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刷机”,违法!

“刷机”这个词本身含义比较宽泛,可以指升级手机系统、安装定制固件(如LineageOS、Pixel Experience等)、恢复出厂设置,甚至是指刷写Root固件等操作。
"是否违法,取决于“刷机”的具体内容和目的。"
以下是一些可能涉及法律风险的情况:
1. "刷写未经授权的定制固件(越狱/Root):" "可能违法:" 如果这种行为违反了设备制造商(如苹果、华为、小米等)的服务条款(Terms of Service, ToS)或地区法律法规,那么进行此类刷机可能构成违约或违法。例如,修改设备以去除制造商的预装软件(Bloatware)在某些地区可能被视为违规。对于苹果设备,越狱(Jailbreak)在美国被认定为规避技术保护措施(TPM),在特定情况下可能违反《数字千年版权法案》(DMCA)。 "风险:" 更重要的是,刷写非官方固件(ROM)通常会使设备的"官方保修失效"。同时,如果刷机过程出错或刷入了有问题的ROM,可能导致设备变砖(无法启动)或数据丢失,甚至可能存在安全风险(如恶意软件)。
2. "刷写盗版或修改版软件:" "明确违法:" 如果刷机是为了安装盗版应用、破解版软件,或者修改游戏以获取不公平

相关内容:

近期,在“净网—2025”专项行动中,威海网安部门成功侦破一起提供非法侵入、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工具的案件,抓获犯罪嫌疑人连某某,查获9套“刷机”工具及139部已被非法“刷机”的手机设备,斩断了一条以网络为传输途径提供非法“刷机”业务的黑色产业链。

涉案人员非法获得具有绕过手机官方系统限制、破解安全防护功能的非法“刷机”程序,以此为工具,大肆开展非法“刷机”业务,为大量非法来源的手机提供系统重装、破解激活锁等服务,并为下游的盗窃、诈骗等犯罪活动提供技术支持。

该案中,犯罪嫌疑人线上招揽“客户”,通过邮寄手机或使用远程桌面控制软件,实现“非接触式”为非法来源的手机进行“刷机”。此外,犯罪嫌疑人还将购得的非法“刷机”程序通过网络以租借或售卖的方式提供给他人使用,以此牟取非法利益。

法律责任

此案中,犯罪团伙、工具提供者及接受服务的“客户”均需根据其具体行为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一是提供非法工具的犯罪团伙,其通过购买、使用并分发非法“刷机”程序,为他人非法侵入、控制手机信息系统提供帮助,涉嫌提供侵入、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程序、工具罪。

二是手机设备“持有”者,若明知手机为盗窃、抢劫所得赃物而寻求“刷机”解锁,则可能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将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三是下游犯罪人员,利用“刷机”后的手机实施电信网络诈骗、网络赌博等犯罪活动的,将受到严厉打击。

风险隐患

当前,手机厂商为保护用户设备安全和个人信息,均设有严密的安全防护系统。然而,非法“刷机”业务的存在,正对这一安全体系构成严重威胁。其风险主要体现在:

一是为销赃、洗白“黑产”设备提供渠道。大量被盗、被抢的手机,其失主往往会通过远程锁定功能使其变为“砖头”。但非法“刷机”服务能够强行破解这些锁定,使赃物手机得以重新流入市场,直接助长了盗抢手机等上游犯罪的嚣张气焰。

二是可能导致用户个人信息二次泄露。在远程“刷机”过程中,操作者可以直接访问手机存储,若原用户数据未被彻底清除,极易造成照片、通讯录、支付信息等敏感个人隐私的泄露,带来不可预估的风险。

三是衍生出更为严重的信息安全风险。非法“刷机”程序本身可能被植入木马、后门等恶意代码。经过此类工具“刷机”后的手机,其系统安全性毫无保障,可能随时被远程监控、操控,沦为网络攻击的“肉鸡”或电信网络诈骗的工具。

警方提示

非法“刷机”业务已成为网络黑灰产链条中不可或缺的一环,它不仅破坏了正常的移动通信市场秩序,更严重威胁到公民的财产安全与个人信息安全。各大手机厂商应持续升级安全防护技术,封堵系统漏洞;同时,相关部门也应加大对此类犯罪的打击力度。广大民众亦需提高警惕,切勿购买或使用来源不明的手机,更不要为贪图便宜而寻求非法的“刷机”服务,共同维护清朗、安全的网络环境。

综合:公安部网安局 威海公安

来源: 山东省委政法委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