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你说得非常准确!25年前,也就是大约1999年左右,市面上开始出现并逐渐普及的早期家用可视电话(或者更准确地说是“可视电话终端”或“电视会议终端”)确实很多是采用了CRT(阴极射线管)显像管技术。
这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 "技术成熟与成本:" 当时,CRT技术已经非常成熟,大规模生产使得显像管的成本相对可控,并且能够提供较大的显示面积。相比之下,能够实现全彩、大屏幕显示的LCD(液晶显示器)技术虽然存在,但在尺寸、亮度、响应速度和成本上还远未成熟,难以满足家用可视电话对屏幕尺寸和显示效果的要求。
2. "显示效果:" 对于早期的可视通信来说,虽然分辨率不高(通常是CIF或QCIF格式,约352x288或704x576像素),但CRT能够提供相对鲜艳的色彩和较好的亮度,足以满足基本的“看到对方”的需求。
3. "市场定位:" 早期的可视电话属于相对高端的消费品,采用当时最好的显示技术(CRT)来匹配其价格和定位是合理的。
所以,你看到的很多早期“可视电话”,其实是一个带有摄像头、麦克风、通话控制按钮,并且内置了一个CRT电视屏幕的设备,它需要连接到电视机顶盒(如MCU - Multi-point Control Unit,或者早期的ISDN终端适配器)才能

今天回家,看到楼下大门,突然让我想起了20多年前这里小区刚建房的时候,都有安装可视电话,这样有访客的时候,主人就可以看到外面来的人并帮他开楼下大门。

但是这个电话在我印象中好像几乎没有用过几回,成了一个摆设。

到了现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它更是成了一个时代的印迹。


既然这样,索性拆解学习一下,发挥它最后的余热!

这个电话拿在手上第一感觉就是特别的重,比上次我拆解的普通电话座机重3倍以上。

首先看看这个简单的听筒和上次的拆解的有什么不一样

轻松打开,复古感扑面而来,里面没有增加配重块,但内部线材理的较好。

很有年代感的喇叭


这个地方就是话咪头和电话线接头了,可以说几乎是和上次拆解的座机一模一样。


这就是上次拆解的听筒,大家可以看看差别!

背面接头,包括了电源和网络信号

一拆开里面,和普通的电话机差异太大了

喇叭焊点都直接脱落了,可见年代久远
这是面板上“门铃、开锁、视频”的三个按键电路板,PCB板使用的是非常差的FR1纸板制作。整个工艺感觉都像是手工腐蚀做的PCB,甚至在开关面还有一个跳线,也不知道是不是设计的人没有走好线还是实在“无路可走”。

再看看最核心的主板部分,难怪整个电话这么重,里面看起来都“装满”了,还有大家伙。整个电路板分了2个部分:一部分是电话信号处理切换部分、一部分是带视频显示处理部分,全是插件设计,在集成电路发展的今天 ,这在以前是很考验设计的。

线束部分是直接焊接打胶处理,不太明白为什么不直接用排线座再打胶呢,因为电路板上其它地方又有排线座。LM324N是一个运放芯片,驱动喇叭。

这电话机那个挂机开关
这是一个继电器。

这个VD5028-4芯片插在了一个IC座上,查了一下:在早期的固定电话(座机)中,VD5028-4 通常用于
免提通话或脉冲发号功能。
- 免提通话: 当你按下电话机上的“免提”键时,这个按键动作会触发VD5028-4芯片,使其产生一个特定的编码信号。这个信号通过电话线发送到电话机内部的接收电路,接收电路解码后,会控制一个继电器或开关,接通免提通话的麦克风和扬声器电路。
- 脉冲发号: 在更早期的脉冲拨号电话中,它也可能被用来将按键数字转换成相应的脉冲信号序列。不过,更常见的脉冲发号芯片是UM9151等型号。

以前的这种插件设计也是极具年代色彩,现如今技术发展,已经很少有这样的设计了,别看是几十年前,但是真的对电路理解、PCB布局布线是非常有要求的。
这个调节电路小板也是非常的粗糙,这个背面的走线方式强迫症是无法接受的,这样的走线称“直男走线”

继续拆解

显示模块下方一层灰

把显示模块分开后才能将电话主板拆开来看。

这是电源和信号入口了
主板底下挺有意思,设计了一排的短插针来做一些预设置用。

电话机整个占比最重的可以说就是这个显示部分了,其中最核心的就是这个黄色的像电子管一样的CRT显像管了。你可以理解这就是一个微型黑白电视机的显示工作原理。
早期的可视电话会用CRT还是因为有时代的技术局限:在20-30年前,液晶显示器虽然已经存在,但成本极高、分辨率低、响应速度慢,远未普及。CRT技术是当时最成熟、成本相对可控的显示技术,广泛应用于电视机、电脑显示器。因此,将它微型化后用在可视电话上,是顺理成章的选择。


背面电路板还用了一个麦拉片约缘,因为有高压。

贴片电阻焊接质量也真是不怎么样,我都怀疑是不是手工焊接。而这块电路板上的电路负责将模拟视频信号进行编码和解码,也可能 负责通过电话线传输视频数据。当时的电话线是普通的模拟语音线路,带宽非常窄(约3.4kHz),所以视频信号必须被高度压缩,导致画面尺寸小、帧率低、画质差。

这一块是不是CRT电视机内部非常像。

以上是CRT电视机内部

这就是高压帽


这是
高压包(行输出变压器),这是CRT专属的部件!
它负责产生CRT正常工作所需的数千伏甚至上万伏的高压,用以加速电子束。

但具体这里有多少电压就不清楚了,我猜电话线路里进来的是24V电压,然后高压包应该是把电压上升到上千伏。不过我实测试发现外部电压才9V不到。

里面还有个7810,也不知道是不是把10V转成高压。
偏转线圈: 套在CRT管颈上,通过电磁场控制电子束的扫描,从而在屏幕上形成画面。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每个老物件的内部都代表了那个时代的经典与辉煌。如今电话视频的发展越来越清晰,简单,但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是否也能更简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