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为何让聚美成了时代眼泪?

“我为自己代言”的陈欧,以及他所创立和代言的聚美优品(Jumei),之所以让许多人感到“时代眼泪”,主要源于以下几个层面的原因,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充满讽刺和惋惜的故事:
1. "“中国梦”与“屌丝逆袭”叙事的破灭:" "背景:" 陈欧在聚美优品早期,通过一系列极具个人色彩和煽动性的广告,将自己塑造成一个为爱冲锋、为梦想奋斗、代表普通中国男性(尤其是“屌丝”)发声的形象。“我为自己代言”成为了现象级的口号。他频繁在媒体上露面,讲述个人经历,将聚美与个人奋斗、民族品牌崛起、实现“中国梦”联系起来,吸引了大量怀揣相似梦想和情感共鸣的用户。 "破灭:" 随着时间的推移,陈欧的个人财富和聚美的高市值,与其最初宣扬的“为屌丝代言”的形象形成了巨大反差。人们发现,他早已不是那个普通的奋斗者,而是站在金字塔尖的成功商人。这种巨大的落差,让当初被他激励和吸引的用户感到被“欺骗”或“理想被玷污”,产生了深深的失落感。
2. "聚美优品从“正品保障”到“虚假宣传”的信任危机:" "早期承诺:" 聚美优

相关内容:

最近聚美优品又上热搜了,不过这次不是啥风光事,官网和APP年久失修出故障,商品详情、评价都看不了,被市场监管局罚了2万。

看到这新闻我还挺感慨的,想当年它可是无数女生的“第一网购美妆平台”。

巅峰时年营收能超60亿,市值更是冲到过57.8亿美元,现在居然要靠罚款刷存在感。

咱先聊聊聚美是怎么火起来的,这事儿绕不开创始人陈欧

陈欧打小就是“别人家的孩子”,奥数奖拿过不少,小学毕业直接跳级读初二,16岁还拿全额奖学金去了新加坡南洋理工

大学期间他也没闲着,搞了个在线游戏平台叫JJGame,没多久就火成全球知名的。

只不过后来职业经理人进来,把他的控制权抢走了,他只能退出。

但第一次创业就能做成这样,还赚到第一桶金,陈欧的商业嗅觉是真没话说。

后来陈欧去斯坦福读MBA,认识了戴雨森,2009年毕业后就回国创业

当时他选了美妆赛道,我觉得这眼光挺准的,那时候国内还没有专门做化妆品的垂直电商。

大家买美妆要么去线下专柜,要么找代购,选择少还贵。

而且化妆品这东西,洁面、面霜都是刚需,用完了还得买,复购率高,利润空间也大,做电商再合适不过。

2010年3月,陈欧搞了个“团美网”,这就是聚美优品的前身

当时平台主打团购,价格比线下便宜四成,还承诺30天退货无忧。

本来想靠低价吸引点用户就行,没想到上线才5个月,注册用户就破了10万。

同年9月改名“聚美优品”,到10月销售额就过了1000万,一年后更是冲到5亿,还签了韩庚代言。

真正让聚美彻底出圈的,是2012年那支“陈欧体”广告。

画面里全是年轻人奋斗的样子,最后陈欧一句“我陈欧,我为自己代言”,直接火遍全网。

那两年网上全是模仿“陈欧体”的,陈欧自己也成了偶像,微博攒了4000万粉丝,还上了不少综艺。

跟着聚美的业绩也一飞冲天,2013年销售额破60亿,2014年直接登陆纽交所,成了“国内美妆电商第一股”。

30岁的陈欧还成了纽交所最年轻的中国CEO,那风光劲儿,谁看了不羡慕?

假货疑云,聚美丢了最关键的“信任票”

讲完聚美怎么起来的,咱就得说说它是怎么一步步掉下来的。

最致命的就是假货风波,毕竟买美妆,大家最在意的就是“是不是正品”。

2013年聚美说和兰蔻、娇兰这些国际大牌达成了授权合作,消费者本来挺高兴,觉得以后能在聚美放心买大牌了。

结果没过多久,这些品牌全出来澄清,说“没和聚美签过协议”。

这一下就炸锅了,没授权你还卖人家的货,那货是真的假的?

本来这事还没平息,2014年又有媒体爆出来,有供货商靠伪造授权文件、报关单卖假货,大家第一反应就想到了聚美。

陈欧出来说“涉假的是第三方商家的手表,不是化妆品”,还为了自证决心,把所有第三方业务都砍了。

要知道当时第三方业务占了聚美一半的成交额,这步棋走得够狠,但信任已经有点动摇了。

更糟的是2015年,有个自称聚美前员工的人在天涯爆料,说聚美卖的大牌化妆品90%是广东假货厂商产的,还附了采购单。

陈欧说这是竞争对手搞鬼,可又拿不出证据,虽然后来证实这人是诽谤,但“假货”的种子已经种在大家心里了。

我身边不少女生,之前常在聚美买口红、面霜,出了这事后,就再也没去过了。

毕竟买美妆图的就是放心,心里有疙瘩了,谁还愿意花钱?

多元化“救火”,越救越远的主业

除了假货,当时的市场环境也不饶人,聚美忙着自证清白的时候,天猫美妆已经占了近七成市场份额。

洋码头、小红书这些跨境电商也起来了,京东还搞了全球购,都来抢美妆这块蛋糕。

后来2016年又出了跨境电商税收新规,聚美的采购成本涨了不少,利润空间更小了。

到2019年,聚美的市场份额只剩0.1%,基本成了“小透明”。

这时候陈欧开始搞多元化,想靠其他业务“救火”,但路子好像走偏了。

2016年他花15亿投了母婴社区宝宝树,又投了近亿拍了部叫《温暖的弦》的剧

虽然播放量破了70亿,但口碑差,跟聚美的主业也没啥关系。

2017年更热闹,先是搞了个“颜值贷”想做金融,结果因为涉嫌校园贷被监管查了,业务直接黄了。

后来又花3亿控股了共享充电宝品牌街电,还亲自当董事长。

当时王思聪还在朋友圈唱衰,说“共享充电宝能成我吃翔”,陈欧还回应说“做不成可以搞公益,别影响街电进万达”。

街电后来做得还行,2018年聚美总营收降了26%,但街电所在的新业务营收涨了不少,可这也救不了聚美的电商主业啊。

后来陈欧又搞起了短剧,通过聚美控股的公司运营了个“美丽剧场”账号。

发了快200条“豪门霸总”剧,结果粉丝才3.6万,多数视频点赞就几十,基本没水花。

本来想靠多元化拉一把,没想到越走越远,主业彻底没人管了。

就这样,聚美从巅峰一路下滑,2014年市值57.8亿美元,到2017年就剩2亿出头,三年跌了95%,蒸发了360亿。

2020年,聚美正式从纽交所退市,彻底成了“时代眼泪”。

其实回头看,陈欧确实有天赋,能抓住美妆电商的风口,还靠“陈欧体”把聚美做这么大。

但他忘了,电商的根本是消费者的信任,丢了信任,再厉害的营销也没用。

而且搞多元化的时候,没守住主业,光顾着开辟新赛道,结果新赛道没跑通,老本行也丢了。

现在再提聚美,大家可能只记得“我为自己代言”,还有那笔2万的罚款。

这对所有电商平台都是个提醒,不管营销多花里胡哨,不管战略多宏大,守住正品、留住用户信任,才是能长久走下去的关键。

关于作者: 网站小编

码农网专注IT技术教程资源分享平台,学习资源下载网站,58码农网包含计算机技术、网站程序源码下载、编程技术论坛、互联网资源下载等产品服务,提供原创、优质、完整内容的专业码农交流分享平台。

热门文章