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根据您提供的标题和核心信息撰写的新闻稿:
"杭海城铁通车“倒计时”,年内开启“联调联试”!记者抢先体验"
"(本报讯)" 随着杭州至海宁城际铁路(简称“杭海城铁”)的建设稳步推进,其正式通车的日期日益临近。近日,我们获悉,这条备受瞩目的区域性轨道交通线路已进入关键阶段,计划于今年内率先启动“联调联试”工作,为年底乃至更早的开通运营奠定坚实基础。
“杭海城铁通车‘倒计时’”,这不仅是一句口号,更是无数建设者辛勤付出的见证。这条线路作为连接杭州市余杭区与嘉兴市下辖县级市海宁市的快速通道,旨在优化区域交通网络,促进两地经济社会交流,满足日益增长的通勤和旅游需求。其建成将极大缩短杭州与海宁的通勤时间,实现“15分钟上高速、30分钟达杭州”的目标。
记者近日有幸获得了一次“抢先体验”的机会,提前感受了杭海城铁的建设进展和未来运营的雏形。在铁路建设现场,记者看到路基铺设基本完成,桥梁主体结构已现雏形,轨排铺设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虽然部分路段尚未完全封闭,但施工现场井然有序,大型机械设备的轰鸣声与建设者的号子声交织,构成了一幅热火朝天的建设画卷。车站主体
相关内容:
特别声明:本文为新华网客户端新媒体平台“新华号”账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新华号的立场及观点。新华号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5月29日上午,记者来到杭海城际铁路施工现场,不论是高架桥上的接触网下、隧道内的轨道边,还是车辆基地的信号机房、地下车站的出入口内,到处是城铁建设者争分夺秒劳动的身影。
记者跟随工作人员走进首列电客车,列车内饰以白色为主,扶手杆造型曲直结合,与海宁钱塘江潮遥相呼应。蓝色软包座椅为主,粉红色爱心座椅为辅,为乘客营造一个舒适、和谐、文明的交通环境。列车每节车厢均设有6对电动塞拉门车门,全列共有24对门,车门上方智能、动态的LCD动态电子地图可以为乘客提供准确实时的站点信息,而客室侧墙和屏风上的LCD屏幕,还能让乘客及时了解到海宁人文、时事新闻、天气预报等丰富的信息。



据了解,杭海城际铁路列车采用3动1拖4辆编组,DC1500V架空接触网授电的B2型车,列车最高运行速度为120km/h。车体采用铝合金鼓形车体,初期配置车辆数为17列,共68辆。列车全长80米,车体最宽处为2.88米,车顶距轨面高度约3.8米,全车总重量为140吨,坐席数为182个,最大载客量可达1100人。
视频加载中...
△杭海城际铁路机电设备部工程师张东海接受采访
在盐官车辆基地的通信和信号机房内,施工人员正在按照工艺要求敷设走线并在机柜上张贴二维码标识,便于“一键”了解机柜参数功能;在皮革城站的机电安装工艺样板墙面,展示着杭海城际铁路通风与空调系统、动力照明系统、给排水与消防系统的施工工序样板,“标准化”深入建设的每一环节;在杭海城铁BIM室内,工作人员们正在通过“天眼”监测各个施工标段,做到土建、机电工程建模和已完工程数据可追溯。



2020年,是杭海城际铁路建设的全面“决胜之年”。从迅速在全线布下疫情防控安全网到制定标准化复工复产流程,从全线3000人安全有序返岗到掀起“三不影响”“两不误”建设热潮……在严把疫情防控的同时,火力全开抓好攻坚,工程建设捷报频传。
3月,机电工程近2000万元甲供设备物资在物资严重紧缺的情况下到场,土建工程余许区间高风险施工点4号联络通道贯通。随着复工达产的全面到位和省交通集团“奋战四个月,打赢攻坚战”活动的持续深入,杭海城际铁路建设全面提速。4月,长城主变电所110KV外电源线路顺利下穿G525国道和国防光缆,消除又一重大施工风险源;杭海城际铁路首列电客车顺利到达盐官车辆基地,机电工程进入全面建设阶段。5月,杭海城际铁路最后一个深基坑封顶,全线车站主体结构工程宣告完工。

截至5月底,杭海城铁项目完成投资103.103亿元,占总投资141.921亿的72.65%,安全高效地补追了因疫情耽误的工期,跑出了复工复产“加速度”,工程节点全部有序实现。
“今年,杭海城际铁路将确保完成投资建设任务25亿元,将实现‘轨通’(全线轨道铺设完成)、‘电通’(全线接触网全部带电),进入联调联试阶段(全线除余杭站外具备联调联试条件)。”省交通集团杭海城铁公司副总经理周逊泉介绍说,杭州海宁两地正全速迈向“城铁时代”。
监制/丁前程 郑莉
编辑/周倩
记者/李冉
通讯员/朱蓓蕾
责编/陈上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来源:新华号 交通旅游导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