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追 “星” 到卖号,湘西两娃接连被骗!损失近4万元

这是一个关于两位来自湘西的年轻人因追逐网络“明星”而相继被骗,最终合计损失近4万元的事件。
"事件概述:"
"地点:" 湘西 "人物:" 两名年轻男性(被统称为“两娃”) "核心骗局:" 模仿、冒充网络“明星”或其相关工作人员进行诈骗 "损失:" 合计近4万元人民币
"事件经过(通常此类报道会包含以下细节):"
1. "初期接触:" 两位年轻人,可能都对某个网络名人(明星)非常崇拜和喜爱。骗子利用这一点,通过社交媒体、即时通讯工具等方式,主动接近他们,声称自己是该明星的“粉丝群管理员”、“经纪公司工作人员”、“助理”或“官方合作客服”等。 2. "建立信任:" 骗子会利用精心制作的虚假身份信息、图片或视频,以及与受害者的共同“爱好”来快速建立信任关系。他们可能会在聊天中透露一些“内部消息”或“独家资源”,让受害者觉得找到了“组织”或与偶像有了近距离接触的机会。 3. "诱骗转账:" 在信任建立后,骗子会提出各种理由要求受害者转账。常见的诈骗手法包括: "“打榜”/“刷数据”:" 声称需要资金来帮助偶像提升榜单

相关内容:

只因轻信 “明星粉丝” 的邀约,10岁小彭偷偷用爷爷手机转账25次;只因想卖游戏账号,小张被“客服”套走母亲卡内万元——湘西近期两起未成年人诈骗案触目惊心!骗子究竟用了什么套路,让孩子一步步掉入陷阱?这份藏着 “明星诱饵” 与 “交易骗局” 的警示,家长、学生必看!

10岁学生因追 “星” 被骗近3万

2025年9月4日20时许,10岁的小彭(化名)写完作业后刷手机视频时,QQ突然收到一条消息——对方自称知晓她是某某明星的粉丝,并发来一个“某某明星专属QQ号”。

小彭添加该账号后,对方立即声称“某某明星QQ号遭恶意泄露,严重影响其正常生活”,以“需配合核实情况”为由,诱导小彭添加了所谓“某某明星的代理律师张某龙”的账号。随后,“张某龙”将小彭拉进一个QQ群,迅速在群内发布伪造的律师证及“在公安机关做笔录”的虚假照片,以此增强可信度。

见小彭起了疑心,“张某龙”随即变脸,以“若不配合调查,会留下公安案底,终身影响升学、考公、找工作”相威胁。年幼的小彭被吓得不知所措,完全听从对方指令。对方要求小彭发起QQ视频通话,在镜头前详细盘问了她的家庭住址、同住家人等信息,小彭均如实告知。

紧接着,“张某龙”指使小彭偷拿爷爷的手机,并躲进家中僻静的小房间打视频。通过视频远程指导,对方先确认了爷爷手机的微信余额、绑定银行卡及支付宝使用情况,随后以“验证账户安全性”、“配合完调查后钱会退回原账户”为由,诱导小彭用爷爷的手机输入支付密码,通过微信、云闪付反复扫描QQ视频中的二维码进行转账,小彭先后转账25次,累计被骗29619.94元。转账结束后,诈骗分子还勒令小彭删除了手机内所有转账记录和短信,试图销毁证据。

次日,小彭爷爷发现银行卡及微信绑定账户余额异常,追问后得知真相,立即带小彭到派出所报案。

作案手法解析

01

精准定位目标,投其所好破防

诈骗分子利用未成年人对明星的崇拜心理,以“粉丝身份”“明星专属账号”为诱饵,快速拉近距离,降低警惕心。

02

伪造身份道具,塑造权威假象

通过PS律师证、虚假办案照片等“证据”,伪装成“明星代理人”“法律从业者”,利用未成年人对“律师”“公安”的敬畏感施压。

03

恐吓威胁操控,抓住心理弱点

针对未成年人社会经验不足、害怕“留案底”的心理,用“影响升学就业”等严重后果进行恐吓,迫使受害者完全顺从。

04

远程视频操控,步步套取利益

通过视频通话确认受害者状态(是否独处、能否拿到家人手机),远程指导转账操作,全程规避与成年人直接接触。

05

销毁证据收尾,增加破案难度

作案后要求删除转账记录、短信,试图掩盖痕迹,给案件调查和资金追回设置障碍。

1.家长做好“三重防护”账户防护:手机支付密码、银行卡密码切勿告知未成年人,定期检查账户交易记录;

沟通防护:主动向孩子普及“明星不会私下加粉丝好友”“律师、公安不会通过QQ微信要求转账”等常识;

心理防护:告诉孩子“遇到自称‘要调查’‘留案底’的威胁,不要害怕,第一时间告诉家长或老师,不会有‘莫名案底’影响未来”。

2.未成年人要牢记“三不原则”不轻易添加陌生好友、不相信权威伪装、不盲从转账指令。

3.如发现孩子可能遭遇诈骗,或账户出现异常交易,务必第一时间保留聊天记录、转账凭证,立即拨打110报警处理。

学生出售游戏账号痛失万元

2025年9月18日14时许,湘西的小张(化名)因售卖游戏账号遭遇电信诈骗,累计损失10387元。

此前,小张在某短视频平台发布售卖游戏账号的视频,诈骗分子以ID“洛笑颜”私聊表示有意购买。双方沟通后,“洛笑颜”以“走第三方担保交易”为由,诱导小张下载“企业某信”APP,并发送二维码要求添加名为“螃蟹客服-小云”的账号。

添加后,“小云”以“第三方核验”名义向小张发送交易编号,让其转发给“洛笑颜”。随后,“洛笑颜”向小张发送一张500元转账截图,小张信以为真,立即询问“小云”如何提现。“小云”随即通过“企业某信”发起视频共享,以“核对账户信息”为由查看小张的微信钱包,之后谎称“当前账户存在异常无法提现,需用其他手机操作”。

小张未察觉异常,当即找来母亲的手机与“小云”开启视频通话。通话中,“小云”以“同步操作步骤”为由,诱导小张用自己的手机拍摄母亲的手机屏幕,一步步要求小张将母亲微信钱包内的资金转入银行卡,还借机获取了该手机绑定的实名信息及手机号。

紧接着,“小云”以“激活提现功能”为借口,让该手机接收银行验证码,通过小张拍摄的屏幕画面看到验证码后,分13笔转走卡内10387元。小张发现资金流失后才意识到被骗,随即与母亲前往派出所报案,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侦办中。

伪装身份,诱导非官方交易

诈骗分子以“买家”身份接触受害者,故意避开正规游戏账号交易平台,诱导使用非官方工具沟通,脱离监管视线。

02

伪造凭证,降低警惕

通过发送虚假转账截图,制造“已付款”的假象,让受害者放松戒备,主动寻求“客服”帮助。

03

编造理由,获取设备控制权

以“账户无法提现”为借口,诱导受害者使用他人设备操作,逐步掌控操作过程。

04

视频共享+屏幕拍摄,窃取关键信息

通过视频共享查看账户信息,再诱导拍摄他人手机屏幕,轻松获取银行卡、验证码、实名信息等核心数据,完成转账。

1.虚拟物品交易务必通过官方渠道,拒绝陌生软件或私下交易;

2.不向陌生人开启视频共享、远程控制,验证码、支付密码绝不能泄露;

3.遇“账户异常”“需激活提现”等说辞,务必通过平台官方客服核实,勿信陌生人提供的“客服”账号;

4.保存证据及时报警,一旦发现疑似游戏诈骗情况,要妥善保留游戏账号、社交账号、支付账号、聊天记录、转账明细等证据,并及时向平台客服求助和报警求助。

转自:花垣公安

来源: 湘西公安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