开始全面覆盖ofo共享单车。

这次成功让戴威感觉到无比兴奋,甚至有点飘飘欲仙的感觉。表面上的辉煌其实已经暗藏杀机,戴威仅仅满足于现在的市场,而完全没有把已经进军城市市场的摩拜单车放在眼里。
投资人也提出过应该趁现在的风头快速占领城市市场,但是戴威因为自己的成功变得刚愎自用,完全不顾及公司其他人的意见,可以说是个独断专行的人。
为了公司能够牢牢掌握在自己手里,戴威一直拒绝外资注入,甚至拒绝了腾讯的投资。腾讯眼见戴威不识抬举,转身就投了摩拜单车。
朱啸虎在内部也跟戴威意见不合,本来以为打败陌拜那是迟早的事情。现在有了腾讯的投资外加戴威不听意见,每天的烧钱大战让朱啸虎看不到希望,也趁着此时匆匆套现离场,ofo再一次陷入了危机。
戴威对朱啸虎这种撤资行为感到不耻,一直没有反思自己的错误。

朱啸虎的离场并没有彻底拉垮ofo,不得不说ofo很幸运,滴滴,阿里分别给ofo注入了大量的资金。
滴滴投资ofo的目的很简单,也算是对自己业务空白的一种补充,可以弥补自己最后一公里的缺憾。滴滴财大气粗,又一次开启了疯狂烧钱模式,获得了大量用户。
ofo靠着烧钱表面上很辉煌,对面的摩拜也不甘落后,烧钱那是比ofo还要厉害。因为摩拜单车背后的资本力量更加雄厚,ofo根本无法抵抗。
摩拜也提出了两家合并,一同做大做强。但是戴威拒绝了这个提议,还想靠着自己的力量与之抗衡。
戴威的投资人已经无法支撑下去,纷纷开始撤资甚至开始打压戴威,ofo真正的危机开始显现。

随着资本的离场,ofo负面新闻频繁爆出,用户得知消息之后也开始大规模兑换押金。面对海量的用户押金,戴威根本拿不出这么多钱来。
戴威本来还寄希望于滴滴,但是滴滴此时也选择袖手旁观。本来投资你就是为了赚钱,现在名誉扫地,已经不符合滴滴的利益。
戴威面对滴滴的无情,他暴怒了,没想到外面被用户“逼迫”,现在内部还捅自己一刀。
戴威把滴滴驻扎在ofo总部的工作人员全部赶了出去,彻底和滴滴决裂。

滴滴走了,戴威还想抱一抱阿里的大腿。但是阿里本来就有哈喽这个亲儿子,对戴威的处境也是无能为力。
现在的戴威已经杀红了眼,他采用了一种很极端的方式来运作公司。他开始把大量用户的钱拿来投资理财,然后用得来的利息维持公司的运转。
这种方式根本就是自掘坟墓,骄傲的戴威甚至还自命不凡,想要靠着自己的力量成为真正的大佬。
但是随着ofo各种问题出现,暴雷那是迟早的事情,到最后一直连用户的押金都退不出来。
2018年之后,ofo彻底从市场慢慢消失,现在是连个影都看不见。
曾经爬得有多高,现在摔得就有多惨。其实ofo失败的原因有很多,当然成功的机会也有很多,就是在戴威的手上一次次错过。
摩拜单车创始人赚得盆满钵满,ofo现在还欠着至少15亿押金。目前这种状况,戴威是跟商业彻底无缘,要不是在父亲的庇佑下生活,可能连个立足之地都没有了吧!
你的小黄车押金退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